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09: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3.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4.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小说曾经有四个题目,分别是《最后的常春藤叶》、《两个病人》、《最后一片叶子》、《绝处逢生的琼珊》。
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觉得哪一个题目给你的感觉最好?先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解决字词。
明确:《绝处逢生的琼珊》与《两个病人》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于写实,缺少了小说应给予人的想象力,尤其是前面那个题目,好想已经直接预示着结局,缺乏悬念。“常春”两字能给人以生命的气息,跟小说的精神与主题相契合;“最后”两字能给人以悬念;“叶子”是这其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它也是生命的象征,不仅有点明主题的作用,而且还是全文的线索。
二、初步体悟全文,整理基础知识
(一)题目取得好,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这个题目既给人以悬念,又给人以美感,还给人以全文的线索。
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故事情节
2、文中三要素的安排:
人物:社会底层人物
环境:一个贫民窟似的地区;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
;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氛浓厚。
情节:贝尔曼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
3、小说中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4、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请大家围绕“叶”来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明确: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为了能卖画赚钱帮她看病,请楼下的老贝尔曼来当模特,并告知了这一件事。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了琼珊生的希望。
(二)分角色朗读,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小组竞赛。
(三)大家觉得这个故事里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个环节?
明确:老贝尔曼冒雨在夜晚画上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并因此得上肺炎导致死亡。
三、以写作活动促进阅读、理解人物
(一)但这个环节作者却没有实写,现在请你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挥想象,并且结合老贝尔曼的形象,自己来描写这段情节,要求:1、有适当的环境描写;2、符合人物性格。
明确: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距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的献出了生命。
(二)请结合刚才自己的片段练习以及课文里的片段,来谈谈老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
1、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小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
2、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
3、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的谈着他未来的杰作。
4、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
明确:穷困潦倒、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1、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你怎么能然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2、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
明确:善良又同情心。
医生:“……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揭开谜底: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明确: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
四、明确写法
(一)这个外表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却有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的老贝尔曼无疑是小说中最闪亮的人物,他的闪亮恰恰也是因为小说中那个最震撼的情节而越发的让人刻骨铭心,我们极尽想象之能事还原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家觉得欧亨利的写法好还是我们的写法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作品采用“留白”手法,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欧亨利的尾巴
欧亨利在短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二)这个“尾巴”既然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么我们就来找找在文章中那些早已埋伏好的蛛丝马迹。能找到前面的伏笔吗?
1、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为下文画藤叶做铺垫。)
2、风雨下着雪花下个不停。(为下文贝尔曼得病而死做铺垫)
3、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为什么是“贴”)
4、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经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里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说明叶子生命力旺盛全然不是风雨飘摇中的状态)
5、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6、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说明地方去的。
7、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8、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五、知人论世
结尾在意料之外,情节布置又在情理之中,并且又是在这样小巧的篇幅之内完成这么精致的构思,我们只知道这位高超的作者叫欧亨利,却未必知道他还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中的一位。
明确:1、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大部分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 书”。
2、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
3、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
明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美)——《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
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六、问题探究
1、经过一天一夜的风吹雨打,最后一片藤叶竟然奇迹般的抵挡住了“秋风扫落叶”的命运,琼珊竟然会相信,这是为什么?假如这片叶子真的掉了,琼珊会死吗?
明确:问题的关键不是叶子的真假,而是那片不落的常春藤叶引发了琼珊对生命的思考,请大家读一读44—50节,那片坚强的藤叶面对凄风苦雨的打击不肯屈服而飘落。这给陷入绝望中的琼珊以极大的鼓舞,促使她重新振作起来。
假如这片叶子真的掉了,琼珊也不一定会死。贝尔曼为之牺牲的最后一片叶子固然给琼珊极大的鼓舞,但琼珊的康复仅有这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我想,我们回顾一下作品,大家就会明白:请看6—11节,找生读。
2、在琼珊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一切看她自己呢?
明确: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我们从琼珊的经历中看到,信念对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生命 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