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提问,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促进反对文章的记忆
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第四五六三小节的文学常识
教学方法:问和答
教学过程:
回忆并整理1到3小节的结构,整理出3小节所讲述的内容,以及作者所涉及的论证方法
第一小节:提出总的中心论点 六国破亡 弊在贿赂秦国 赂秦而力亏
正反论证
第二小节:提出分论点。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议论“赂者”对“不赂者”的危害:不赂者以赂者丧,段末回应开头,故曰:弊在赂秦也。
第三小节:从赂者的角度结合史实加以论述:从韩、魏、楚三国覆灭的历史进程中,揭示他们是怎么样由于贿赂秦国导致国力削弱渐趋灭亡的。
对比论证:1、秦所得 战胜而得
诸侯所亡 战败而亡
2、祖先辟地 子孙割地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比喻论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新课讲解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阅读提示:注意节奏,不能读错字
第四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同样是不赂者,但这三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赂者: 齐 与嬴不助五国(与秦交好,不助他国)
燕 以荆卿为计(反抗秦国侵略)
赵 洎牧以谗诛 不能独完
请学生翻译文章,有不会的可以先提问,由同学解答,再有不会的由老师解决,解决第四节的文学常识。
回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中心论点(提出问题),分论点进行论述(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我们的第一节课解决了中心论点的问题,第二节课和刚才分析了问题,那接下来,大家觉得苏洵会写什么内容了?学生自由朗读5、6两小节,同桌讨论。21教育网
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六国出谋划策: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21cnjy.com
点出写作目的,直接将北宋与六国相类比,点明主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正告当局者采取正确方针,坚决抵御外来侵略者)www.21-cn-jy.com
补充: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21·cn·jy·com
..例子: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红楼梦》
文言知识的梳理,学生就不会的提问,答疑完后,学生翻译文段,老师适当纠正
课堂小结
作业:整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