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9: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教学目标
明确小说情节发展,弄清行文思路
贝尔曼等人物形象的分析
欧亨利式结局、语言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主题的挖掘
难点:小说语言的自我赏析和评点
走进文本
导入:前几天我无意中看见一条新闻,说浙江的一个小商贩为了使自己卖的桃子看起来更新鲜,就拿夹竹桃的叶子冒充桃叶放在水果摊上,可是他却不知道,这一小小的举动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夹竹桃的叶子是有毒的,如果人不小心服用了会导致人死亡的。可以说自热界物种多种多样,夹竹桃的叶子可以致人死命,可是有一片叶子却可以救人性命,这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去领略这片叶子的神奇魔力!
分析文本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全文,我们知道一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一)人物刻画是小说的中心,我们先从人物入手,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4个),主要人物有哪些(苏艾、琼珊、贝尔曼) 2、那谁是主人公呢?(贝尔曼,同学们会答琼珊,苏艾。这时我们要明确判断小说主人公的评判标准:
1、不应该单纯看笔墨的多少,而应该看其在全文是否具有典型意义
2、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清洁的逆转,
3、是否对主题思想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琼珊的病情的转变纠结到最后不就是因为那片叶子给她带来了希望,而这希望是谁给的?——贝尔曼,如果没有贝尔曼就不会有琼珊的坚强,而且像贝尔曼这种最后以死亡作为终结的人物,文章也因为他的消逝而结束,所以贝尔曼才是全文的主人公)
(二)小说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
地点:华盛顿艺术街区
环境:1-5自然段,肺炎肆虐
(三)下面我找同学来概括小说的情节
教参上:《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曼为了鼓励疾病交加的青年画家琼珊顽强的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代价,但琼珊却因此获得勇气活了下来。
小说的情节我们已经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贝尔曼和琼珊的人物形象,我们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分析,首先请同学们从第六自然段以时间为线索,找到描写琼珊病情和贝尔曼的重点语句
(第6自然段,时间词:一天早晨。琼珊:满肚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7),一点动静也没有(13),声音低的像是耳语(20),她面色惨白,静静的躺着(28),带领学生稍作分析,从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琼珊病的很严重,心情很绝望,烦躁。
板书(病重)
在第29自然段插入了一段老贝尔曼的描写,从这段我们看似不赞扬的口吻写成的文字,老贝尔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人朗读这一段)
贝尔曼刚出场可不是熠熠生辉的正面形象(副班书)
外貌描写:年龄大,有胡子,很矮小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满腹牢骚,郁郁不得志
语言描写:耿直,率真,善良,富有同情心
第二个时间词:第二天。(板书)描写琼珊的关键词:睁着无神的眼睛(37),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说(38),这是琼珊病更重了一步,病危(板书)
第三个时间词:天色刚明的时候,这是又一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第三天。(板书)描写琼珊的关键词:她喊苏艾(46),47自然段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51自然段,病情好转了(板书)
这时对苏尔曼有了一个侧面描写,得了肺炎,病势凶猛(病重)板书
第四个时间词:第二天,即第四天(板书)琼珊脱险(板书)而侧面又交代了贝尔曼
侧面描写:平凡甚至讨厌的外表下,却有颗火热的心,虽穷困潦倒,却无私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接副板书)
通过大家的概括,我们明显发现贝尔曼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身上有一些缺点,甚至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可是正是在这个人身上有了闪光点,让我们钦佩,尊重,而从他身上,我们也发现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即真善美,贝尔曼很真,想嚷就嚷,不得志也不隐藏,所以说他真。他的善,更是超越了道德底线,他是在一种自我牺牲基础上的善,而中国人的善常常是一种善行,这个善是有限度的,而贝尔曼更多是一种奉献,一种精神上的付出,那贝尔曼的形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概括了呢(忘怀自身,关注他人)板书
琼珊最终因为一片叶子活了下来,如果这片叶子真的掉了,她会死吗?
(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看你的心态怎么样,有没有勇气去面对,我们从琼珊身上看到信念是何其重要!
总结:(开始画叶)解说:一片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希望与信念,是贝尔曼人生最精彩的杰作,是人与人之间无私与温情的象征,是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我们说欧亨利小说最有特色的是什么?结尾,它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么小巧的篇幅内构思这么精致,这和欧亨利的笔法是分不开的,后来人们把这种结尾称为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片篇小说作家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出出人意料的变化,或是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用:1、给读者留下足够想象的情节空白
2、造成悬念,结局出人意料,在处理上具有艺术性
欧亨利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欧亨利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一生坎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他的作品大部分反映下层人物幸酸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下面同学们先从4、5自然段入手,分析一下本文的语言特点
(欧亨利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中领悟庄严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启迪,所以也称“含泪的笑”
下面我们从意像上来分析下这篇小说
我们知道这篇小说有很多名字,《最后的一片叶子》、《两个病人》、《绝处逢生的琼珊》为什么编者选择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呢?
常春藤意象:在希腊神话中代表了酒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欢乐、活力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不朽与永恒的青春,在这里这一片叶子是一种“生命,信念”的象征,更是一种艺术的延续与永恒,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到文本,看一看琼珊的愿望是什么,什么对她最重要?
(对于琼珊来说男人,爱情她没有什么憧憬,对他最重要的是艺术生命的存在:1、她——她希望有一天……画那不勒斯海湾
2、一小时后,……去那不勒斯写生
病重时琼珊想到的是画画,重燃生的希望后,首先想到的还是画画,将两处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在琼珊心中,艺术高于一切,先前叶子凋落,犹如艺术之花凋落,艺术命运的沦落,这让琼珊悲观绝望,痛不欲生,而当最后一片叶子在风雨中仍然挂在枝头时,琼珊感到了“冥冥之中……启示我过去是多么邪恶。”在这里琼珊忏悔的,是对艺术的悲观绝望念头是有罪的,如果说这片叶子是一种信念的话,他应该是一种对于艺术生命的信念,贝尔曼完成了生命的最后杰作,自己艺术生涯从此结束,但琼珊的艺术之路却从此得以开启,所以这片叶子更是艺术的延续,艺术的永恒。
作业:运用细节描写,补充贝尔曼创作常春藤叶的过程,30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