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20: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开国大典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1)默读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或群众的激动喜悦,在句子的关键词旁作批注。
  (2)试着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群众激动喜悦的心情。
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目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电钮   瞻仰   飘拂  
汇集 庄严   宣告    欢呼 肃立 擎着   共产党
  
  
diǎn
wěi
xié
bīn
niǔ
zhān

huì
zhuāng
xuān
huān

qíng
dǎng
学习生字词
词语理解
瞻仰:恭敬地看。
肃静:严肃寂静。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近义词
挺立——( 屹立) 汇集——(聚集) 
宣布——( 宣告) 鼓舞——( 鼓励)
大江南北——( 五湖四海) 瞻仰——(景仰)
排山倒海——( 翻天覆地)
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等。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资料宝袋
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阅兵——典礼后群众游行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场面?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排山倒海突出了掌声的热烈与持久。
一齐投向突出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
句段分析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答: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文中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人民当时注视着国旗,可能在想些什么?
国旗上可能出现了什么画面?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突出了群众对五星红旗的敬仰之情
这是一个什么描写 哪个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
这是一个场面描写。“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人民终于不再受压迫和剥削,终于自己当家做主,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等准备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他们也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两股红流’分别向东城、西城的街道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提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流行队伍。
思维导图
开国大典


聚焦典型
结合
烘托气氛
布置隆重
人数之多
群众热烈
……
影片推荐:
课下,请同学们利用网络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