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23: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等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过“乃”“但”等文言词汇的简单用法,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节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可以理解故事大意。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多读课文,并调动其学习和表现的欲望。
【教材解析】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设计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乐观自信、虚心听劝、勤学上进等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积累文中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难点是从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领悟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人物对话极具表现力,因此,要让诵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分析及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类型】新授课,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出自赵恒的《劝学诗》。赵恒为北宋皇帝,可见读书多么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从文中感受到“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作家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3.小组活动。各学习小组内部互助学习,共同解决不会的字、词、句;如仍有疑问,等待质疑,全班商讨。
预设:
当涂(当道、当权)、辞(推辞)、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知道)、更(重新)、岂(难道)、往事(历史)、耳(罢了)、乃(于是,就)、见(知道)、但(只不过)。
各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
出示一组重点句子,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疏通文意的“留、换、补、删、调”的基本方法。
预设: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4.各小组推选成员复述文章大意。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看法,教师随机引导纠正。
预设: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以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5.梳理文章结构: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学生活动:文言词语识记、理解,质疑问难,翻译句子,复述故事,理清思路。】
细读赏析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预设:“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既表现出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具有王者权威。孙权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目标要求,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告知读书方法;又现身说法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以自身为例,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预设:运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鲁肃与吕蒙谈话过程中鲁肃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进步之大。(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预设:动作描写,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品读人物
阅读任务:在三位任人物中找出一位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对他最精彩的寓言进行分析,品析时结合句中的语气词、称谓语或标点符号进行品读。
预设1:印象最深的人物——孙权
1.劝说技巧高超,说话有条理有逻辑,令人无可辩驳,心悦诚服。
2.关心下属,有耐心。
重点品读语句一:“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否语气坚决,强调学习势在必行,感叹号应读出果断严肃的语气。
重点品读语句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反问语气,感叹号对反问语气的强化。读出孙权的语重心长和委婉责备之意。
重点品读语句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降低要求,消除吕蒙顾虑。言辞恳切,语气稍平缓。
预设2:印象最深的人物——吕蒙
勇于接受意见,勤奋好学。
重点品读语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和鲁肃的深厚情谊,“乎”和感叹号强化了二人的情义。读出吕蒙对兄长的调侃之意和自豪感。
预设3:印象最深的人物——鲁肃
宽厚友善,注重礼节。
重点品读语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朋友间的爱称,句末感叹号与“大惊”神态高度吻合,读出惊叹和钦佩之意。
品读后,生朗读体会说话者语气。
预设4:孙权、吕蒙、鲁肃三人形象
孙权: 严格要求部下,循循善诱有耐心,善读善思。
吕蒙: 知错能改,虚心听劝,主动好学,自信豪爽。
鲁肃:敬才爱才、真诚忠厚。
最后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各个人物说话的语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预设5:吕蒙变化之启示:
首先.读书非常重要,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其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善于接受别人合理的规劝。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拓展延伸
劝学故事
1.陶渊明劝学
2.乐羊子妻劝夫读书
3.师旷劝学
4.孔子劝子路学习
【学生活动:交流欣赏。】
作业设计与评价
作业设计:文中吕蒙学习过程并未详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评价:布置的小练笔,运用人物描写,发挥学生想象的能力,是学习写作能力的一次训练,符合本单元人物作文的要求。
八.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开卷有益
鲁肃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