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九)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6 16:48: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九)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青龙开学考)《红楼梦》中常用诗词的形式预示人物的命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前两句分别说明薛宝钗的品德和林黛玉的才能。后两句则预示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在贾母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自称“槛外人”,机关算尽,有心机。
C.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贾惜春的判词。惜春从三个姐姐的悲苦遭际中,预感到自己未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最终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她虽出身富贵,但父母早逝。后两句则借“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指湘云婚后不久夫妻离散。
2.(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庆寿辰宁府排家宴”“闲取乐偶攒金庆寿”“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四个情节分别出现在谁的生日?(  )
A.贾 敬、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
B.薛宝钗、贾 敬、王熙凤、贾宝玉
C.薛宝钗、王熙凤、贾 敬、贾宝玉
D.王熙凤、贾宝玉、贾 敬、薛宝钗
3.(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到贾府时,王熙凤谈到黛玉命苦“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对其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这种感情变化,分析恰切的一项是(  )。
A.富有同情心,怕引起黛玉伤心。
B.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显示身份。
C.善于察言观色,迎合、讨好贾母。
D.为黛玉的苦命所打动,真心疼爱黛玉。
4.(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眼睛是一个人五官中最能传神的部分,作家往往通过画眼法表现人物的神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非常注重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下列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
B.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迎春。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王熙凤。
D.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贾宝玉。
5.(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中“投鼠忌器”指的是(  )
A.因追究五儿连累芳官 B.因查到赵姨娘伤害探春
C.因维护柳妈得罪司棋 D.因查办彩云带出贾环
6.(2020高一下·天津期末)下列各项中判词与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
B.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C.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
D.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湘云
7.(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的人是(  )
A.贾敏 B.贾珠 C.贾环 D.贾政
8.(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B.一般认为,《红楼梦》前7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50回的作者是高鹗。
C.《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D.林黛玉的特点是娇弱清丽、敏感细腻。薛宝钗的特点是随分从时,端庄稳重。
二、填空题
9.(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贾母已是八十高龄了,因次年的八十一是个不吉利的岁数,贾府为了给贾母消灾祈福,发动全家上下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   》,在所有人当中,   是最情愿做这差使的。
10.(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   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
三、语言表达
(2022高一下·月考)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着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政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D.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12.宝黛二人情缘前世已定,宝玉前世是,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的,这棵草受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换成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心意。
13.《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秦可卿、探春、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湘云。
14.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十二钗判词》,是对金陵十二钗命运、遭遇和品德的最好预示和写照,请根据下列判词,说说她是谁:
①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5.《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
16.(2021高二下·明水月考)《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勇晴雯”“慧紫鹃”等。我们在阅读名著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请从薛宝钗、王熙凤、诸葛亮、关羽、子路、颜回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用一个字对这个人进行评价并阐释理由。(100字左右)
四、名著导读
(2022高二上·温州开学考)《红楼梦》阅读题。
17.阅读下文,关于宝钗的回答,最可能是希望王夫人: (  )
王夫人:原是前儿他(金钏儿)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A.追查金钏儿真正的死因。 B.不必为金钏儿的意外而生气。
C.勇于认错以免良心不安。 D.不要将金钏儿的死放在心上。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②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19.(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熙凤接受协理宁国府的工作时说:“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你在文中是否看到熙凤请教贾珍和王夫人?就此分析熙凤的性格特点。
20.(2021高一下·滨海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
的腰还壮哩! ”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21.(2021高一下·太原月考)根据你读《红楼梦》的印象,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贾府“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精明的   、孤僻的   ,取“原应叹惜”之意。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情小妹是   ,冷二郎是   。
22.(2020·滨海模拟)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和作品内容简要阐明你对他(她)的理解。
23.(2020高三下·南通月考)简答题
(1)“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红楼梦》)这句话是谁何时说的 请简析其中“果然威武”一句隐含的信息。
(2)概括《家》中与”觉民逃婚”相关的主要情节。
24.(2019高一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①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②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③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④便接口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③听了,忙把④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像得很!”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A.薛宝钗 B.史湘云 C.王熙凤 D.贾宝玉
