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阿房宫赋
“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杜牧
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建造的一座宫殿,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阿房村。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70余万,开采了大批北山石料,砍伐楚、蜀的大批木材。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
文体介绍
“赋”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名称据说起于战国时荀子的《赋篇》,到了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的形式,具有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托物言志的特点。
今人亦喜袭用,人们往往借它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标题,即把“赋”字放在所要抒写的事物名称后面以表示一种文章风格。
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及后世模仿之作
汉代流行的大赋
孕育于汉魏之际,
流行于两晋南北朝
的汉赋变体
唐代产生的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其形式一直沿袭至清末
赋的流变: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
骚赋
整体感知文本,全文四段可分几大部分 并概括其大意。请学生合作交流回答。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 豪华,极写宫中生活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勾心斗角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交代阿房宫建造背景和巨大耗资(12字)
总体概括了阿房宫建造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物质条件
概括外貌:广、高、地理位置(山、川)
细写内部
楼阁、廊、檐
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歌台舞殿
第一段
建筑
人物
宏伟壮丽
在中国古代,皇宫中的宫女多少往往标志着帝王的荒淫程度,宫殿建好了,得有人住,若说阿房宫的建造是竭天下之物,那么其中的宫女就是穷六国之人了。而且都是身份?
抓住宫人的生活细节描写。尤其排比:
描写宫女梳妆及出行的盛大场面,气势非凡。每一句都是比喻,且喻体在前,本体在后。自然界的天象变幻给人以新奇的视听感受,然后本体出现,原来是开妆镜也……有力突出宫人的生活奢华靡丽。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而望幸焉。
当宫车经过时,她们期盼万分,明争暗斗,争宠之事从未断绝。
结果: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这输来其间的珠宝正是六国统治者剽掠其人而来的,无论是六国还是秦国,他们的奢华生活都是建筑在对人民的朴略,秦国更在六国之上。
照镜
梳头
洗脸
熏香
听车
来历
梳妆:
望幸(哀怨)
六国(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珍宝
来源
数量
处置
宫女
比喻 排比 夸张
荒淫
奢靡
柱
梁
梁
梁
梁
梁
椽
椽
柱
柱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如椽巨笔 :像椽子一般粗大巨大的笔。
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秦始皇和百姓之间天然之别的生活进行对比
秦国
百姓
栋多
椽多
钉头多
瓦缝多
栏槛多
管弦多
农夫少
织女少
粮食少
衣服少
城郭少
言语少
极其不平衡。宫殿越豪华气派,百姓的生活就越发困苦
排比对比夸张
剥削与被剥削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排比对比夸张
秦
民
乐
苦
剥削与被剥削
描写了阿房宫构件之多,秦乐民苦。
连续运用六个排比句,极力写阿房宫的柱子、钉子……从细微之处突出豪华。
这组排比每一句读以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为比较对象。农夫、织女等这些人和事物的数量竟不如宫殿微不足道的部件多。
这种巨大的反差已经预示了秦王朝的危机。
人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但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虽董之以严刑……所宜深慎。
百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戍卒叫……可怜焦土,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和开篇12字的气势相互呼应。
叫、举、炬这三个动词,生动表现了农民起义异常迅猛,不可压制。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不爱民
哀之、鉴之
历史上那些烧书之人的愚味在于,他们忽略了墮落的人性对善恶的敏感。他们认为人看不见能引发思考的书,就不会思考,不思考就不会反对,不反对自然会安顺太平。但真是这样吗?人,是这世界上唯一同时具有意志、理性、情感的永恒性活物。人会做选择,有逻辑思考,会情感波动。用暴力控制、捆绑,征服一个人的身体可以,但想控制一个人的思想则永远也做不到。若一个人命令你不许思考,你会听话吗?想真正让一个人全心全意地降服,除非他的自由意志选择愿意,否则人永远也没办法强迫另一个人甘心乐意地归顺。
秦始可以杀死任何人的身体,却没能力让他所杀之人真心降服;他可以烧毁他反对的任何书籍,但他却销毁不了反对他的思想本身。
杜牧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牛人传》
摛[chī ]文:铺陈文采。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3、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4、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 。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阿房宫赋》中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揭示了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喻。
7.杜牧在《阿房宫》中,用“ , ”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8.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 ”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状态和结构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2015南宁市高三三模)
10.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11.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___,___。
9.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2.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了出来: ,。
1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
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4.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15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杜牧《阿房宫赋》开篇起势雄健“ 29 , 30 ”,表现秦王一统天下、势如破竹的气势。(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1 , 32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33 , 34 ”,揭示秦始皇失去民心而不自知的心理状态。(4)杜牧《阿房宫赋》中在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国君懂得关心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句子是“ 35 , 36 ”。(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37 , 38 ”这两句通过一个肯定句和否定句写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角度独特,观点大胆。(6)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提醒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_____39____,___40______。(7)作者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拥有的宝藏的句子“ 41 , 42 , 43 。”
29、六王毕 四海一
30、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1、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
3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3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