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第1课时)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第1课时)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7 18: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第1课时)
1.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A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是空气的污染物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红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思考】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
【新课引入】
如果想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
知识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
【课堂活动1】阅读课本第33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常温下状态 密度 水溶性 液氧、固氧的颜色
________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略大于空气
不易溶
淡蓝色
储存于蓝色的钢瓶
改变条件: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降温、加压
降温、加压
【课堂练习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易溶于水
B.在﹣183 ℃时变成无色液体
C.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218 ℃时变成雪花状白色固体
C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
比较: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氧气中能复燃。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O2
CO2
反应式:
知识点2 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堂活动2】观察“实验2-2”“实验2-3”和“实验2-4”,记录、分析并填写下列表格:
反应物 实验现象 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
带火星木条和O2 _________________ CO2等 用于氧气的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应物 实验现象 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
硫 空气 火焰:_____色 硫____,生成有______气味气体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火焰:_____色 淡蓝
蓝紫
熔化
刺激性
二氧化硫
⑵硫与氧气反应
操作步骤:在燃烧匙中放少量硫粉,点燃后伸入充满氧气且底部有较多量水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观察到实验现象后,立即将燃烧匙浸入瓶内水中。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S
O2
SO2
反应物 实验现象 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
木炭 空气 发出___光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发出__光,澄清石灰水_____ 红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CO2
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那么在空气不能燃烧的铁丝在氧气中是否可以燃烧呢?
(3)铁与氧气反应
操作步骤:把铁丝绕成螺旋状,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氧气的并事先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
注意事项
1.火柴即将燃尽时才能伸入集气瓶
2.集气瓶底事先铺少量的水或细沙
反应物 实验现象 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
铁丝 空气 ________
氧气 不系火柴梗:________ 系火柴梗: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燃烧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比较:铁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而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
[总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①铁丝要弯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燃烧更剧烈;②铁丝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是利用火柴燃烧提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瓶底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结论】P35
⑴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即物质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注意:氧气不能燃烧,只是支持燃烧(即助燃性)
设想一下,如果氧气可以燃烧,世界将会怎么样?
⑴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课堂活动3】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瓶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浓度越高,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增大氧气与铁的接触面积
聚集热量,帮助点燃铁丝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内氧气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也要先放一些水,作用是什么?还可用什么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一些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高温熔化物掉落炸裂集气瓶
细沙
溶解吸收二氧化硫,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课堂练习2】
1.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
C
2.硫、碳、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共同的实验现象是( )
A.都只有气体生成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有水珠生成 D.都发光、发热
D
3.集气瓶中装满某种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
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C
4.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为什么不选择硫或木炭? ,也不选择细铁丝?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获得较纯的氮气适宜选择的药品是 。
燃烧生成气体
细铁丝
在空气中不燃烧
红磷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钢瓶中液氧和氧气 C.汽水 D.石灰石
B
测评反馈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可用木炭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D.不同状态的氧都是无色的
C
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铁在空气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产生白烟
D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要先装少量细沙,其主要目的是( )
A.用来吸收反应放出的热
B.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C.用来溶解生成的物质
D.可以使铁丝燃烧更剧烈
B
5.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B.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
C.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D.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A
1.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药品选择:不选择木炭(即使用了澄清石灰水也不可以)、蜡烛、硫和铁丝,因木炭、蜡烛、硫燃烧都有气体生成,而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鉴别两瓶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复燃的是氧气;
鉴别三瓶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烧更旺的氧气;
名师点睛
3.易错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不能片面地理解成“难溶于水”;如“鱼在水里生存”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而是说明氧气不是难溶于水。
(2)混淆反应的条件和实验现象:如书写反应表达式,“点燃”是反应条件,“燃烧”是现象。
(3)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氧气不能作燃料。
(4)使燃着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常见错误是认为被检验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但初中化学中氮气、呼出气体、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