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巩固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巩固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20: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巩固案 苏教版必修3
【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fàn)南 佚(Sh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B、以乱易整,不武(以:用)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代词,他) D.吾其还也 (其:还是)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 B.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若:如果)
C. 郑既知亡也。(既:既然) D.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还:撤走)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D. 吾其还也(其: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12.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①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中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1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②既东封郑
③ 敢以烦执事 ④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 “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14.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15.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16.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