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21: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学情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学生在已经学过本单元21课,对21课中的爱国人物及其爱国情怀了解了的情况下,继续学习。在本课中进一步体会爱国人士周恩来的伟大抱负及其爱国情怀,但由于本课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经验离得很远,学生难以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课前应让学生人查找有关旧中国“租界”的材料,帝国主义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和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深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前准备 1.课件,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思考中华不振的含义?(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导入,视频激趣(用时:3分钟) 1.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2.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事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吗?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走进那个年代。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交流课文主要写的三件事。 2.观看视频。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再以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社会中,初步与文本产生共鸣。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用时:6分钟) 1.过渡语:是啊,从视频当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侵略,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可谓是中华不振啊!你从课文中周恩来经历的哪些事可以感受到中华不振呢 2.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11-16自然段,小组合作,用波浪线画出他所听到的,用横线画出他所看到的,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画出少年周恩来所听所见,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求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组内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用时:24分钟) 1.周恩来听到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伯父对周恩来说的话。 2.这明明是中国人的土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这些地方被外国所占据,也可以说是“租界”。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4.出示图片,介绍“租界”。 5.对于伯父的劝告,周恩来是什么反应呢?伯父又是怎样回答周恩来的呢?是啊中华不振哪!(板书:“中华不振”) 6.指名朗读课文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少年周恩来的疑惑不解以及伯父无奈的心情。 7.再组织学生练习对话:小组朗读,分男女生朗读,全班齐读。表扬 8.周恩来听了(板书:耳闻)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时他能理解伯父的话吗?他带着疑惑不解,背着伯父,和小伙伴们来到了租借,他看到了什么?(板书:目睹) 9.请同学们再次齐读第16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位妇女是不幸的 10.请学生发言。 11.她不幸在...... 12.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不幸与屈辱啊! 13.补充资料出示中华屈辱历史的视频、图片。(板书:“中华不振”) 14.没错,这种情况就是中华不振哪,那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中华不振”了吗? 15.像这样伯父才会说中华不振哪!那亲眼目睹了这种情况后,周恩来是怎么做的? 16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板书:立志“振兴中华”) 17.是啊,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实现了吗?现在的中国还像过去一样弱小、无能吗?让我们通过视频,寻找答案! 18.播放视频。 1.抓住关键词句(不要随便出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没有地方说理) 2.了解租界,明白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个欺压中国人民的地方,这也是当时“中华不振”的体现之一。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4.小组、男女、集体朗读训练。 5.全班交流汇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1)看到哭泣的妇女。 体会妇女的不幸。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妇女的不幸。 6.通过具体句段及图片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4.讨论交流,感悟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及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5.观看视频,感受国家的强盛,激发爱国情感。 1.在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抓住关键词语,以更好地走进文本。 2.通过字词句的分析引申到图片分析,由抽象到具体,加强学生感受,进一步与文本产生共鸣。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那段屈辱史,更好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适当补充些图片资料。从具体的事物的分析再到抽象的概念的分析,层层递进,从而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4.通过视频资料,学生能感受到现在的中国的富强,深入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从而激发学生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用时:5分钟) 1.现在的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在世界各地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看着这样的祖国,你们想对周恩来总理说些什么?(看着年纪与周恩来相仿的你们,老师很好奇,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2.老师指名分享,教师及时点评。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的我们,不管是为个人、为家庭、为社会,都应该像周恩来那样认真读书,为心中的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 1.汇报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分享想对周总理说的话?(汇报分享自己读书的目的)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升华文章主旨,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读书的意义;并请学生发言,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业布置(2分钟) 搜集五则爱国名言,并抄写在书本98页。 完成练习册第22课。 1.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进一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巩固所学知识与内容。
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