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咸亨(hēnɡ) 羼水(chàn) 颓唐(tú)
B.舀出(yǎo) 拭擦(shì) 蘸酒(zhàn)
C.哄笑(hǒnɡ) 蒲包(pú) 笔砚(yàn)
D.不屑(xiè) 阔绰(chuò) 门槛(kǎi)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 )
(2)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 )
(3)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 ( )
(4)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 )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
(2)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 )
(3)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 )
4.文中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句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周围的人对孔乙己没有同情,只知道哄笑取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咸亨酒店”是浙江绍兴的著名旅游景点,因鲁迅的作品《孔乙己》而得名。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逛逛。
(1)酒店门口,伫立着孔乙己的黑色塑像,请你做导游,结合课文内容,为不了解孔乙己的外国友人作一下简单介绍。(9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进小店,你发现了著名作家李准题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其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小店名气大
下联: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阅读课文第4~13段,回答7~11题。
7.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孤独的。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8.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性格特征中的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
老 堆
孙宗信
老堆五十多岁,一张倭瓜脸,几根黄胡子,佝偻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背,黑黄的老脸上惟两腮潮红,他常常扛一柄磨细了柄的锄,不绝声地咳,青布裤子下两截干瘦的腿脚满是黄土。
他有几个不舍得:一不舍得吃。不只不舍得吃粮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盐也不舍得吃,按他的理论,饭里撒了盐,便要吃得多,因此他家一年四季清水煮稀饭,高粱面掺糠蒸窝头,三两盐盖进瓦罐藏在床底下,过年饭才能撒几粒。婆媳们熬不住清淡,偷偷摸摸攒点私房盐,吃饭时避开他,碗里撒一点,不能让老堆看见,看见要骂:“败家子!没有盐可吃不下去了 不知道俭省,真不会过日子!”
老堆第二个不舍得是不舍得穿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他常说,脚是娘老子给的鞋, 越磨越厚;皮是娘老子给的衣,越穿越结实。人们放着娘老子给的不用,非要再买衣裳做鞋,真是有钱烧得慌。他身体力行,一生赤脚。年节里走亲戚非穿鞋不可,他也把一双鞋夹在胳肢窝里,走到亲戚门边,才拍拍脚穿鞋进屋。五年穿破了一双鞋,真心疼得不行。
他一生很少穿衣服,从春到秋,基本光脊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上晒得如同非洲黑人一般。炎热的夏天,火一样热,空气干燥得擦根火柴就能点燃,人们躲在树荫下还热得难受, 老堆专拣天热时下地锄草,黑脊梁被毒太阳烤褪了几层皮,别人问他热不热,老堆说:“舒坦”。他结婚时扯一件青布衫,每年大年初一穿半天,直到六十七岁亡故仍做了寿衣穿着入了土。
老堆第三个不舍得是不舍得借东西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借他东西仿佛剜了他的肉。邻居借他的锄头耪了一天地,他黑着脸几次要,掂起锄左看右看, 硬说锄刃磨下去一韭菜叶。有一年他大舅借他的驴拉了半天磨,他心痛得直掉泪花花,硬说驴累瘦了,要赔三斤麦麸子,为此,两家至亲翻了脸。他有了屎尿,无论走多远,也要拉在自家地里头,有一次,上城赶集,有了一泡尿,憋得脸通红,把尿憋住,四五里地紧赶慢赶往家里跑,路上有人看他慌忙的样子,料想出了什么事,拦住问问,他顾不上搭话,急忙跑回家,尿到自家地里。
12.选文围绕老堆_________特点来写。
1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堆“不舍得”的事例。
不舍得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舍得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舍得借东西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孔乙己是一件长袍不肯脱,而老堆也是一件结婚时扯的青布衫到死也没换过新的。分析这两个人这样做有什么不同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描写方法上看,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塑造和选文对老堆的塑造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颓”应读tuí;C.“哄”应读hōnɡ;D.“槛”应读kǎn。
2.答案:(1)辨—辩 (2)竞—竟 (3)侯—候 (4)藉—籍
3.答案:(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4.答案: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构成对比,衬托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的悲凉处境。
5.答案:人们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反而哄笑取乐,表现出民众的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6.答案:(1)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是清朝末年一个底层知识分子,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近乎乞讨的境地。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老酒醉人多
7.【解析】选B。孔乙己饱受成人的冷嘲热讽,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到无比孤苦寂寞,只好带着心灵的创伤,转向天真的孩子,想从未成年人中寻找知音,补救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
8.答案:(1)孔乙己是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 (2)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 (3)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迂腐清高:身穿长衫,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满口之乎者也;他善良: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或:教小伙计识字);他死要面子:腿被人打断却谎辩自己跌断;他好酒贪杯:仅有四文钱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
9.答案(示例):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10.答案: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11.答案:示例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示例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示例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示例4: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
示例5: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2.答案:俭省
13.答案:不准家里人吃盐 五年才穿破一双鞋 因为借驴跟大舅闹翻
14.【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分析孔乙己主要从他死要面子的角度来回答;老堆主要从他俭省吝啬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孔乙己不换是因为他觉得长衫是读书人的象征,代表了他的身份;而老堆不换则纯粹是出于俭省、抠门。
15.【解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描写孔乙己不但对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还从侧面进行了描写;描写老堆主要从外貌、语言进行了描写。
答案:相同点:都有对两个人外貌、语言的描写。
不同点:对孔乙己的描写有大量的侧面描写,而选文没有对老堆进行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