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挑选相应的人物,将人物的代码依次写在选段内的①②③④处。
①   ;②   ;③   ;④   
五、现代文阅读
25.(2021·海淀一模)《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句;红楼梦
【解析】【分析】“机关算尽,有心机……是妙玉的判词”说法错误。“机关算尽,有心机”不是妙玉的性格特征,这是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主要是描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意思为费尽心机地算计显得十分聪明,到头来反倒算计下自个儿的性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答案】B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讲述的是,宝钗生日,贾府请戏班子唱戏,有一出戏叫“山门”,讲的是鲁智深出家为僧大闹大相国寺的事。宝玉的人生虽和鲁智深截然不同,但宝玉似乎从曲中“悟”到了自己最后的命运。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讲述的是,宁府中贾敬要过寿,请亲戚朋友来庆祝一下,主要描写贾府的富贵与势派。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讲述的是,贾母闲来无事,趁凤姐过生日之机,找一点儿乐趣:用凑钱的方法来给凤姐过生日。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讲述的是,贾宝玉过生日,晚上袭人晴雯等要凑钱为宝玉过生日,又觉得人少无趣,就请来了宝钗黛玉探春等众人,大家用花名签行酒令,喝酒吟诗,潇酒酣畅,夜深方才散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3.【答案】C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从书中可知,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林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的女儿。王熙凤刚见到林黛玉,先是夸黛玉,接着怜惜黛玉,“‘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当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王熙凤“忙转悲为喜”,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由此可知,王熙凤的情感变化是因为贾母,目的是讨好、迎合贾母,可以看出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4.【答案】B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B.“迎春”错,“顾盼神飞”指目光炯炯,神采飞扬。《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描写的是探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5.【答案】B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投鼠忌器”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一回事说彩云禁不住赵姨娘的央求,从王夫人的柜子里偷了些东西给贾环,被玉钏儿发觉。平儿为了不使探春难堪,要宝玉应下拿东西的名儿,所以宝玉就说是自己拿了玫瑰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内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6.【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D项,判词写的是“湘云”错,应是“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是:你固然聪明有才能,也有高远的志向,却生于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济。清明时节流着思亲的泪水到江边眺望,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遥远的家乡。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三探春的判词。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三春去后诸芳尽”,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写到,元春之死、探春远嫁。
湘云的判词应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国四大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7.【答案】C
【知识点】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题干提示“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可知此处所说的是王夫人让贾环给她抄《金刚咒》。宝玉因为从王子腾夫人寿诞回来,喝醉了酒,就“和彩霞说笑,只见彩霞淡淡的,不大答理,两眼睛只向贾环处看。宝玉便拉她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理儿呢。’一面说,一面拉她的手,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我就嚷了。’”彩霞虽然是王夫人的丫鬟,但是他的心思全都在贾环身上,对宝玉倒是爱搭不理的。所以贾环看到这种状况非常生气,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所以“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的人”是贾环。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红楼梦》内容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
8.【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B项,“《红楼梦》前7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50回的作者是高鹗”说法错误,应该是“《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红楼梦》内容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
9.【答案】心经;惜春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内容在第八十八回,由于八十一是个不吉利的岁数,贾府为了给贾母消灾祈福,发动全家上下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经》,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情愿。
说的是,明年是贾母八十一岁生日,老太太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部五十零一部《金刚经》。贾母的丫头鸳鸯说:“俗说:《金刚经》就像那道家的符咒,《心经》才算是符胆。故此,《金刚经》内必要插着《心经》,更有功德。老太太因《心经》是更要紧的,观自在又是女菩萨,所以要几个亲丁奶奶姑娘写上三百六十五部,如此又虔诚,又洁净。”鸳鸯请“几个亲丁奶奶姑娘”抄《心经》,她带来了香跟纸:“这素纸一札,是写《心经》用的。”又拿出藏香道:“这是写经时点着写的。”
鸳鸯给惜春送去了素纸跟藏香,惜春说:“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
故答案为:心经;惜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阅读名著: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10.【答案】香菱;金桂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对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平生遭际实堪伤”这一句说的是她的悲惨际遇,从小就失散了家人,又两易其主,遇上了一个土霸王薜蟠,其中种种遭遇令人扼腕叹惜不已。
“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带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薜蟠,香菱就整天无宁日,生活苦不堪言。
“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故答案为:香菱;金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名著: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答案】11.A
12.神瑛侍者;绛珠仙草
13.李纨|迎春
14.惜春;王熙凤
