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5-2014学年高中语文 8 劝学(节选) 课时作业8 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5-2014学年高中语文 8 劝学(节选) 课时作业8 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20: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8 苏教版必修1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炽热 秩序 停滞不前 卷帙琳琅
B.慰藉 棘手 嫉恶如仇 亟须纠正
C.琢磨 擢升 真知灼见 卓尔不群
D.戕害 缱绻 铿锵有力 踉踉跄跄
【解析】 A项,“炽”读chì,其余读zhì;B项,“藉”读jiè,其余读jí;D项,“绻”读qiǎn,“跄”读qiànɡ,其余读qiānɡ。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 跋涉 闲暇 斑斓 望洋兴叹
B.沉溺 麻弊 蓬勃 符箓 广大恢宏
C.贮藏 恪守 琼浆 暇想 息息相关
D.天赋 锦缎 功夫 院落 修养生息
【解析】 B项,弊—痹;C项,暇—遐;D项,修—休。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经过大大小小的火力________和互相摩擦后,对立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到诉诸武力的地步。
②《获得教养的途径》在写作的许多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________。
③________“郁闷”一下反而能够让人更好地思考人生,这总比一帆风顺突然栽个大跟头好。
A.侦查 启示 偶然 B.侦查 启事 偶尔
C.侦察 启事 偶然 D.侦察 启示 偶尔
【解析】 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此处指有时“郁闷”,应选“偶尔”。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C.“经典”应该是与普通民众的素朴之心息息相通的,所谓“润物细无声”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
D.这篇题为《难得糊涂》的杂文,不仅牢骚太盛,而且把早已成了笑料的“格言”奉为经典,实为不刊之论。
【解析】 D项,不刊之论:内容正确,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例句中却理解为水平低而不能刊登的文章。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B.2012年2月29日,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凡在该省高中段有完善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可就地参加高考,“异地高考”将从山东省破冰。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解析】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与“推出”搭配的宾语,应在“参加高考”后加上“的新政”。C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上海世博会能否成功”;D项,句式杂糅,去掉“所造成的”。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6.“真正的教养”的目的是什么?(限2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了自我完善,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7.请阐述文中“研读世界文学”的“研读”二字的含义。(限3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逐渐熟悉掌握杰作中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8.请分条概述研读世界文学的作用。(每条限2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2)使我们与整个人类建立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3)使我们集中心智;(4)帮助我们将人生变得更充实高尚,有意义。
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三段的内容。(限3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研读世界文学不在数量,而在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
三、课外阅读
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教养的证据(节选)
毕淑敏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能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个事实。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因为那些描述内心感受的词汇,通常是抽象和长于比兴的。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
……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
10.为什么说“一个人可能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文中第1段把教养理解成“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由此可推出没教养的理由。
【答案】 一个人虽然受了教育,但如果不能由此养成自己优良的品质和习惯,那就仍不能算是有教养的人。
★11.(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2题)教养的证据有哪些?试根据节选的几段文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对“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之后的文字加以提炼即可得出答案。另外需注意,最后一段内容也应概括,由“仰视高山和宇宙……表达尊重”可以概括出“懂得谦让,学会尊重”的信息。
【答案】 ①热爱大自然;②善于表达交流(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③懂得谦让,学会尊重。
12.原文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教养的证据,如果让你补充这张教养的证据清单,你会添加什么内容?请列举一项并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第4段中,作者否定了读过多少书,通晓多少礼节规范等内容,并且指出所列的那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由此可推知教养的证据应是内在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答案】 (示例):目光远大。因为一个人只有具有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在前进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在遇到挫折时,仍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提示:也可以从心胸开阔、坚毅勤勉、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角度思考。)
13.试对本文的写作技巧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作技巧常从人称方面、选材方面、修辞方面考查,本文人称方面不突出,选材亦不是“以小见大”,所以应从修辞入手进行赏析。
【答案】 运用比喻说理。这样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读者对所说明的道理有了形象的认识。
四、语言表达
14.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出两个类似的句子。所写句子既要和首尾句呼应,又不得与已有句子的意思雷同,不得超过40个字。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答案】 示例: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当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懂得了苦难中的期盼
15.请把下面四个短语按照合理的顺序,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写序号)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解析】 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顺序排序。
【答案】 依次为:①③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