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达标测试:4马说(苏教版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基础达标测试:4马说(苏教版八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4: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不以千里称也 (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
(5)策之不以其道 ( )
(6)执策而临之 (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是一篇_________,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__________手法。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2011·安徽中考)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
(5)执策而临之 执: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2011·淄博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把国家治理好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
(2)正患己不能知 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受屈辱  (2)用  (3)犹,尚且  (4)同“才”,才能  
(5)方法  (6)马鞭
2.答案:(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本领就不能表现出来。
3.答案: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4.答案: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到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任选其一即可)
5.答案:(1)有时  (2)同“现”,显现  (3)等同,一样  (4)怎么,怎能
(5)握
6.答案:(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7.【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筛选理解能力。从第一段中筛选出表现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悲惨命运的句子回答。
答案: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8.【解析】此题考查对寓意的理解。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的遭遇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答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9.答案:(1)鞭打,驱使  (2)担忧,担心
10.【解析】选B。A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的意思分别是“一顿/喂养”;B项中“之”的意思都是“助词,的”;C项中 “于”的意思分别是“在/向”;D项中“其”的意思分别是“代词指‘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1.答案:(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
12.答案: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附【乙】【译文】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久(他)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屈一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