15.《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3)(4)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积累能力。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5)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概括梳理能力。对小说情节梳理概括,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具体来说,应根据具体题型、具体文章,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②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③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11.A项“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表述错误。甄士隐听后便彻悟,并为《好了歌》作解注。
故答案为:A。
12.结合小说原著,在女娲补天的时候,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的补天石,最后只剩下了一块没有使用,被丢弃在了青埂峰下面。这颗石头在经过锻炼之后,通晓了灵性,并且修炼成了人性,最后,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任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经常在西边的灵河岸上面散步,经常给岸边的绛珠仙草也就是林黛玉的前世浇水,然后两人相互许下了木石前盟,神瑛侍者也就是贾宝玉的前世。后来因为动了凡心,被一个僧人带进了红尘,并且幻化成为了通灵宝玉,他的真身也就转世成为了贾宝玉。
故答案为: 神瑛侍者;绛珠仙草
13.结合小说原著,金陵十二钗,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子。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中正册最为著名,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史湘云、王熙凤、妙玉、李纨、秦可卿。
故答案为: 李纨|迎春
14.首先注意分析“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
“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她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借刀杀人”之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炫耀地位,放诞无礼,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狡猾,张狂放纵。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
故答案为:惜春;王熙凤
15.结合小说原著“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以及“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然后按照“抓住具体人物、采用何人做何事模式”进行叙述即可。
故答案为: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16.【答案】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故答案为: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答案】17.D
18.①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②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17.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宝钗说“他并不是赌气投井”而是“失了脚掉下去的”,这话显然是撇清王夫人的关系,劝王夫人不要将金训儿的死放在心上。
故答案为:D 。
18.① 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非常喜事”是指
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
② 这句话是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的提醒,暗示贾府将走向衰败。“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盛极必衰的命运。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有人认为指贾家的三个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这三春离开贾府,贾府已经没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显赫的元春病逝,贾府更是彻底落败,这才有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说法。“芳菲尽”也包括大观园所有女子的悲惨命运,比如黛玉泪尽而逝等。因此秦可卿这句话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19.【答案】①王熙凤应该真的没有请教过。②王熙凤本身是一个八面玲珑、泼辣霸气、杀伐决断、独断专行的人,这种客套话,大概只是说说而已。“金紫万千誰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可不是谬赞。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此情节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在此情节中,王夫人悄悄问她行不行时,她回答“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实际上她从未请教过任何人,这只是她的一番客套话罢了。
协理宁国府是她展示才能、邀买人心的好机会,她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直接就接下了这个任务而毫不推辞。但其表现得却又是那么谦虚。从中可看出王熙凤的杀伐决断和八面玲珑的个性。
曹雪芹在第十三回末的联语中曾用“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称赞过王熙凤和探春,这句话的白话意思是:朝廷大堂上的文武百官,这些人尸位素餐,不作为或乱作为,没有一个是治国贤才,而如果注重教育培养,少数女性却可以像男性一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王熙凤的种种表现来看,她确实是那少数女性中的一个。
故答案为:①王熙凤应该真的没有请教过。②王熙凤本身是一个八面玲珑、泼辣霸气、杀伐决断、独断专行的人,这种客套话,大概只是说说而已。“金紫万千誰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可不是谬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0.【答案】王熙凤。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刘姥姥进贾府,见到王熙凤时.凤姐说起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可凤姐还是给了几十两银于.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归去。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红楼梦》中相关人物、事件和情节发展等,题干中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凤姐说的,考生作答本题,需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王夫人的父亲连了宗的一家姓王的后代,娶了个妻子刘氏,因为家里穷,就把岳母刘姥姥接来了,实在穷得不行,所以就想去贾府接济接济,但是又不好意思。于是,这个刘姥姥就带了板儿去了贾府,才有了题干中的一段话,王熙凤知道没什么比较亲密的亲友关系后,给了点银子打发其回去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 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1.【答案】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尤三姐;柳湘莲
【知识点】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元春入宫,没有亲人陪伴,因此孤独。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即使是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也不追究。
贾探春精明能干,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贾惜春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王熙凤同意原谅的丫鬟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削发为尼,缁衣乞食。
柳湘莲留下宝剑作为信物,与尤三姐定下亲事,后来从宝玉处听说是个绝色,知道了尤三姐的出身,认为宁府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因此不肯娶尤三姐。尤三姐在房中听到柳湘莲与贾琏说话,便知柳湘莲嫌弃自己,竟拿剑在二二人面前自杀了。柳湘莲此刻才知三姐不但绝色而且刚烈,扶尸大哭一场。又遇三姐托梦诉说衷情,更加悔恨,竟拿剑削去烦恼丝,随一个道士飘然而去。
故答案为: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尤三姐;柳湘莲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分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注重细节对于人物的刻画。
22.【答案】贾宝玉:随心所欲、率性自然;鄙弃功名富贵、世俗观念;幼稚,不谙世务
林黛玉:才华横溢;敏感细腻,极度自尊:尖刻犀利
薛宝钗:端庄稳重;处事周全;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
