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深入发展
工业革命的背景
壹
重点探讨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英国?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如果你是18世纪中期的一个英国人,想开办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政治保障
原料资源
劳动力
资金
技术
市场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材料一: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顺利实现自己的统治创造了条件。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圈地运动:从15C末——19C,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材料三: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材料四: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首先,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他们是生产实践中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主力。……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材料五: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自然科学与工业革命: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
瓦特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七: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2.工业革命兴起的必然性
材料六:已知的数据表明,18世纪,英国的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増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促进本土工业生产产量急剧上升:为国内市场生产的工业产量从基数100增为150,为出口而生产的工业产量从基数100猛増为550。国内、国外两股动力在一个方向形成合力,推动了工业革命。……据估算,在1760-1769年间,英国国内贸易的年均数额是4000万英镑到6000万英镑,年均利润为400—600万英镑,相当可观。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条件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 农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原料、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大量廉价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水平较高—分工细致,生产日趋专门化、工人技术娴熟
科学 牛顿力学、热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产生奠定理论基础
必要性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英国?
工业革命的进程
贰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1765年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1733
“飞梭”
1764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原因:
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②标志: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③影响: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①过程: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②作用: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③意义: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瓦特蒸汽机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动力领域:瓦特改良蒸汽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英]史蒂芬孙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4)工业革命的集大成者:交通工具的革新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9世纪初,汽船(1807,富尔顿)、火车(1825,史蒂芬孙)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初英国蒸汽船“萨温那”号横渡大西洋
1863年伦敦地下蒸汽铁路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5)完成与拓展
①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
②拓展: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和北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工业革命纵深发展。
①政治前提: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③科技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主要成果
1866年西门子
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
发明了电动机
1876年贝尔
发明电话
1831年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奔驰一号)
◎汽油内燃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主要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主要成果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
石油冶炼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思考点: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工程师)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物理学家)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工程师)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电灯 爱迪生(科学家) 美国
电话 贝尔(科学家)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克·尼 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纺纱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理发师出身)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工人) 英国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工程师、牧师) 英国
改良蒸汽机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英国
①国家: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以美德最为突出;
②身份:专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③行业:以重工业为主
①国家:英国一枝独秀,随后波及他国;
②身份:手工业者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
③行业:以轻工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突出国家
世界市场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提高
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开始从分散走向集中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开始工业化,农业比重减少
重工业取代轻纺业成为主导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德发展迅速,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英国女王与“维多利亚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叁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
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一)经济
(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①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③出现了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
1.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机器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1.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2)民主政治: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业无产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二)政治
1.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城市的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生活水平的改善
③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女性更多受教育机会
⑥人口增加明显
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时间观念
(三)社会生活
1918年2月15日,英国 Punch 报刊登插画庆祝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
(四)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1.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沉默的强盗》
周期性经济危机
流水线上的工人
工厂童工
伦敦贫民窟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在短短的37后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钱乘旦《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世界格局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
知识拓展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全球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德国崛起
开始交融
殖民掠夺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16C)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6C-18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C中期)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19C末—20C初)
研讨提升:工业革命的不断升级
机械化
手工化
工业化
信息化
智能化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工业革命
第四次
工业革命
蒸汽和水力
电力和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
课堂总结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可能性:政治、资本、市场、原料、劳动力、
技术条件
必要性:市场需求增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2、政治
3、社会生活
4、社会问题
5、世界格局
课堂小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我们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更好应对各自和共同的发展挑战。
——习近平2018年11月7日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改革创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伟大复兴
研讨提升:工业革命的不断升级
1、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火车的发明 B.蒸汽机的推广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B
2、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