(共14张PPT)
劝 学
荀子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因避汉宣帝刘询名讳,写作“孙卿”。曾多次到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出任学官领袖祭酒,后为楚国兰陵令。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也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文章说理透彻,语言质朴,逻辑清晰,多排比,善比喻。
荀子思想
荀子是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除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文章思路
为什么
怎么办
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作用
学习的方法、态度
品读文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近;
具体生动,易于接受
注意:
1)学会联想
2)找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3)扣紧论点
品读文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弥补个人的不足
品读文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 坚持 专心
善用比喻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能力迁移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他能恢复生气。
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从《劝学》中选一句话,送给你的同学。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 渊 明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