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时训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教版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时训练: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教版九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4: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
(2)自经丧乱少睡眠 ( )
(3)高者挂罥长林梢 ( )
(4)俄顷风定云墨色 ( )
(5)布衾多年冷似铁 ( )
(6)娇儿恶卧踏里裂 (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林梢;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
B.秋天漠漠向昏黑。
译文: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
C.自经丧乱少睡眠。
译文:自从战乱以来,一直睡眠不好。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4.按原文填空。
(1)诗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本诗作者________,字子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号少陵野老,__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_”。
6.“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高度赞誉。
(1)看右面图画,结合课文,写出与之相关的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杜甫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一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阅读全文,完成9~12题。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
(3)长夜沾湿何由彻 ( )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10.翻译句子。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愿望。
B.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全诗先抒情,再叙事,后议论,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
C.诗中写的是自己的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D.诗歌的语言很朴实,句式上也错落有致。
12.诗歌的最后一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一)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当春乃发生 ( )
(2)花重锦官城 ( )
1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诗的颔联、颈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1·黄冈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18.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秋深 (2)自从 (3)挂,缠绕 (4)一会儿 (5)棉被
(6)睡相不好
2.【解析】选B。“三”都表示多数。A项“长”:高/指时间长;C项“高”:表示程度,深/上下距离大;D项“下”:下面,低/表示一定范围。
3.【解析】选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应翻译为:“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4.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5.答案:杜甫 唐 诗圣
6.答案:天公无情,摧毁茅屋;群童不明其中滋味;黎民生活困苦。
7.答案:“长夜沾湿何由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句一语双关,既指现实的自然境况,也表现了诗人从眼前的景象推想到未来,国家正在遭受灾难,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何时天才亮,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
8.(1)答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或: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答案(示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9.答案:(1)大声吼叫 (2)忍心如此 (3)潮湿不干 (4)贫寒的读书人
10.答案:(1)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麻似的雨点下个不停。
(2)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11.【解析】选B。本诗是先叙事,后议论抒情。
12.答案:表现了诗人炙热的爱国情感、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13.答案:(1)这里指万物生长
(2)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14.答案: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15.【解析】从颔联中“潜”“细无声”可知是从听觉来写,从颈联中的“黑”“明”可知是从视觉来写。
答案:颔联从听觉来写,颈联从视觉来写。
16.答案(示例):“潜”这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中用词精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和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第一个空要紧扣“使人怵目惊心”来思考,第二个空要找出首联中写景的短语,即“城春草木”,然后再概括其特点作答。
答案: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8.【解析】可紧扣“白头”一词及写作背景思考作答。
答案:刻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