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A C D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C B B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8分)
(1)变化:耕地减少 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退耕还林;城乡建设占用耕地。 (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2)沟道是汇水区,水源较充足;地形更平整,利于耕作;削坡填沟,土层较深厚。(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3)耕地数量增加,粮食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粮食单产(质量)提高;旱涝(风沙)灾害减轻,粮食生产较为稳定。(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18.(14分)
(1)(6分)位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是重要国际航海线的交通要道(是绕行好望角国际航线的必经之地);位于非洲东部的岛国,是我国“一带一路”走向非洲的重要节点;位于首都路易港附近,受城市辐射作用强;临近高速公路,陆路交通便捷。(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2)(8分)现代服务业(金融、贸易等)(2分)。理由:与该国产业转型方向一致(该国国家政策支持);园区服务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优越;热带海岛,环境优美;国家经济政策稳定(政局稳定);发展服务业经济效益高。(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19. (20分)
(1)(10分)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较大(每点2分,任答2点给4分)
判断依据:山峰高程为1393米;河流呈放射状;铁路线走向与河流基本一致;该区域为林区;地处长白山山脉。(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2)(6分)A:自然恢复 选择理由: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水热条件好,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强;森林采伐基本保留原有土壤和繁殖体(植物种子、地下茎等),存在自然恢复的条件;自然恢复的植被趋向于原生群落的类型,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更强);自然恢复成本低。(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B:人工重建 选择理由:采伐生产时间长,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自然恢复难度大;引种人工培育种苗,缩短恢复周期;可机械化作业,重建效率高;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成林速度快。(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3)(4分)依托森林发展林下种养产业;利用林区生态资源、林场废弃设施发展旅游业;聘请伐木工人为护林人员。(每点2分,任答2点给4分)宁德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地 理 试 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9题,共6页。考试
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 平原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却形成俄罗斯的重化工业基地。下图示意俄罗斯部分区域地形区
和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图示不同类型的区域
①按照自然特征划分 ②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 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导致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农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土壤 C. 市场 D. 劳动力
高二地理试题 第1页 共6页
3. 推测西西伯利亚工业基地形成主要依靠其
A. 地理位置 B. 自然要素
C. 自然资源 D. 社会资源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 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其中散热耗能占总耗能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位于贵州省贵 阳与安顺之间的贵安新区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 地。下图示意贵安新区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与我国东部数据中心相比,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A. 矿产丰富,原料充足 B. 气候凉爽,降温成本低
C. 临近省会,市场广阔 D. 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
5. 数据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贵安新区
A. 服务业比重上升 B. 居住环境改善
C. 就业率大幅提高 D. 农民收入增加
下图示意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澳大利亚建设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太平洋沿岸城市缺水问题 C. 缓解墨累河流域农业缺水问题 B. 提高甲河发电能力 D. 治理乙河洪涝问题
