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预习自检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蓑毛(shuāi) 便宜(pián) 播种(bō) 哨所(shào)
B.挨近(ái) 茂盛(shèng) 榨油(zhà) 爱好(hào)
C.难得(nán) 适宜(yī) 眼睑(jiǎn) 咂嘴(zā)
D.垂蔓(màn) 浸润(jìn) 几亩(mǔ) 白鹤(hè)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幕色 篷松 爪子 信赖
B.倍伴 文豪 滚圆 淘气
C.垂蔓 绒毛 稿纸 窗框
D.梳格 舒适 深悠 挨近
3.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 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 )
A.简单 B.简洁 C.简陋 D.简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儿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美中不足的是偶有台风。
B.老师不动声色地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C.植物园里,老师傅指指点点地告诉我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D.珍珠鸟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5.下列各句的句型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C.你们难道不爱吃花生吗?
D.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6.(《落花生》)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
B.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C.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màn】 垂 山遍野 快
【xiǎng】 受 象 亮
【jiǎn】 眼 查 拾
8.读拼音,写词语。
bái hè jìng xiá wàng shào ēn huì yùn wén
9.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素:①平素,向来;②蔬菜类的食物,跟“荤”相对;③本色,白色;④本来的。
(1)素之一忽则嫌白。
(2)这个人的素质怎么那么差。
(3)一荤一素而已。
(4)我跟他素不相识。
10.选词填空。
欣赏 观赏 品尝
(1)我家来了客人,妈妈端上茶,供客人 。
(2)他很 这个建筑的独特风格。
(3)夏天,人们坐在凉亭里 池塘里那一朵朵可爱的莲花。
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
(4)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12.《珍珠鸟》一课描写了雏鸟的 和 及“我”对它的 ,课文除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之外,还揭示了 的道理。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3.按要求写句子。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落花生》是作者许地山写的。(修改病句)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往往创造出
(续写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
(2)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加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 第②句:
(3)第一段文字重点交待了 ,第二段文字重点写 ,第三段文字重点写 。
(4)作者为了突出桂花之“香”,文中两次用到了一个字“ ”。
(5)这几段文字对“我”的 和 进行了描写,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 。
15.课外阅读
美丽的张家界
在张家界处处可见的峰林之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要数金鞭岩了。金鞭岩高出峰林许多,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脚到山顶,像斧砍刀劈似的,只在它的顶上生长着几株苍翠的松树。夕阳映照下的金鞭岩金光闪耀,犹如一根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一座巨大的山峰紧靠着金鞭岩,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着金鞭岩,气势磅礴,这就是有名的“神鹰护金鞭”。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你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到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着,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让人享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美好。
因为有了这奇山秀水,张家界成了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据统计,这里已经发现的木本植物就有93科,517种,野生动物达500余种。
这里四季如春,景色宜人,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1)短文中的“奇山”是指 ,“秀水”是指 。
(2)金鞭溪有什么特点?请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
(3)画“ ”的句子将金鞭岩比作 ,突出了它 的特点。
(3)画“ ”的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五.习作(共1小题)
16.题目:感谢你,
提示:自从你上学来,有许多人给过你帮助和关爱,你要感谢的人有父母,有老师,还有同学……请你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写出你感谢他(她)的原因。
第一单元预习自检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蓑毛”的“蓑”应读“suō”。
B.有误,“挨近”的“挨”应读“āi”。读“ái”时意思是遭受的意思。
C.有误,“适宜”的“宜”应读“yí”。
D.正确。
故选:D。
2.【解答】A.有误,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故“幕”错误,应为“暮”。蓬松:形容松散杂乱(指草、绒毛、头发等)。故“篷”错误,应为“蓬”。
B.有误,陪伴:陪同。故“倍”错误,应为“陪”。
C.正确。
D.有误,深幽:深邃,幽深。故“悠”错误,应为“幽”。疏格:空间大、空间稀疏。故“梳”错误,应为“疏”。
故选:C。
3.【解答】A.简单:不复杂;头绪少。
B.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C.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D.简易:设施简陋的。
结合语境应选择“简易”。
故选:D。
4.【解答】A、B、D正确。