王熙凤;精明干练,有非凡的治家才能;爽朗大度,善于逢迎;心狠手辣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明确题干所问,“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先生的评价主要表达的是“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意思是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变的,考生要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然后结合作品内容,根据要求联想名著相关情节进行概述、分析即可。如选贾宝玉,结合他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概括其性格特点;选林黛玉要结合其身世背景分析;选薛宝钗要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分析;选王熙凤也要结合其身世、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分析。
故答案为:贾宝玉:随心所欲、率性自然;鄙弃功名富贵、世俗观念;幼稚,不谙世务
林黛玉:才华横溢;敏感细腻,极度自尊:尖刻犀利
薛宝钗:端庄稳重;处事周全;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
王熙凤;精明干练,有非凡的治家才能;爽朗大度,善于逢迎;心狠手辣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
23.【答案】(1)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卑微的身份地位;奉承讨好的思想性格;独特的生活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2)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因为和琴相爱,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在觉慧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他在给觉新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高老太爷临终前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知识点】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中,这句话出自于《红楼梦》第四十回,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说的。说这句话时,刘姥姥刚刚见识了贾母对“软烟罗”的一番谈论,以及毫不在意地拿出来糊窗户、做帐子、做丫头的坎肩儿的气派,也刚刚听了贾母说“这屋里窄”的话。刘姥姥此时说出“果然威武”,既是因为她所处的卑微地位与贾府众人太过悬殊,也充满了艳羡和惊异,隐射了她奉承贾母的心态,以及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家》中关于觉民逃婚的描写,要概括到觉民婚事的由来、觉民不同意婚事的原因、觉民抗争的过程和逃婚的结果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一是要概括到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二是要概括到觉民因为和琴相爱,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三是要概括到觉民在觉慧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他在给觉新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四是要概括到老太爷临终前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故答案为:⑴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卑微的身份地位;奉承讨好的思想性格;独特的生活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⑵ 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因为和琴相爱,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在觉慧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他在给觉新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高老太爷临终前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在平时注意阅读、理解名著内容,准确把握名著的写作线索和其中的主要情节。其次是要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能熟练掌握人物的言行和主要事迹,对人物作出准确评价。最后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名著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概括的能力。完成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名著,然后缕清各情节的关系进而概括主要情节的主要内容。
24.【答案】C;A;D;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①是王熙凤。王熙凤性格泼辣,为人圆滑,她不时会插科打诨,逗贾母以及众人开心,但又不想直接刺伤敏感的林黛玉,所以只是笑着说小旦像某个人,并没有直接指出林黛玉的姓名。
②是薛宝钗。薛宝钗温和敦厚,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所以她虽然明白了王熙凤所指但并不明说。
③是贾宝玉。结合“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听了……一眼,使个眼色”分析,关心林黛玉,怕刺激黛玉。
④是史湘云。史湘云豪爽直率,因此没有顾忌敏感的林黛玉可能多心生气,脱口就说小旦长得像林黛玉。
故答案为:C;A;D;B
【点评】该题考查课外阅读的记忆能力,这需要考生在课下多读牢记。
25.【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王熙凤是合适的。王熙凤确实有一定才干,比如在协理宁国府时,短时间内就把混乱的局面整肃干净,将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作为家族的经营者,王熙凤缺乏长远目光,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避免家败之法,但王熙凤并未及时采取措施,最终错失了宝贵的时机。可见,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能、小长处。示例二:说几个女子“小才微善”,是曹雪芹故意为之,以此反映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般看法,实则不然。以宝钗为例,她博学多闻,为宝玉介绍戏文,替惜春开列画具;她诗才不凡,所作螃蟹咏、柳絮词令人称赏;她运筹帷幄、人情练达,以儒家“义利观”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宝钗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不够恰当。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回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表态:可以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是合适的,也可以认为这样的形容是不合适的;然后选择题干中所给的宝钗、探春和王熙凤三个人物中的某一个,结合小说中该人物的言行举止,说出理由她是“小才”“微善”即可。注意:在选择人物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物。
①比如,考生可以同意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考生可以选择三人中的王熙凤来谈。《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说明她有“小才”;然后结合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避免家败之法是在祖坟旁边多置办一些田产,紧急时供开销,但王熙凤有自己的打算,并未听取秦可卿的建议及时采取措施,由此得出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微善”。
②再如,考生也可不同意用“小才微善”来形容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其理由考生可以宝钗为例谈自己的看法。薛宝钗博学多闻,懂诗晓画,治家有方,人情练达,着眼“义利”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她具有大才干,并非只有“小才微善”。再如探春擅长的书法,贾宝玉曾经送给她鲜荔枝与颜真卿墨迹,令探春十分感激。元春省亲时,诗作都命探春执笔,以彩笺誉录出,由太监传与外厢阅看。她成立海棠诗社,花笺请帖,华采飞扬。菊花诗会,探春的《簪菊》名列第二。还有探春与李纨、宝钗同时理家,举止做派显示责任心。提倡开源节流,查禁下人夜赌,帮助迎春追查金丝凤。可见探春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探春不够恰当。
【点评】该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透过故事情节表面的叙述,或者对人物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把握人物内在的性格特点。把握正面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写;把握侧面烘托主要把握他人反映、环境的烘托等,注意细节描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九)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青龙开学考)《红楼梦》中常用诗词的形式预示人物的命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前两句分别说明薛宝钗的品德和林黛玉的才能。后两句则预示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在贾母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自称“槛外人”,机关算尽,有心机。
