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导入
歌曲《苏武牧羊》中有歌词唱道:
“雪地又冰天,苦守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苏武为什么会在北海牧羊,竟至于苦守十九年之久?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苏武传》,了解苏武的传奇故事和高尚节操。
苏武传
班固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背景;
2.一个视频,大体了解苏武的重要经历;
3.落实文言知识,梳理课文前4段的字词及大意。
活动一
了解相关常识
了解作者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
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汉书》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写作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写作背景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边(今贝加尔湖)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活动二
了解苏武一生
播放视频《混知历史丨苏武》
活动三
落实字词,
理解大意
自主阅读
1.结合注释,认真疏通课文大意。务必把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标记在原文旁。
2.给每个段落拟一个小标题,概括其主要情节。
第一段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稍迁:逐渐提升。
监:管事的官员。
胡:这里指匈奴。
通使:派遣使者往来。
辈:批。
相当:相抵。
第一段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
行:辈。
嘉:赞赏。
义:做事合乎情理。
节: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节”。
厚赂:赠送丰厚的礼物。
第一段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
士:士卒。
斥候:侦察兵。
置:备办。
币:礼物。
遗:赠送。
益:渐渐。
内容概括
给这一部分起一个小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
接受皇命,出使匈奴
思考探究
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是什么?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匈奴与汉朝双方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也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这是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了苏武出使匈奴时严酷的历史环境;
同时交代了匈奴“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为下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埋下伏笔。
第二段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方:正。
会:恰逢。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式。
没:陷入而不能脱身。
将:率领。
阴:暗地里。
谋劫:密谋劫持。
第二段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会:恰逢。
素:向来。
相知:相熟识,有交情。
私候:私下拜访。
怨:恨。
幸:希望。
蒙:蒙受、得到。
许:答应。
货物:财物。
与:给。
第三段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发:发动,动手。
亡:逃跑。
告:告发。
生得:指被活捉。
治其事:审理这个案件。
发:暴露、泄露。
状:情状、情况。
语:告诉。
第三段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及:牵连。
见犯:指受到侮辱。
重:更加。
引:牵扯。
贵人:贵族大臣。
降:使……投降。
第四段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受辞:听取供词。
屈节辱命: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
虽:即使。
引:拿出。
坎:坑。
煴火:没有火焰的微火。
蹈:同“搯”,叩击,拍打。一说当作“焰”,熏。
第四段
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复息:又能呼吸。
舆:车,这里用作动词,用车载送。
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候问:问候。
收系:逮捕监禁。
内容概括
给这部分起一两个小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
因变被扣,自杀殉汉
思考探究
1.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苏武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张胜私自参与叛乱阴谋,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汉、匈通好的宗旨,使汉朝处于理亏的地位,自己作为正使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这是失职,此为一“负国”;
如果再被匈奴拘捕审讯,受到侮辱之后才死,使汉朝的尊严受到损害,那就更加给汉朝丢脸,此为二“负国”;
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此为三“负国”。
思考探究
2.苏武的自杀,引起了什么反响?苏武的自杀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
在尝试自杀后,“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他自杀的行为让敌人感到震撼,进而敬佩,他的同行者放声大哭,连敌方的单于都被他的气节打动。
这一行为突出的是苏武个人的人格魅力,表现了他的忠贞爱国、舍生取义和以死明志,表现了他对汉朝的忠贞不渝。
小结
1-4段主要内容 苏武的精神品格
接受皇命
出使匈奴
因变被扣
自杀殉汉
勇于承担
爱国守节
视死如归
课后作业
整理本节课的笔记,继续梳理剩下内容的段落大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