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余幼时即嗜学 ( )
(2)不敢稍逾约 ( )
(3)援疑质理 ( )
(4)或遇其叱咄 ( )
(5)非天质之卑 ( )
(6)生以乡人子谒余 ( )
(7)言和而色夷 ( )
(8)其将归见其亲也 ( )
2.下列句子加点的“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益慕圣贤之道
A.走送之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弗之怠 D.不必若余之手录
3. 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 文中“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样的态度可取吗?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2011·福州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至“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完成6~9题。
6.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主人日再食 ( )
(3)右备容臭 ( )
(4)缊袍敝衣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2011·滨州中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0~13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
(2)弗之怠 弗:____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段在读书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特别爱好 (2)超过 (3)引,提出 (4)有时 (5)低下 (6)拜见 (7)平和 (8)父母
2.【解析】选B。B项加点的“之”与例句相同,都是助词,的。A项代词,指书;C项代词,代“抄书”,宾语前置;D项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3.答案:(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2)抄写完了,跑着送还借来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4)背着书箱,拖着鞋,在深山大谷中奔走。
(5)同他辩论问题,(他的)言语、脸色都很平和。
(6)不是(他的)天资低下,而是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4.【解析】选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与自己求学之难进行比较,更衬托作者的朴素艰苦。
5.答案(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 ( http: / / www.21cnjy.com )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 答案:(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7.答案:(1)同“披”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料 (4)破
8.答案: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根据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把文段分成四个小层次,然后总结,从中可看出求学的艰苦。按照“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的提示寻找原因。
答案:行(走) 衣(穿) 艰苦(艰难) 以中有足乐者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话的意思是“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来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要根据文言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断句。
答案: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1.答案:(1)特别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12.答案:(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13.【解析】本题考查对两篇选文主旨的对比阅读。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回答。
答案(提示):勤奋刻苦、博览群书 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往、背后不说人坏话等
附【乙】【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全部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