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02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简要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2.结合案例,学会运用气旋反气旋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理解锋面气旋系统的形成与天气特点。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1.低气压
2. 低压槽
必备知识
低压槽
低压槽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谷。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3.高气压
4.高压脊
必备知识
高压脊
高压脊
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高
975
1000
1025
基本气压场
北半球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低压槽
高压脊
基本概念
低压
高压
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
反气旋
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温故: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确定近地面风向?
1020
1018
1016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
低压
中心
1025
1000
975
气旋(低压)
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时,形成空气由四周向中心流动的大气漩涡。
导 入
气压梯度力
气流运动
1030
1020
1010
1030
1020
1010
(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合
气旋系统-低压中心
东侧:偏南风
西侧:偏北风
北半球
南半球
你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台风是高气压系统还是低气压系统呢?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风力达12级或以上热带气旋,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0°N
30°S
台风
热带风暴
飓风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6~7级 8~9级 10~11级 ≥12级
名称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热带气旋的分级
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台风形成后,常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速度一般为10-20千米/时,当进入中纬西风带后,即转向东或东北。
台风形成条件:
①热力条件:海水温度比较高;
②水汽条件:有源源不断的水汽;
③动力条件: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
洋面温度超过26°C的热带海洋上,水温高,大气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气压。
由于上升的大气中富含水汽,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继续加热大气,促使大气进一步上升,洋面气压持续降低,使得外围暧湿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入。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赤道和高纬度的海洋上不易生成台风。
一般来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台风中心”指的是台风眼,而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台风中心附近”指的是“旋涡风雨区”会出现狂风暴雨。
台风登陆后,因失去了海洋水汽和热量供应,空气上升的动力减弱,中心气压逐渐升高,加上陆地摩擦力大,台风逐渐减弱,最终消亡。
破坏力很大,伴有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重大灾害,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
但是带来的雨水可以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及起降温作用
台风的影响
反气旋系统-高压中心
高
1025
1000
975
高
1025
1000
975
(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散
北半球
南半球
1、长江流域7、8月伏旱天气
2、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大体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快,农田需水量很大。常形成旱灾,称为“伏旱”
典型的反气旋天气
气旋系统 反气旋系统
图示:北半球
中心气压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气流运动 辐合上升(北逆南顺) 辐散下沉(南逆北顺)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
天气实例 台风(飓风)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长江伏旱、寒潮、北方秋高气爽
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水平方向上,位于气旋、反气旋不同方位风向不同。
发现规律
南半球
东部:偏北风(西南风)
西部:偏南风(东北风)
东部:偏南风(西南风)
西部:偏北风(东北风)
北半球
东部:偏北风(西北风)
西部:偏南风(东南风)
东部:偏南风(东南风)
西部:偏北风(西北风)
嘉兴城区
北
南
尝试说说受气旋、反气旋影响前后的气压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嘉兴城区
北
南
气压情况 气旋 反气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高
高
低
低
升高
降低
画一画受气旋、反气旋影响前后的气压变化
气压情况 气旋 反气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压
时间
高
高
低
低
升高
降低
气旋
反气旋
气旋:高 低 高
反气旋:低 高 低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锋面气旋系统
北
北半球
高
低
1025
1000
975
1025
1000
975
高压脊,空气辐散
不能形成锋面
低压槽,空气辐合,形成锋面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被称为锋面气旋。
锋面常出现在低压槽
锋面气旋
北
低
1025
1000
975
低
1025
1000
975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流方向
雨带
图例
锋面气旋
左边(西)冷锋,右边(东)暖锋
不管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不管冷锋还是暖锋
北半球北侧是冷气团,南半球南侧是冷气团
特别说明
锋面气旋的判读规律:
(1)锋面在气旋中,且在低压槽部位。
(2)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左冷右暖)
(3)北半球北侧是冷气团,南半球南侧是冷气团
(4)降水多出现在冷气团一侧,暖气团一侧多晴朗天气。
(5)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6)锋面气旋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
小结
北半球夏季
夏半年,“副高势力”增强,在其影响下,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低压槽处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高
冷气团
暖气团
高压脊
干冷冬季风
湿热夏季风
年降水量递减
4、5月 华南沿海地区
6、7月 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 华北、东北地区
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暖锋
正常年份:
黄河中下游:春旱夏涝
长江中下游:初夏涝,盛夏伏旱
异常年份: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你能说出你以下天气是由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吗?
(1)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2)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和寒潮天气
(3)一场春雨一场暖
(4)一场秋雨一场凉
(5)夏秋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6)6—7月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
(7)7—8月份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
(8)北方夏季的暴雨
(反气旋)
(冷锋)
(暖锋)
(冷锋)
(气旋)
(准静止锋)
(反气旋)
(冷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副高”是指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系统。由于海陆和地形差异,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沿纬圈的分布并不均匀,高压带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
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简称“西太平洋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明显,夏季尤为突出。我国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活动等,大都与“副高”直接相关。
2022年夏季7-8月高温酷暑,夏秋季南方连续大旱,洞庭湖水位降至历史低点,都与副高势力过强有关。
1. 参考图 3-38,绘制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结合所绘图示和图 3-38,比较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差异,以及它们东部、西部的风向差异。
课堂活动
2. 7-8月,我国长江流域常出现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试简要解释这些天气现象的成因。
3. 在冬季,为什么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吹西北季风,而江南地区吹东北季风?
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做下沉运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伏旱。每年秋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受高压(反气旋)控制,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出现“秋高气爽”的现象。
冬季,欧亚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而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主要位于高压中心的东部及东南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吹西北季风;而我国江南地区主要位于高压中心的南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吹东北季风。
4. 读图 3-42、图 3-43,完成相关任务。
(2)在图 3-42 中,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堂活动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冷锋、暖锋
4. 读图 3-42、图 3-43,完成相关任务。
(3)在图 3-43 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分别出现了怎样的天气状况?结合图 3-42,说明其形成原理。
课堂活动
甲:阴雨天气,甲云团比较深厚,位于冷锋中冷气团一侧;
乙:阴雨天气,乙云量较多,位于锋面气旋中心附近;
丙:晴朗天气,丙无明显云团,位于高压脊附近;
丁:阴雨天气,丁云量多,位于暖锋中冷气团一侧。
课堂检测
2021年12月20日,南京的天空出现“干脆面云”(如下图)。向天空方向伸直手臂,一朵“干脆面云”单体比拳头的视觉大小更小。气象专家解释,“干脆面云”的形成是由于高空冷空气的下沉突破了连续的云层。
1.“干脆面云”多出现在( )
A.低层对流层 B.中高层对流层 C.平流层 D.高层大气
2.“干脆面云”出现时,近地面( )
A.气压升高,气流聚合 B.气压降低,气流聚合
C.气压升高,气流分散 D.气压降低,气流分散
B
C
课堂总结
融雪洪水
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高、低压天气气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锋
低压天气系统━气旋
高压天气系统━气旋
锋面气旋
Weather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