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 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课文中四处跟眼泪有关的情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索科洛夫由于战争所受的伤害、摧残,理解“一个人的遭遇”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苦难,战争更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的噩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二、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字音字形
如鲠在喉(gěng) 着想(zhuó)小雏儿(chú) 哽咽(gěng yè) 狼吞虎咽(yàn)
胡诌 (zhōu) 一撮盐(zuǒ)
四、 文本研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索科洛夫有怎样的遭遇?并找出对主人公心理进行描写的句子。
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兴奋激动)——妻女炸死(穿心的悲痛)——找到儿子
(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凡尼亚(心就轻松变软)——
出车祸(悲愁的心)
体会情感变化转折
战争被俘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苦)-----带人逃回(惊喜)
家毁妻亡(痛苦)-----儿子幸免(惊喜)
妻死家亡(痛苦)-----儿有出息(惊喜)
儿死沙场(痛苦)-----又得新儿(惊喜)
日念亡人(痛苦)
(二)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现在请你们找出文中与泪水有关的情节。
1、失去了儿子,“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Para9)这是为什么?
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Para15)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同情孩子,身世相同……
3、“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Para26)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
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
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儿子的将来)
4、找到“父亲”后的凡尼亚是怎样的表情?(找出相关动词)
明确:扑、吻、叫、贴、勾、贴。
5、凡尼亚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和狂喜?
明确:表明他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对父爱和亲情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6、本文是“一个人的遭遇”,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科洛夫”,为什么还要写“凡尼亚”呢?(提示:假如把他们的遭遇放在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可能更沉一点?是不是有了凡尼亚,索科洛夫从此就过上最安宁、最幸福的生活了?)
补充:“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呆下去”说明他的内心仍是忧伤的。“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一片漆黑”“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些都说明他的心并没有完全走出黑暗,他并没有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说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太大了,任何人恐怕都很难迅速走出。
明确:(1) 凡尼亚是索科洛夫遭遇的一部分,是遭遇中的遭遇,而且两人遭遇互补。师解释: 亲情世界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你看,他们两人把一切不幸都承受了。他们两人的遭遇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遭遇啊。(2) 凡尼亚是索科洛夫走向新生的契机。师解释:是凡尼亚使索科洛夫重新证明自己,给了他再次成为一个刚强的男子汉的机会,也是凡尼亚,再次激发了索科洛夫内心的所有柔情与斗志,从此,“勇敢的心”又回来了。(3) 尽管凡尼亚白天里抚慰了索科洛夫这一颗受尽折磨的心。但夜晚索科洛夫仍要泪湿枕头,他仍要到处流浪。战争的伤害呀,得要多少年才能弥合呢?
7、概括索科洛夫的人物形象
明确:索科洛夫是一名普通的俄罗斯退 ( http: / / www.21cnjy.com )伍军人,他忠厚朴实,受尽摧残却心地善良,历尽磨难而坚忍不拔,执着地追求生活的幸福。他是千千万万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俄罗斯人的写照。
8、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①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②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五、拓展研究:
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吗?
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吗?
明确:不是。不是一个人,而是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受害,受摧残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再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ppt显示)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二次大战的元凶。
据统计,德国在战争中死亡和被俘人数为1360万人,仅在苏德战场,德军与其盟军死亡人数为600多万。
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150万人,有128万人向中国投降,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124、7万人。
意大利损失十六万多人。
德、日、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这些国家国内的民众深受其害。在德国本土上,有400万平民死于战火,1400万人无家可归。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遭到美国原子弹轰炸,当时死伤20余万人。
(ppt显示战争后的图片)
六、总结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板书设计:
索科洛夫
失去妻儿,精神受创
战争 典型
失去父母,街头流浪
凡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