C.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贾惜春的判词。惜春从三个姐姐的悲苦遭际中,预感到自己未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最终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她虽出身富贵,但父母早逝。后两句则借“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指湘云婚后不久夫妻离散。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句;红楼梦
【解析】【分析】“机关算尽,有心机……是妙玉的判词”说法错误。“机关算尽,有心机”不是妙玉的性格特征,这是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主要是描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意思为费尽心机地算计显得十分聪明,到头来反倒算计下自个儿的性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庆寿辰宁府排家宴”“闲取乐偶攒金庆寿”“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四个情节分别出现在谁的生日?(  )
A.贾 敬、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
B.薛宝钗、贾 敬、王熙凤、贾宝玉
C.薛宝钗、王熙凤、贾 敬、贾宝玉
D.王熙凤、贾宝玉、贾 敬、薛宝钗
【答案】B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讲述的是,宝钗生日,贾府请戏班子唱戏,有一出戏叫“山门”,讲的是鲁智深出家为僧大闹大相国寺的事。宝玉的人生虽和鲁智深截然不同,但宝玉似乎从曲中“悟”到了自己最后的命运。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讲述的是,宁府中贾敬要过寿,请亲戚朋友来庆祝一下,主要描写贾府的富贵与势派。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讲述的是,贾母闲来无事,趁凤姐过生日之机,找一点儿乐趣:用凑钱的方法来给凤姐过生日。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讲述的是,贾宝玉过生日,晚上袭人晴雯等要凑钱为宝玉过生日,又觉得人少无趣,就请来了宝钗黛玉探春等众人,大家用花名签行酒令,喝酒吟诗,潇酒酣畅,夜深方才散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3.(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到贾府时,王熙凤谈到黛玉命苦“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对其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这种感情变化,分析恰切的一项是(  )。
A.富有同情心,怕引起黛玉伤心。
B.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显示身份。
C.善于察言观色,迎合、讨好贾母。
D.为黛玉的苦命所打动,真心疼爱黛玉。
【答案】C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从书中可知,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林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的女儿。王熙凤刚见到林黛玉,先是夸黛玉,接着怜惜黛玉,“‘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当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王熙凤“忙转悲为喜”,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由此可知,王熙凤的情感变化是因为贾母,目的是讨好、迎合贾母,可以看出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4.(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眼睛是一个人五官中最能传神的部分,作家往往通过画眼法表现人物的神韵。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非常注重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下列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
B.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迎春。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王熙凤。
D.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贾宝玉。
【答案】B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B.“迎春”错,“顾盼神飞”指目光炯炯,神采飞扬。《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描写的是探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5.(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中“投鼠忌器”指的是(  )
A.因追究五儿连累芳官 B.因查到赵姨娘伤害探春
C.因维护柳妈得罪司棋 D.因查办彩云带出贾环
【答案】B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投鼠忌器”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一回事说彩云禁不住赵姨娘的央求,从王夫人的柜子里偷了些东西给贾环,被玉钏儿发觉。平儿为了不使探春难堪,要宝玉应下拿东西的名儿,所以宝玉就说是自己拿了玫瑰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内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6.(2020高一下·天津期末)下列各项中判词与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
B.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C.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
D.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湘云
【答案】D
【知识点】红楼梦;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D项,判词写的是“湘云”错,应是“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是:你固然聪明有才能,也有高远的志向,却生于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济。清明时节流着思亲的泪水到江边眺望,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遥远的家乡。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三探春的判词。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三春去后诸芳尽”,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写到,元春之死、探春远嫁。
湘云的判词应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事件)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尤其是中国四大名著,可精读也可浅读,掌握主要人物的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7.(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的人是(  )
A.贾敏 B.贾珠 C.贾环 D.贾政
【答案】C
【知识点】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题干提示“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可知此处所说的是王夫人让贾环给她抄《金刚咒》。宝玉因为从王子腾夫人寿诞回来,喝醉了酒,就“和彩霞说笑,只见彩霞淡淡的,不大答理,两眼睛只向贾环处看。宝玉便拉她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理儿呢。’一面说,一面拉她的手,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我就嚷了。’”彩霞虽然是王夫人的丫鬟,但是他的心思全都在贾环身上,对宝玉倒是爱搭不理的。所以贾环看到这种状况非常生气,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所以“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的人”是贾环。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红楼梦》内容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
