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0-22 22: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达标]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H2SO4、NaOH——腐蚀品
B.CH4——易燃液体
C.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
解析:选B。B项中,CH4应为易燃气体。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剩余的药品倒入水池
B.不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C.尝一下实验室酒精的味道
D.直接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解析:选B。剩余的药品倒入水池会发生危险,污染环境,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A错误;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不能品尝其味道,不能直接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否则易中毒,故B正确,C、D错误。
3.要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
A.加入适量Na2SO4后
B.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
C.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蒸发
D.加入过量Na2CO3后过滤
解析:选B。除去MgCl2,应加入适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然后过滤除去Mg(OH)2沉淀,即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
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中加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O
解析:选C。与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Cl-、SO等,与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有SO、Ag+等,与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只有Cu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的还有HCO。
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
B.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
C.Cu粉(Zn粉):过量盐酸
D.CO2(O2):灼热的铜网
解析:选B。CaCO3中的CaCl2杂质易溶于水,而CaCO3不溶于水,把样品溶于水过滤即可除CaCO3中的CaCl2。不能用盐酸,因盐酸可与CaCO3反应而生成CaCl2。
(2014·焦作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取液体试剂 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解析:选A。过滤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取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时不需使用玻璃棒。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可以是(  )
A.⑤②④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②⑤③
解析:选C。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1)D的名称是________。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________。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多次利用仪器B________(填名称)和仪器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且该仪器使用了________次。
解析: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过滤操作中的“二低”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在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是烧杯和玻璃棒,其中三种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
答案:(1)蒸发皿 (2)蒸发
(3)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4)烧杯 F 三
[能力提升]
9.如下图所示,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应倾斜45°,A错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失火,B错误;读取量简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错误。
10.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H2SO4(浓)
CCl4
P4(白磷)
KClO3
危险警告标签
解析:选B。CCl4不易燃烧,属于有毒物质。
下列实验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法将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生成的硫酸钡分离出来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酒精中的水分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NaOH溶液中的Ba(OH)2
D.用蒸发的方法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样品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解析:选A。溶液中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硫酸钡为难溶物,因此应该用过滤的方法将其与氯化钠溶液分离,A项正确;蒸发分离的是固体溶质和液体溶剂,而酒精和水都是液体,故不适合用蒸发的方法,B项错误;过滤是将难溶物与液体分开,而Ba(OH)2与NaOH溶液能混溶,过滤无法除去,故C项错误;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易溶物,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应该先将混合物溶于适量热水中,然后将其冷却使硝酸钾结晶出来,再用过滤的方法将硝酸钾晶体分离出来,故D项错误。
12.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
⑤倾倒盛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⑩
D.④⑤⑦⑧⑩
解析:选A。②不正确,试管液体过多,受热时易溅出;③不正确,这样操作会吸入较多的气体,容易发生意外,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⑤不正确,倾倒盛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瓶子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液体腐蚀标签;⑥不正确,这样操作易使烧瓶破裂,应将烧瓶拿在手里塞紧塞子;⑧不正确,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试剂;⑨不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有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得出相应结论,你认为合理且正确的是(  )
A.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含SO
B.试液无气体、无沉淀白色沉淀
结论:试液中含SO
C.试液无色无味气体变浑浊
结论:试液中含CO
D.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消失并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变浑浊
结论:试液中含CO
解析:选B。A项,加BaCl2溶液,再加足量稀盐酸,得到的白色沉淀除BaSO4外,还可能是AgCl,故A项不合理;B项,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气体、无沉淀,排除了SO、CO、Ag+等的干扰,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是BaSO4,故B项合理;C项,试液中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试液中可能有CO,也可能有HCO,故C项不合理;D项,试液中加Ba(OH)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产生CO2,则沉淀为BaCO3,若溶液中有HCO时,也会产生BaCO3沉淀,故D项不合理。
14.(1)如下图所示A、B、C三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 ②普通漏斗 ③圆底烧瓶 ④锥形瓶 ⑤分液漏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错误是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3)指出下图所示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实验基本仪器的认识及使用的考查。
(1)中,A为圆底烧瓶,B为分液漏斗,C为锥形瓶。(2)中,托盘天平使用时,必须做到“左物右码”,称量的基本原理是“杠杆原理”,故有“m(烧杯)+m(游码)=m(磕码)”,即可计算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7.4 g。(3)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试管中,应悬于试管正上方,防止滴管黏附其他物质,污染试剂;对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口应稍低于试管底,否则,产生的水回流到底部,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除去CO中的CO2,进气导管应插入液面以下,出气导管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答案:(1)③ ⑤ ④ (2)砝码放在了左盘,烧杯放在了右盘(或砝码与物品位置放反了) 27.4 (3)A.滴管伸入试管口中了 B.试管口向上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15.(能力挑战题)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
(3)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题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2)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使氯化钾转化为氯化银沉淀;(3)该装置的两处错误:①液体没有沿玻璃棒流下;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结晶的方法有两种: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
答案:(1)加速固体溶解
(2)硝酸银
(3)①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