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
素养目标
1、会认“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
重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
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
新课导入
(齐唱歌曲,激情导入)
1.师:有一首歌曲唱得好,有国才有家。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成龙、
刘媛媛演唱的歌曲《国家》。
2.出示唱词,播放歌曲,学生跟着唱。
3.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对爱国爱家有了新的认识。是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自己的国家浴血奋战,战死沙场,多少诗人用手中的笔表达对祖国的一片真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爱祖国、爱民族的强烈情感的。
4.板书课题: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阅读鉴赏
任务一: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任务二: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一个诗题一页)
示儿
生1:“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我想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诗,他会说些什么。
题临安邸
生2:“题临安邸”是写在临安的旅店墙壁上的诗,从题目知道这是诗人在旅途中住店时有感而发写的诗。我想问临安是什么地方?诗人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而写下这首诗?
己亥杂诗
生3:“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指年份(1839年),“杂诗”一般指作者随感而作的无题诗,从题目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在己亥年随感而作的诗。我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让诗人如此感慨。
任务三: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示儿》的意思,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生平: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 长期过着逃难生活, 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的思想。……公元1163年,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 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 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 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诗作背景:
靖康元年(1126)正月,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南下,攻至开封城下……闰十一月下旬,(宋军)大败,开封城遂为金军占领。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俘徽宗、钦宗。三月下旬封,金军押送徽宗一行北上, 四月初又押送钦宗一行北上,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 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直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诗的大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北定中原,无忘告乃翁。
任务四: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题临安邸》的意思,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作背景: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开封(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当时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诗歌不但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北宋时期的汴京:
北宋天禧五年(1021)初,开封(汴京)城内已有常住户近十万户,加上城外市区居民户、驻军及家属户,至少也在五万户以上,另有宫廷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估计约百万人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宋末年京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而一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诗的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达官贵人通宵达旦寻欢作乐的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繁华的故都汴京。
结尾两句直斥南宋统治者忘记国仇家恨,耽于享乐,不但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任务五: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己亥杂诗》的意思,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生平:
龚自珍(1792年—1841年)。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诗作背景:
本首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清代的政治控制:
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地广人众,维持满族统治的取向深刻地影响了其权利布局,……构成了前代所无的促进政治高压的因素。……屡兴文字大狱更是这种高压的戏剧性表现。
在这样的历史格局里,清廷集权中枢、垂直控制空前地严厉, 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受到压制。
诗的大意:只有依靠风雷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出朝气蓬勃的局面,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结尾两句抒发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快点到来的愿望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爱国情感。
任务六:这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示儿》先叙事后抒情,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题临安邸》先写景后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愤、深沉的情感。
《己亥杂诗》用两个比喻揭露矛盾、批判现实,表达了诗人渴望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爱国热情。
任务七:借助关键词背诵课文。默写《示儿》。(一首诗一页,开始只出红色文本,点击再出整首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梳理探究
任务一:课文的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读诗后,你有没有被诗人的爱国之情所感动?请写下你想对祖国说的话或者对祖国美好的期盼。
任务二:读背《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出美丽的新花。
任务三:推介课外阅读陆游的爱国诗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病起书怀》
《诉衷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但是各自抒情方式不同。《示儿》先叙事后抒情,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题临安邸》先写景后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愤、深沉的情感。《己亥杂诗》用两个比喻揭露矛盾、批判现实,表达了诗人渴望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