8.(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B.一般认为,《红楼梦》前7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50回的作者是高鹗。
C.《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D.林黛玉的特点是娇弱清丽、敏感细腻。薛宝钗的特点是随分从时,端庄稳重。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B项,“《红楼梦》前7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50回的作者是高鹗”说法错误,应该是“《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红楼梦》内容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
二、填空题
9.(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贾母已是八十高龄了,因次年的八十一是个不吉利的岁数,贾府为了给贾母消灾祈福,发动全家上下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   》,在所有人当中,   是最情愿做这差使的。
【答案】心经;惜春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本内容在第八十八回,由于八十一是个不吉利的岁数,贾府为了给贾母消灾祈福,发动全家上下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经》,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情愿。
说的是,明年是贾母八十一岁生日,老太太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部五十零一部《金刚经》。贾母的丫头鸳鸯说:“俗说:《金刚经》就像那道家的符咒,《心经》才算是符胆。故此,《金刚经》内必要插着《心经》,更有功德。老太太因《心经》是更要紧的,观自在又是女菩萨,所以要几个亲丁奶奶姑娘写上三百六十五部,如此又虔诚,又洁净。”鸳鸯请“几个亲丁奶奶姑娘”抄《心经》,她带来了香跟纸:“这素纸一札,是写《心经》用的。”又拿出藏香道:“这是写经时点着写的。”
鸳鸯给惜春送去了素纸跟藏香,惜春说:“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
故答案为:心经;惜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阅读名著: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10.(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   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
【答案】香菱;金桂
【知识点】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对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平生遭际实堪伤”这一句说的是她的悲惨际遇,从小就失散了家人,又两易其主,遇上了一个土霸王薜蟠,其中种种遭遇令人扼腕叹惜不已。
“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带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薜蟠,香菱就整天无宁日,生活苦不堪言。
“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故答案为:香菱;金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名著: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三、语言表达
(2022高一下·月考)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着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政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D.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12.宝黛二人情缘前世已定,宝玉前世是,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的,这棵草受天地精华,脱去草胎木质换成人形,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心中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心意。
13.《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秦可卿、探春、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湘云。
14.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十二钗判词》,是对金陵十二钗命运、遭遇和品德的最好预示和写照,请根据下列判词,说说她是谁:
①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5.《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
【答案】11.A
12.神瑛侍者;绛珠仙草
13.李纨|迎春
14.惜春;王熙凤
15.《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红楼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3)(4)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积累能力。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5)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概括梳理能力。对小说情节梳理概括,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具体来说,应根据具体题型、具体文章,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②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③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11.A项“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表述错误。甄士隐听后便彻悟,并为《好了歌》作解注。
故答案为:A。
12.结合小说原著,在女娲补天的时候,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的补天石,最后只剩下了一块没有使用,被丢弃在了青埂峰下面。这颗石头在经过锻炼之后,通晓了灵性,并且修炼成了人性,最后,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任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经常在西边的灵河岸上面散步,经常给岸边的绛珠仙草也就是林黛玉的前世浇水,然后两人相互许下了木石前盟,神瑛侍者也就是贾宝玉的前世。后来因为动了凡心,被一个僧人带进了红尘,并且幻化成为了通灵宝玉,他的真身也就转世成为了贾宝玉。
故答案为: 神瑛侍者;绛珠仙草
13.结合小说原著,金陵十二钗,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子。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其中正册最为著名,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史湘云、王熙凤、妙玉、李纨、秦可卿。
故答案为: 李纨|迎春
14.首先注意分析“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
“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她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借刀杀人”之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炫耀地位,放诞无礼,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狡猾,张狂放纵。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
故答案为:惜春;王熙凤
15.结合小说原著“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以及“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然后按照“抓住具体人物、采用何人做何事模式”进行叙述即可。
故答案为: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16.(2021高二下·明水月考)《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勇晴雯”“慧紫鹃”等。我们在阅读名著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请从薛宝钗、王熙凤、诸葛亮、关羽、子路、颜回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用一个字对这个人进行评价并阐释理由。(100字左右)
【答案】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故答案为:可以用“时”来评价宝钗。“时宝钗”的“时”意思是“合时”,言宝钗之合时。比如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宝钗随遇而安,随时适时,能随时适合环境的变化,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四、名著导读
(2022高二上·温州开学考)《红楼梦》阅读题。
