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7 23: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地 理 实 践
课 堂 小 结
随 堂 训 练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定位
1.结合区域图,说明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限制性因素
2.结合种植结构、耕地面积、产量等变化示意图,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地区分布
3.结合农业生产活动时段示意图,分析农业布局特点
素养阐释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2.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2)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生长。
(3)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4)地形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3.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4.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推进,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考感悟】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
提示:不是。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例如,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业基本上“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二、农业布局
1.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农业布局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6)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思考感悟】 农业类型就是农业地域类型吗
提示: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林业、渔场、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以色列实现农业的“逆袭”
以色列土壤贫瘠、水源奇缺。从农业自然资源角度看,大片国土面积被沙漠占据的以色列可谓拿得一手“烂牌”。但以色列却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世界先进的生态农业系统,不仅满足本国对粮食和蔬果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欧洲等地,被誉为“欧洲果篮”。如今,以色列已走出一条发展智慧、绿色和精细农业之路。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灌溉控制系统全球领先,也是以色列能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大力发展农业的重要保证。该技术和控制系统十分智能,知道作物什么时候需要水分和肥料、需要多少,做到既满足作物所需,又不造成浪费。以色列的农业灌溉已能实现完全智能化控制,可精细到单株灌溉,此外,温室技术也是以色列生态农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室大棚遍布以色列各地,但不同地区采取的温室技术不尽相同。
以色列南部温度高,温室则大量利用太阳能。在北部某些地区,温室则靠地热水加热,这些水之后会用来加热鱼塘,然后用于灌溉。以色列的温室大棚整体较轻,且造价不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侵扰,因此可减少杀虫剂使用。另外,由于密闭的温室有助于细菌和真菌滋生,以色列还非常重视温室湿度控制。依靠这些技术,以色列农作物产量得以大幅增加。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问题引领
新疆轮台(位置见下图)盛产
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
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
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
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
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结合材料探究: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答案:(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水源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既要熟读图文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要从知识储备中提取关于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关知识。第(1)题,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回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注意气候条件一定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方面说明。
第(2)题,炒制杏核属于加工工业,要从市场、交通运输、技术和工业联系等方面分析。义乌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新疆的消费市场更广阔。义乌的工人有炒制瓜子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保证炒制杏核的质量。第(3)题,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农业生产都有很好的互补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地区间合作的基础。东部在生产技术、生产经验、资金和市场意识等方面强于西部;西部在劳动力价格、自然资源等方面优于东部。
归纳提升
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毫米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上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答案:(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2)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贺兰山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为沙漠。冬季,贺兰山对寒冷气流和风沙的东移起到阻挡作用;夏季,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作用,在东坡形成地形雨。第(2)题,根据该地区东西地形和水源的差异解答即可。第(3)题,从银川平原的气候、农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
探究二 农业布局
问题引领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如何布局花卉种植业、乳牛业、小麦种植业、林果业 说明理由。
答案:①地地形平坦、面积广阔,可发展粮食种植。②地接近水源、公路,交通便利,可种植花卉、蔬菜。③地距离城镇近,交通便利,可发展乳牛业。④地地处丘陵地区,可种植果树。
解析:分析农业区位图的目的就是做好农业区位选择,而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归纳提升
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1.大范围地区农业布局选择原则
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农业布局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2.小范围地区农业布局选择原则
(1)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故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等。
(3)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4)交通运输——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典型例题
下图为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
的土地利用情况图。该村将不同
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
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
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
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答案:(1)B (2)C (3)A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块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最便于农户种植蔬菜。故选B项。第(2)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但由图可知该农户的地块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故选C项。
第(3)题,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田地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投入使用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故选A项。
地 理 实 践
罗讷河葡萄种植
罗讷河谷区是法国第二大葡萄酒产区,位于法国东南部,境内有罗讷河穿越。罗讷河谷产区北起维埃纳,南至阿维浓,长200千米左右,河畔遍植着葡萄树。因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罗讷河谷区主要分成北部和南部两大区域。在北罗讷地区,葡萄园多在陡峭的河岸山坡上,形如梯田。南罗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其葡萄园多是独特的鹅卵石土壤。
典例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在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1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2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图1
图2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课 堂 小 结
随 堂 训 练
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热组合好 C.有丰沛的降水 D.无寒潮影响
2.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市场狭小 B.劳动力价格低
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地均光热充足。第2题,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科技水平较低。
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3~4题。
3.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4.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后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生长
答案:3.B 4.D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级行政区在1980—2005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读表完成5~6题。
5.1980—2005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的变化特点是(  )
A.由东向西再向北转移 B.由南向北再向西北转移
C.由南向北再向东转移 D.由北向南转移
6.引起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有(  )
①劳动力价格 ②市场距离 ③国家政策 ④热量条件 ⑤产品质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5.B 6.A
解析:从该农作物面积的变化可知,该农作物为棉花,其主产区空间分布由南向北再向西北转移,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劳动力价格、国家政策和产品质量有关。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业型谷物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畜牧业和商品型乳酪业等。下图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完成7~9题。
7.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条件是(  )
A.地广人稀 B.劳动力充足
C.降水丰富 D.接近市场
8.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少 D.受市场影响大
9.若在丙农业地域类型区采用大水漫灌,则可能引起(  )
A.水土流失 B.风蚀沙化
C.土壤酸化 D.土壤盐渍化
答案:7.A 8.D 9.D
解析:该组题主要以农业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解题关键是以图中景观图判断出农业地域类型。
10.读全国苹果分布及优势带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的分布区主要在        ,属于      (温度带),云贵高原能够达到苹果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是因为            。
(2)在苹果的重要产地中,新疆阿克苏苹果的含糖量最高,试分析原因。
(3)在渤海湾苹果优势带中,决定苹果生产品种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该区域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是对
      的整治。
(4)说明西北黄土高原优势带内种植苹果的环境效益。
答案:(1)环渤海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 暖温带 纬度较低,海拔高
(2)干旱少雨、光照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3)市场 盐碱地
(4)可以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