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3 11: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背景
  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 激涨。
  ②洋货大量涌入东南各省, 纷纷破产。
  ③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趁机搜刮百姓。
  ④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2)表现:农民暴动此起彼伏。银价手工业者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 。
  (2)永安建制: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 ,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4)军事全盛:  
  太平天国天京天津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
  为了满足农民获得 的愿望。
  2.时间
  1853年冬。
  3.内容
 土地人口 4.评价
 (1)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 斗争的思想结晶。
 (3)局限性:体现的 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衰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 ,继而韦昌辉又被处死; 受洪秀全猜忌率精兵出走。
 (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2.重建核心
 (1)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 指挥军事。
 (2)让洪仁?芾沓???敌姓?胃母铩?
 3.《资政新篇》
 (1)内容:
 ①政治上,向西方学习, ,公众选举官吏。
  反封建绝对平均主义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以法治国  
  ②经济上,发展 ,奖励技术发明。
  ③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等。
  (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后期防御战
  (1)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攻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2)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联合在 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3)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等攻破江南大营。
  (4)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时,遭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而退回苏州。
  (5)湘军攻陷 ,天京失去屏障,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5.失败
  1864年,洪秀全病逝, 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工商业三河镇安庆天京  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这一观点揭示了鸦片战争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中虽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这不能改变运动的性质,即仍旧是旧式的农民阶级的运动。洪仁?且桓鎏厥獾氖道???蝗宋薹ǜ谋淦渌?斓既说慕准冻錾恚???岢龅南冉?枷胧堑笔毕冉?闹泄?讼蛭鞣窖扒笳胬淼闹腔劢峋А?
  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据此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主题一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资政新篇》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社会经济的哪些领域?
  (2)据材料二分析,在《资政新篇》中洪仁?岢隽耸裁粗髡牛?哂性跹?慕?揭庖澹?
  提示:(1)思想观点: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领域:涉及土地分配、劳动产品分配和消费方式等方面。
  (2)主张: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拓展升华]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对点训练]
  1.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点的正确表述是(  )
  A.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B.都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D.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解析:选D 《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排除A项;《资政新篇》并未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并非无法实现的空想,排除B、C两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主题二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允觥?
  (1)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洋人助妖”的原因是什么?
  (2)洪仁?治龅奶?教旃?硕?О艿母?驹?蚴恰把笕酥??保?闳衔??仿穑壳胨得骼碛伞?
  提示:(1)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革命任务;阻碍了列强侵华利益的兑现。
  (2)不正确。理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归纳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受本国剥削、又受外国侵略。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国宗教发动农民起义。
  (5)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对点训练]
  2.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这一历史任务由太平天国运动最先担起。故选C。
   [典题例析]
  [例1] 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
  A.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B.认可封建剥削,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根除私有制,实现土地完全公有
  D.消灭地主,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分析。
  [答案] A
   [题组冲关]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其影响是(  )
  A.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 B.牵制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C.形成了与清政府的对峙局面 D.废除了当地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选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失利,但西征使太平军占领了许多州县,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故选A。B、D两项与史实不符;定都天京,即形成了与清政府的对峙局面,故C项不正确。
  2.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解析:选B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问题”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与要求。A、C两项与题干不符,D项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   [典题例析]
   [例2]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认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近代化”的理解。
  [答案] C
   [题组冲关]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的时代特点表现为(  )
  ①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②“平均主义思想”和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已经出现过,不属于“新的时代特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二 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材料三 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军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1)材料一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二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
  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1856年”,结合太平天国的发展概况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得出原因,并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方面加以评论。第(3)问,应该对杨秀清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答案:(1)“胜利”: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危机”: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二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导致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腐朽思想日益滋长,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北伐、西征,进入全盛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解析:选B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大众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激化,主要原因是外敌侵略造成民族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又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A项逻辑关系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客观评价了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D项错误。 2.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武宣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有“洪秀全智惩清兵”等。歌谣有“妹莫愁,卷起包袱上柳州,跟着天军打仗去,太平天下乐悠悠”等10多首这些资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运动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C.清政府军队不堪一击
  D.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解析:选A 故事及歌谣的内容以及它们广为流传的史实从一方面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3.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国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  )
  A.重农抑商        B.取消商品贸易
  C.杜绝私人经商 D.反对投机倒把
  解析:选B 《天朝田亩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产品分配原则体现了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部没有私有制的存在,故不可能存在商品买卖关系。故选B。   4.某市历史工作者在市南面朱家发现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胡儿:指满洲贵族)拜如寒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标语大致出现于  (  )
  A.李秀成东征时
  B.太平军沿江东下进攻南京时
  C.太平军西征时
  D.太平军挥师北伐攻占汉口时
  解析:选C 由“天京”可知,太平天国已定都南京,改为天京,而“汉口胡儿拜如寒鸡”说的是西征,C项正确。A项是攻打上海;B项发生在定都天京之前;D项太平军北伐是由天京渡江北上。
  5.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了天京变乱 D.清政府“借师助剿”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运动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最终造成了运动的失败。故选C。
  6.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解析:选D A、B两项均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能体现近代经济制度;C项反映了太平天国等级森严,与题意不符,可排除。D项说的保险制度,属于近代经济制度范畴。
  7.《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建立一整套等级制度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解析:选D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A、B、C三项足以说明这场运动仍然停留在旧式农民运动这一层次上。从近代世界历史看,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而《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潮流。  8.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选B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推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哪些特点?(6分)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资政新篇》的看法。(6分)
  解析:第(1)问,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借助“上帝”的权威、“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分析回答。第(2)问,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需认识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原因”。第(3)问,考查对《资政新篇》的认识,一分为二地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答案:(1)向西方学习,如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如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等。
  (2)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原因:本身的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实现;战争环境,不能实现。
(3)《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不利的战争环境,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