7. 该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 A. 甲河流域盐碱化减轻 C. 甲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乙河流域水土流失减轻 D. 乙河入海口处海水入侵
高二地理试题 第2页 共6页
(
0029
) (
19981
) (
3
) (
5047
) (
即童
) (
草准场
) (
改造后
)吞巴乡隶属拉萨市尼木县,是318国道和拉(萨)日(喀则)铁路重要节点。吞巴 乡历史长达1300余年,遗存丰富,被誉为“藏香之源”,工艺流传至今。当地民居外形 方整、平台屋顶,承重墙大多采用石碳或夯土,内部采用木梁柱构架。近年来,乡政府 邀请多方人员对存量民居院落空间进行改造,以满足居民对空间发展的多元需求。下图 示意存量民居改造前后建筑平面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8961
798
旭密
阐置
草维场
性密四养场
改造前
5333
507
)
8. 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凸显与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主要表现在
A. 外形方整以增强通风透气
B. 平台屋顶以减轻大风阻力
C. 石砜或夯土墙以防寒保暖
D. 木梁柱构架以提高抗震性
9. 存量民居院落空间改造后,
A. 室外餐厅用以满足旅游接待
B. 草堆场能够稳定生活燃料供应
C. 牲畜用房用以扩大养殖规模
D. 厨房灶台为满足新增家庭成员
10. 居民在院落中设置藏香制作房和展示区的首要目的是 A. 传承藏香工艺 B. 缓解草畜矛盾 C. 增加就业岗位 D. 增加家庭收入
攀枝花地处川滇结合部的攀西裂谷中南段。20世纪60年代,为支援攀枝花战略工 业基地建设,从全国各地调用所需的各个部门人员,其中钢铁企业职工主要来自东北, 公交系统来自天津,而组建商业系统的重任落于重庆。当重庆商业系统的职工和家属携 带家具抵达昆明后,转乘的成昆铁路试运行列车断断续续走了十多天才到达攀枝花。由 于当地居住条件有限,露天堆放的木质家具陆续出现了爆裂现象,声如枪响。下图示意
西南地区铁路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 一 地理试题 第2而 艹<而
11. 攀枝花战略工业基地建设从全国调用所需人员,主要依据各地
A. 空间距离 B. 产业基础 C. 年龄结构 D. 方针政策
12. 试运行列车从昆明到攀枝花断断续续走了十多天的主要原因是
A. 行驶距离远 B. 列车动力差
C. 地形起伏大 D. 地质灾害多
13. 造成木质家具陆续出现爆裂现象是由于两地
A. 气候差异B. 地形差异C. 存放差异 D. 使用差异
埤塘是台湾省西北部桃园地区的特色农业灌溉设施,是清代由大陆迁移而来的客家 人依据地表坡度筑堤围成的水塘,水塘多呈长方形,其大小与坡度有关。随着桃园大圳 的修建,埤塘灌溉功能逐步被取代。下图示意桃园地区埤塘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取
景
区
断
头
河
桃
园
大
圳
(
水
渠
)
)
14. 桃园地区密布埤塘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少雨 B. 开发历史悠久
C. 河流水量不稳定 D. 商品农业发达
15. 桃园地区坡度越大的地方,筑围的埤塘
A. 宽度小且长轴多与坡向平行 B. 宽度小且长轴多与坡向垂直
C. 宽度大且长轴多与坡向平行 D. 宽度大且长轴多与坡向垂直
16. 被取代灌溉功能的埤塘可用于
①水产养殖 ②水稻种植 ③水力发电 ④旅游观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二地理试题 第4页 共6页
第11卷(非选择题)本卷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无定河流域地形破碎,梁峁交错,沟壑众多。随着一 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地区生 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下图示意无定河流域及其1976~2010 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2013年后,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削坡填沟营造耕地、修复坝系和建设生 态,带动农业生产空间逐步由梁、峁向沟道转移,形成沟道农业。
(1)指出该流域1998~2010年耕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2)与梁、峁发展农业相比,说明发展沟道农业的有利条件。(6分)
(3)说明发展沟道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6分)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海岛,政局稳定,被誉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 的“桥头堡”。目前,毛里求斯力求打造为区域航运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晋非经贸合 作区位于首都路易港附近,为我国首批境外经济合作区。初期定位为加工贸易型园区, 但招商困难,发展缓慢。2014年底,园区继续建设并且重新规划定位,随着园区办公、 居住等条件的升级, 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高二地理试题 第5页 共6页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晋非经贸合作区成为我国首批境外经济合作区的原因。(6分)
(2)推测园区重新定位后的主导产业,并说明理由。(8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14年4月1 日,国家实施国有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政策,东北林区长达近50
余年的采伐生产作业就此画上句号,同时也迎来了森林生态恢复建设发展期。下图示意 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
(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指出判断依据。(10分)
(2)请从“自然恢复”、“人工重建”中选择一种方式来修复该区域植被生态,并说明选
择理由。(6分)
(3)简述该区域依托林区资源转型发展的可行措施。(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