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17: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 B“还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错误。
2. C A“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传播环境,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错误。B
“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得不偿失”错误。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
思维之美”说法绝对。
3.D 知识性读物《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颁奖辞”同属于文字媒介,不属于
跨媒介学习。
4. 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为更好地应对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跨媒
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三、四段分别阐释论述“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和面临挑战;第五段展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培养学生
语文素养的意义。②论述顺序不可调换。各段落按照总分、事理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三方
面各 1分,顺序不可调换且说明原因 1分。)
5. 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
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阅读中。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
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
对语言的影响。③要培养学生在多样信息中去伪存真的能力,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在
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④注意规避音频、
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介对学生的干扰,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⑤跨
媒介阅读的实质是思维的表达,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不能只注重表面形态改变。⑥跨媒
介阅读要注重对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答出任意 3点
即可。)
6.B.“引出黛玉在门外哭泣的情节”错。虽然宝钗与宝玉的闲谈是黛玉哭泣的一个原因,但
宝钗到宝玉处闲谈,不是推动黛玉来到宝玉门外这一情节的因素。“表现宝钗炫耀家庭”过
度解读。
7.B A 错在“却撒向了黛玉”,依据文本一“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晴雯不为黛玉开门,
是因为没有听出是黛玉,并非把气撒向黛玉。C错在“缺少细节描写”,不是“缺少”。D错
在“受到了黛玉斥责,因而对其有所怠慢”,从小说看,黛玉并未斥责宝玉,宝玉也并未怠
慢黛玉。
8.①晴雯不肯开门。②自感寄人篱下,受人慢待。③听到宝玉、宝钗说笑,更感孤寂,心生
嫉妒。④认为宝玉恼了自己,不理解自己。(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9.①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袭人与宝玉的对话、宝钗前来闲谈、黛玉寻宝
玉、晴雯因为怄气不开门等,都是生活细节,它们构成了故事情节。②真实而丰满。文本一
中的细节源自生活,真实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写得特别细致,让人如临其境。③
第 1 页 共 3 页
内涵深刻,能够凸显人物个性。如黛玉扣门不开而哭的细节,就凸显了她忧郁哀婉的个性。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10. B E F
11. C 两句中“但”意思相同。
12. A “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错。
13. (1)而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那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大
吵大闹呢?(“量”、“汹汹然”各 1分,句意 2分)
(2)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可能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翻译通顺各 1分,句意 2分)
14. 王安石认为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
后坚决行动;而司马光认为,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
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答对 1
方面 1分,答对 2方面 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
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
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
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
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
(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
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
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
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材料二:
制订法令并交给执行部门去施行,这当然是您的权限范围的事。但是应当抓大放小,保
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应不分巨细,只图新奇而将所有旧的法令全部改变。况且法令需要
人来执行,倘若介甫您能选择良才在执行部门任职,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执行部门
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给他们好的法令,终究无所补益。介甫您所说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
泉府所做的赊贷吗?我琢磨那时的赊贷,似乎与今日借贷青苗钱还是有差异的,况且先王的
善政很多,反而要独独以此为要务吗?至于说到排除邪说,责难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
国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与变法和逐利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身边少不了那些好歪
理邪说的奸佞小人。他们都是一些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许是偶然没有察觉到吧。
这都是说盘庚遇到水灾而要迁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盘庚不忍心使用刑罚手段逼
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最终还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顺从,并不是说废弃所有人的意见,
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劝您不以国事为重,以媚俗从众为荣?只是说天下有不同的
第 2 页 共 3 页
意见,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体察而已。
材料三: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荐。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大任。”皇帝
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
际事理,如果他做了,(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唐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安石果真被
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应该知道。”皇帝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文
学才能很高,处于侍从献纳的职位,是可以的。宰相自有宰相的度量,王安石气量狭小不能
容人,必想求得贤明的宰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是适合的人选。”皇帝却不这样认为,
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经学,
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事务的。”皇帝说:“这样那么你认
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
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15.D “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
16.(1)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蓬
勃生机的画面。 (2)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含蓄蕴藉地
表达出词人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观点各 1分,赏析各 2分)
17.(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3)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6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8.(1)“毫无回信”的“毫”是很少或一点儿的意思,感彩不浓;“寂无回信”的“寂’
是空寂、没有回应的意思,表现作者内心强烈的不满与痛心,真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
念之情。
(2)“亲见”表示看到,“耳闻目睹”不仅包括亲眼所见,还包括亲耳所闻,范围更广,有
利于突出“一件小事”对“我”的意义。
(4分,每小题 2分,意思对即可)
19.C 语段中的“人家”意思是家庭。A.住户。B.住户。C.家庭。D.指自己或某人以外
的人;别人。
20.青少年要将精力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当现实社交乐趣远远大于网络虚拟乐趣
的时候,沉迷就会慢慢淡化。(改对 1 处 1 分,改对 2 处 3 分。)
21.①一是新奇信息的吸引②用户越刷越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4 分,每句 2 分,意
思对即可)
22.(1)短视频为什么有吸引力?(2)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对短视频上瘾?(3)如何防
止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6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23.略。参照 2023 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第 3 页 共 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