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理解地坛的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体会作者传达的复杂感受。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请学生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简介贝多
芬: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
《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
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历史上
像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
铁生也是这样的一位勇敢的和命运抗争的典型例子。他曾这样解释他的名字: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
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
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投影)到
底他的这些文字是怎样的体现出他的灵魂,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进入作者的
内心,去获得我们自己的体会。
二、作者简介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
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
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成名。而后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 《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检查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 剥蚀( ) 柏树( ) 恍惚( ) 隽永( )
猝然( ) 坍圮( ) 恪守( )
(二)给加点字注音,并释词:
熨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意蕴: 宿命: 恪守:
亘古不变: 窸窸窣窣:
四、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悟
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并思考:
1、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可课文除了写自己,写地坛之外,还写到了什么?明确:母亲
2、课文中第一处同时出现这三个要素的句子是……?
明确:第二部分第一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3、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我与地坛,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第二部分——我与母亲,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二)研读第一部分
1、“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或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地坛的?)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颓废、迷惘。地坛是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芜冷落,被人遗弃的古园。我是一位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2、探讨: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明确:前半句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后半句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二者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3、5、7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坛?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明确:a、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抓住几个关键词: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特点:沉静而神秘,颓败中见苍凉 ( http: / / www.21cnjy.com )
b、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特点:生机勃勃,富有情调的微观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
c、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特点:悲凉苍劲,落寞中见自然生命的恢弘大气和岿然庄重
生命的永恒 生活的信心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无疑不是作者心绪的传达。概括来讲,这些景物描写有利的烘托了作者的心境;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特殊的背景,便于作者展开生命的思考,而且有些景物本身就是对生命对世界的形象解读。
4、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的作者最终理解了生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 (朗读第六、七段)
明确:第一部分中这样几句话,“我一连几小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实际是史铁生在园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总体线索。也就是说,这就是史铁生的“追寻”的“问题”,共三个:
第一个,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吧,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
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出生?
第三个,我应该怎样活?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
当作者对前两个问题“想了好几年”后终于想明白了,终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的时候,实际已经找到答案了,已经对那“生”与“死”这两个问题释然了,解答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 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如果找准了这个关键的核心问题,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读这篇佳作的“钥匙”。第三个问题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得,他精神跋涉得每一步,都有人伴他而行,文章第二部分写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母亲。
第 二 课 时
导入
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但他一定有过母亲。史铁生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去问“我”为什么要出生,不再去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不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这当中除了地坛给予的启示之外,还有“母亲”伴行他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母亲”用她的爱和生命支撑起史铁生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接下来我们与作者一同去感受母爱的伟大与艰辛吧。
二、研习文本,体会母爱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把你认为最能感动你的句子或细节找出来。请同学们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朗诵)
2、说说“母亲”的爱都体现在哪?(朗诵)
明确:a、 帮“我”上地坛:无言目送
b、 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宁
c、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作者从母亲身上读懂了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4、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母亲”是爱儿子的,难道儿子就不爱他的“母亲”吗?
明确:其实儿子也是很爱“母亲”的。爱是双方的,正因为有爱,所以儿子才会去设想“母亲”的心理,才会去痛悔自己的倔强和羞涩,才会想写小说回报“母亲”,让“母亲”骄傲,才会在事业有成后到地坛去,整日地怀念“母亲”。
我:
a、 设想母亲的心理
b、 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
c、 写小说回报母亲
d、 整日怀念母亲
史铁生他从母亲身上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母亲”理解儿子,儿子读懂“母亲”,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爱。
5、再回头看看前面的那个“遗留”的问题——怎么活,谁能给出他的答案?
明确: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这正是回答作者“怎么活?”的疑问的答案。
6、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关系
明确:本文第一部分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至此,母亲与地坛已经融为一体了。
三、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抒情散文,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全文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使他萌生了生活的信心;后半部分写伟大的母亲给了他寻找生路的勇气。作者用与苦难抗争的生动事例,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所宣扬的主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教益。
附:板书设计
地坛 ( http: / / www.21cnjy.com )荒芜、古旧、沉寂
一、写“我”与地 地坛坦荡、新鲜、顽强
坛非同寻常的关系 地坛给我启迪、慰藉、生命
母亲对儿子的关怀 送“我”上地坛:无言目送 艰难的命运
在家担忧“我”:坐卧难宁 坚忍的意志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毫不张扬的爱
二、写“我”对母 儿子对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的感悟
亲的追忆和眷念 “我”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