17.阅读下文,关于宝钗的回答,最可能是希望王夫人: (  )
王夫人:原是前儿他(金钏儿)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A.追查金钏儿真正的死因。 B.不必为金钏儿的意外而生气。
C.勇于认错以免良心不安。 D.不要将金钏儿的死放在心上。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②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答案】17.D
18.①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②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文化常识;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17.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宝钗说“他并不是赌气投井”而是“失了脚掉下去的”,这话显然是撇清王夫人的关系,劝王夫人不要将金训儿的死放在心上。
故答案为:D 。
18.① 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非常喜事”是指
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
② 这句话是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的提醒,暗示贾府将走向衰败。“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盛极必衰的命运。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有人认为指贾家的三个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这三春离开贾府,贾府已经没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显赫的元春病逝,贾府更是彻底落败,这才有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说法。“芳菲尽”也包括大观园所有女子的悲惨命运,比如黛玉泪尽而逝等。因此秦可卿这句话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19.(2022高一下·运城开学考)熙凤接受协理宁国府的工作时说:“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你在文中是否看到熙凤请教贾珍和王夫人?就此分析熙凤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王熙凤应该真的没有请教过。②王熙凤本身是一个八面玲珑、泼辣霸气、杀伐决断、独断专行的人,这种客套话,大概只是说说而已。“金紫万千誰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可不是谬赞。
【知识点】名篇;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此情节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在此情节中,王夫人悄悄问她行不行时,她回答“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实际上她从未请教过任何人,这只是她的一番客套话罢了。
协理宁国府是她展示才能、邀买人心的好机会,她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直接就接下了这个任务而毫不推辞。但其表现得却又是那么谦虚。从中可看出王熙凤的杀伐决断和八面玲珑的个性。
曹雪芹在第十三回末的联语中曾用“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称赞过王熙凤和探春,这句话的白话意思是:朝廷大堂上的文武百官,这些人尸位素餐,不作为或乱作为,没有一个是治国贤才,而如果注重教育培养,少数女性却可以像男性一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王熙凤的种种表现来看,她确实是那少数女性中的一个。
故答案为:①王熙凤应该真的没有请教过。②王熙凤本身是一个八面玲珑、泼辣霸气、杀伐决断、独断专行的人,这种客套话,大概只是说说而已。“金紫万千誰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可不是谬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0.(2021高一下·滨海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
的腰还壮哩! ”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答案】王熙凤。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刘姥姥进贾府,见到王熙凤时.凤姐说起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可凤姐还是给了几十两银于.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归去。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红楼梦》中相关人物、事件和情节发展等,题干中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凤姐说的,考生作答本题,需对《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王夫人的父亲连了宗的一家姓王的后代,娶了个妻子刘氏,因为家里穷,就把岳母刘姥姥接来了,实在穷得不行,所以就想去贾府接济接济,但是又不好意思。于是,这个刘姥姥就带了板儿去了贾府,才有了题干中的一段话,王熙凤知道没什么比较亲密的亲友关系后,给了点银子打发其回去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 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1.(2021高一下·太原月考)根据你读《红楼梦》的印象,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贾府“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精明的   、孤僻的   ,取“原应叹惜”之意。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情小妹是   ,冷二郎是   。
【答案】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尤三姐;柳湘莲
【知识点】红楼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元春入宫,没有亲人陪伴,因此孤独。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即使是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也不追究。
贾探春精明能干,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贾惜春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王熙凤同意原谅的丫鬟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最终削发为尼,缁衣乞食。
柳湘莲留下宝剑作为信物,与尤三姐定下亲事,后来从宝玉处听说是个绝色,知道了尤三姐的出身,认为宁府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因此不肯娶尤三姐。尤三姐在房中听到柳湘莲与贾琏说话,便知柳湘莲嫌弃自己,竟拿剑在二二人面前自杀了。柳湘莲此刻才知三姐不但绝色而且刚烈,扶尸大哭一场。又遇三姐托梦诉说衷情,更加悔恨,竟拿剑削去烦恼丝,随一个道士飘然而去。
故答案为: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尤三姐;柳湘莲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分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注重细节对于人物的刻画。
22.(2020·滨海模拟)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塑造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和作品内容简要阐明你对他(她)的理解。
【答案】贾宝玉:随心所欲、率性自然;鄙弃功名富贵、世俗观念;幼稚,不谙世务
林黛玉:才华横溢;敏感细腻,极度自尊:尖刻犀利
薛宝钗:端庄稳重;处事周全;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
王熙凤;精明干练,有非凡的治家才能;爽朗大度,善于逢迎;心狠手辣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明确题干所问,“结合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先生的评价主要表达的是“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意思是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变的,考生要从不同角度看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然后结合作品内容,根据要求联想名著相关情节进行概述、分析即可。如选贾宝玉,结合他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概括其性格特点;选林黛玉要结合其身世背景分析;选薛宝钗要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分析;选王熙凤也要结合其身世、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分析。
故答案为:贾宝玉:随心所欲、率性自然;鄙弃功名富贵、世俗观念;幼稚,不谙世务
林黛玉:才华横溢;敏感细腻,极度自尊:尖刻犀利
薛宝钗:端庄稳重;处事周全;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