C.有误,指指点点:指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背后评论人。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选:C。
5.【解答】A.这是一个问句,询问怎么还不摇桂花。
B、C、D都是反问句,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故选:A。
6.【解答】《落花生》是一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结合课文内容可知,题干说法都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解答】垂蔓:垂挂的枝蔓。故填“蔓”。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故填“漫”。快慢:指速度。故填“慢”。
享受:(动)享有受用,指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故填“享”。想象:(名)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重新创造新形象。故填“想”。响亮:声音宏大。故填“响”。
眼睑:眼球前的软皮肌肉组织,边缘长有睫毛,可以保护眼球。故填“睑”。检查:(为了解真实情况)用心检验查看。故填“检”。捡拾:拾取。故填“捡”。
故答案为:
蔓 漫 慢
享 想 响
睑 检 捡
8.【解答】故答案为:
白鹤 镜匣 望哨 恩惠 韵文
9.【解答】(1)白色嫌太白了。故选③。
(2)这个人本来的品质很差。故选④。
(3)晕菜和蔬菜而已。故选②。
(4)我跟他向来不相识。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③;
(2)④;
(3)②;
(4)①。
10.【解答】(1)品尝:尝试并仔细地辨别。根据语义应选“品尝”。
(2)欣赏:用喜爱的心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根据语义应选“欣赏”。
(3)观赏:观看欣赏。根据语义应选“观赏”。
故答案为:
(1)品尝;
(2)欣赏;
(3)观赏。
11.【解答】(1)嗜好:特别的爱好。近义词“爱好”。
(2)适宜:合适,相宜。近义词“恰当”。
(3)孤独:孤单。近义词“独自”。
(4)实在:确实的意思。近义词“确实”。
故答案为:
(1)爱好;
(2)恰当;
(3)独自;
(4)确实。
12.【解答】《珍珠鸟》一课描写了雏鸟的可爱和怕人及“我”对它的悉心照料,课文除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之外,还揭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故答案为:
可爱 怕人 悉心照料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3.【解答】(1)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造句时注意。
(2)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应用“虽然……但是……”连接,第一句的句号改为逗号,删去第二句的“花生”。
(3)搭配不当,删去“写的”。
(4)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即可。
故答案为:
(1)无论什么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惩处。
(2)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3)《落花生》是作者许地山。
(4)真诚的世界。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考查给短文加上标题。通过阅读语段,这几段话主要写了桂花成熟后需要摇,为什么摇,怎么摇,摇落的桂花如何处理等,因此本语段就拟定题目:摇桂花
(2)考查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在朗读时应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文中的“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句话是说作者当时迫切希望早些摇桂花,在朗读时,要表现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文中的“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话是说作者摇桂花时,桂花落得有多又香,朗读时要读出作者高兴、喜悦的心情。
(3)考查说出1至3自然段各主要写了什么。通过对语短内容的阅读与理解,第一自然段从“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表明桂花香气大;第二自然段从“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这句话表明本段主要写了摇桂花;第三自然段从“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这些话表现出本段写了干桂花的用途。即本题填空为:第一段文字重点交待了桂花香气大,第二段文字重点写摇桂花,第三段文字重点写干桂花的用途。
(4)考查从文中两次用到了一个字来突出桂花之“香”的字是哪个字。通过阅读语段,文中的“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两句话中都用到了一个字“浸”,这个字就是两次突出桂花之“香”的字。
(5)考查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填空并回答问题。通过对“我”的语言“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和动作“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童年的欢乐。
故答案为:
(1)摇桂花
(2)第①句:要表现出作者急切的心情。
第②句:要表现出作者高兴、喜悦的心情。
(3)桂花香气大 摇桂花 干桂花的用途
(4)浸
(5)语言 行动 童年的欢乐
15.【解答】(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在张家界处处可见的峰林之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要数金鞭岩了。”“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为有了这奇山秀水,张家界成了植物的宝库、动物的乐园。”可知,短文中的“奇山”是指金鞭岩,“秀水”是指金鞭溪。
(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着”可知,金鞭溪的特点是美丽、清澈见底、纤尘不染。
(3)考查了对比喻句的理解。此句将“金鞭岩”比作“一根怒举的金鞭”,突出了它的高、直。
(4)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辨析。“93科”“517种”“500余种”用具体数字说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C。
故答案为:
(1)金鞭岩 金鞭溪
(2)美丽、清澈见底、纤尘不染。
(3)一根怒举的金鞭 高、直
(4)C。
五.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感谢你,老师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受“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未来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保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