王熙凤;精明干练,有非凡的治家才能;爽朗大度,善于逢迎;心狠手辣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题型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考生只需要在平时多“识记”基本的名著知识,了解名著的名段名角即可。
23.(2020高三下·南通月考)简答题
(1)“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红楼梦》)这句话是谁何时说的 请简析其中“果然威武”一句隐含的信息。
(2)概括《家》中与”觉民逃婚”相关的主要情节。
【答案】(1)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卑微的身份地位;奉承讨好的思想性格;独特的生活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2)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因为和琴相爱,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在觉慧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他在给觉新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高老太爷临终前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知识点】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中,这句话出自于《红楼梦》第四十回,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说的。说这句话时,刘姥姥刚刚见识了贾母对“软烟罗”的一番谈论,以及毫不在意地拿出来糊窗户、做帐子、做丫头的坎肩儿的气派,也刚刚听了贾母说“这屋里窄”的话。刘姥姥此时说出“果然威武”,既是因为她所处的卑微地位与贾府众人太过悬殊,也充满了艳羡和惊异,隐射了她奉承贾母的心态,以及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家》中关于觉民逃婚的描写,要概括到觉民婚事的由来、觉民不同意婚事的原因、觉民抗争的过程和逃婚的结果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一是要概括到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二是要概括到觉民因为和琴相爱,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三是要概括到觉民在觉慧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他在给觉新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四是要概括到老太爷临终前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故答案为:⑴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卑微的身份地位;奉承讨好的思想性格;独特的生活感受;生动地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⑵ 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因为和琴相爱,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在觉慧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他在给觉新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高老太爷临终前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在平时注意阅读、理解名著内容,准确把握名著的写作线索和其中的主要情节。其次是要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能熟练掌握人物的言行和主要事迹,对人物作出准确评价。最后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名著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概括的能力。完成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名著,然后缕清各情节的关系进而概括主要情节的主要内容。
24.(2019高一下·天津期末)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①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②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③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④便接口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③听了,忙把④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像得很!”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A.薛宝钗 B.史湘云 C.王熙凤 D.贾宝玉
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挑选相应的人物,将人物的代码依次写在选段内的①②③④处。
①   ;②   ;③   ;④   
【答案】C;A;D;B
【知识点】文学常识;红楼梦
【解析】【分析】①是王熙凤。王熙凤性格泼辣,为人圆滑,她不时会插科打诨,逗贾母以及众人开心,但又不想直接刺伤敏感的林黛玉,所以只是笑着说小旦像某个人,并没有直接指出林黛玉的姓名。
②是薛宝钗。薛宝钗温和敦厚,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所以她虽然明白了王熙凤所指但并不明说。
③是贾宝玉。结合“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听了……一眼,使个眼色”分析,关心林黛玉,怕刺激黛玉。
④是史湘云。史湘云豪爽直率,因此没有顾忌敏感的林黛玉可能多心生气,脱口就说小旦长得像林黛玉。
故答案为:C;A;D;B
【点评】该题考查课外阅读的记忆能力,这需要考生在课下多读牢记。
五、现代文阅读
25.(2021·海淀一模)《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王熙凤是合适的。王熙凤确实有一定才干,比如在协理宁国府时,短时间内就把混乱的局面整肃干净,将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作为家族的经营者,王熙凤缺乏长远目光,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避免家败之法,但王熙凤并未及时采取措施,最终错失了宝贵的时机。可见,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能、小长处。示例二:说几个女子“小才微善”,是曹雪芹故意为之,以此反映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般看法,实则不然。以宝钗为例,她博学多闻,为宝玉介绍戏文,替惜春开列画具;她诗才不凡,所作螃蟹咏、柳絮词令人称赏;她运筹帷幄、人情练达,以儒家“义利观”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宝钗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不够恰当。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解析】【分析】回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表态:可以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是合适的,也可以认为这样的形容是不合适的;然后选择题干中所给的宝钗、探春和王熙凤三个人物中的某一个,结合小说中该人物的言行举止,说出理由她是“小才”“微善”即可。注意:在选择人物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物。
①比如,考生可以同意认为用“小才微善”来形容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考生可以选择三人中的王熙凤来谈。《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说明她有“小才”;然后结合秦氏临终托梦,告诉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避免家败之法是在祖坟旁边多置办一些田产,紧急时供开销,但王熙凤有自己的打算,并未听取秦可卿的建议及时采取措施,由此得出王熙凤的理家之才只可算“小才微善”。
②再如,考生也可不同意用“小才微善”来形容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其理由考生可以宝钗为例谈自己的看法。薛宝钗博学多闻,懂诗晓画,治家有方,人情练达,着眼“义利”指导大观园改革,可见她具有大才干,并非只有“小才微善”。再如探春擅长的书法,贾宝玉曾经送给她鲜荔枝与颜真卿墨迹,令探春十分感激。元春省亲时,诗作都命探春执笔,以彩笺誉录出,由太监传与外厢阅看。她成立海棠诗社,花笺请帖,华采飞扬。菊花诗会,探春的《簪菊》名列第二。还有探春与李纨、宝钗同时理家,举止做派显示责任心。提倡开源节流,查禁下人夜赌,帮助迎春追查金丝凤。可见探春实为难得的全才,故以“小才微善”来评价探春不够恰当。
【点评】该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透过故事情节表面的叙述,或者对人物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把握人物内在的性格特点。把握正面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写;把握侧面烘托主要把握他人反映、环境的烘托等,注意细节描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