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大卫·科波菲尔》进阶练习(三)
一、问答题
1.阅读《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这段文字,思考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2.阅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第五十二段内容,思考:作者为何集中笔墨写当年的琐碎的事情?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
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我感到自己的变化只有两点第一,我的穿着变得更加褴褛了;第二,米考伯夫妇的事,现在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重压在我的心头了。因为他们的一些亲戚朋友,已出面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了,因而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靠了某些安排,现在我可以经常跟他们一起吃早饭了,至于这种安排的详情,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监狱早上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允许我进去,我也记不清了。不过我记得,当时我通常在6点钟起床,在去监狱前的这段时间,我就在街上溜达。我最喜欢溜达的地方是伦敦桥。我习惯坐在石桥的某个凹处,看过往的人们,或者趴在桥栏上,看太阳照在水出万点金光,照到伦教大火纪念塔顶上的金色火焰上。有时,那孤儿也会在这儿碰上我,我就把有关码头和伦敦塔的事编成些惊人的故事,说给她听。有关这些故事,我只能说我希望自己也相信是真的。
3.阅读下列文段,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我不拿你当外人,所以不瞒你说,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了。”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非常难过,带着极度的同情看着米考伯太太通红的眼睛。
“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米考伯太太说,“食物间里真是连一点几渣子都没有了。可干酪皮儿又不适合给孩子们吃。我跟爸妈在一起时,说惯了食物间,这会儿几乎不觉又用起这个词来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大卫·科波菲人(节选)》)
4.(53)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有关这种契据的事,我以前听他们谈得很多,现在我想,那一定是他以前立给债权人的某种约定偿还债务的借据,不过当时我弄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把它跟从前在德国流行一时的魔鬼的文件混为一谈了。最后,这个文件不知怎么的,好像不碍事了,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这么一来,她指望,再过六个星期,他就可以获得自由。
阅读《大卫 科波菲尔》,概括段落内容。
5.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每天我一人独享的早餐是一便士面包和一便士牛奶,由我自己购买。另外我还买一个小面包和一小块干酪,放在一个特定食品柜的特定一格上,留作晚上回来时的晚餐。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我那六七个先令工资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我整天都在货行里干活儿,而整个一星期,我就得靠这点儿钱过活,从星期一早晨到星期六晚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这一点,就像我渴望上天堂一样,脑子里记得一清二楚!
《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这一段内容描写了“我”在房东家里的生活情况,有什么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②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③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
④“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⑤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⑥“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
⑦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中“我们的家”这称呼主要表现了“我”去米考伯先生家的兴奋。21·世纪*教育网
B.米考伯太太生活很不如意,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但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最终同意;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吃喝享受。
C.第⑤段有关米考伯当过海军军官的叙写,能使读者联想作者参照了自己孩童时期的经历,米考伯夫妇的身上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
D.米考伯太太刻意向“我”介绍米考伯家庭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其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家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是“一个孤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B.第④段写米考伯太太跟“我”谈论现在与她结婚以前的生活比较,表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
C.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能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产生艺术感染力。
8.从节选内容看,“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怎样的?
9.有评论说,狄更斯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塑造的人物属于“扁平人物”。请结合第⑦段中有关米考伯先生的描写,谈谈你对“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 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自己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是因为我过早地自食其力,米考伯太太弄不清我的年龄呢,还是由于她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总得找个人谈谈,要是没有别的人可谈,哪怕跟双胞胎谈谈也好,这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不过她一开头就对我这么说了,以后在我跟她相处的所有日子里,她一直就是如此。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太太在“我”的面前多次提及她的爸爸妈妈,表现她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丈夫的失望。
B.“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小说通过米考伯太太的话介绍了米考伯先生的现状,表现米考伯夫妇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
C.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而后却“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表现出他债多不愁的心态。
D.本文中,米考伯先生没有正面出场,主要以米考伯太太的诉说和“我”的叙述,从侧面来塑造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
11.小说以“我”来叙述故事有何好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这一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动作描写,将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在事到临头和过一会儿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米考伯夫妇所共有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先看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这是将米考伯先生事发后和过了一阵后的表现进行对比,且运用“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等动作描写,表现其性格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
同样,米考伯夫人也是运用对比手法,如“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刚被法院强制执行后“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可见她的性格也是“能屈能伸”、乐天知命。
故答案为:这一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动作描写,将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在事到临头和过一会儿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米考伯夫妇所共有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2.【答案】作者所写之事都是琐碎的小事,与当年“我”的处境以及做工时的年龄相符。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大卫·科波菲尔》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具体分析,作者写的琐碎的事情,如“晚上,我又回到监狱里,有时跟米考伯先生在运动场上来回走动散步,有时则跟米考伯太太玩纸牌,听她讲她爸妈的往事。谋得斯通先生是否知道我住在什么地方,我说不上来”分析可知,那是的“我”还小,结合文本内容“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分析可知,当时的“我”虽小,但很坚强,能够做到苦恼自知,一切都靠自己。
故答案为:作者所写之事都是琐碎的小事,与当年“我”的处境以及做工时的年龄相符。
【点评】此题考查对《大卫·科波菲尔》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3.【答案】日常谈话所用的“食物间”一词都已名不副实,说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困境的出现在前面描写米考伯夫妇的性格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说惯了食物间”,是因为米考伯太太出嫁前家里生活是宽裕的,有食物间,更有充足的食物可供选择。现在米考伯先生经济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家中几乎没有可供食用的食物了。米考伯太太说出“食物间”这个词,体现了婚前与婚后生活的反差之大。“食物间”一词都已名不副实,说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困境的出现在前面描写米考伯夫妇的性格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故答案为:日常谈话所用的“食物间”一词都已名不副实,说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困境的出现在前面描写米考伯夫妇的性格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答案】第二部分(第6-53段),写“我”租下米考伯的房间后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得知他们的困难并成为对方的知己。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
这部分记叙“我”开始独立生活,并租下米考伯夫妇的房间,在与夫妇二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米考伯夫妇的事情,知道米考伯“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知道“米考伯先生可以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与他们成为知己。
故答案为:第二部分(第6-53段),写“我”租下米考伯的房间后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得知他们的困难并成为对方的知己。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
5.【答案】突出了“我”的生活贫乏单调,“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渴望上天堂一样”,为后文和米考伯一家结下深厚的友谊做了铺垫。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重点读指定段落,然后概括文本内容和段落内容,进而分析段落在全文构思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一段内容叙述了“我”的生活就是工作赚钱勉强度日,没有人关心“我”,所以“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就像“渴望上天堂一样”,而米考伯一家因为债台高筑的窘境,和“我”同病相怜,这一段内容为后文“我”和米考伯一家互相关心,结下深厚友谊做铺垫。
故答案为:突出了“我”的生活贫乏单调,“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渴望上天堂一样”,为后文和米考伯一家结下深厚的友谊做了铺垫。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答案】6.C
7.D
8.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9.指狄更斯描写米考伯时运用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的方法。例如,写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扁平人物”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识别,记住,但只适合扮演喜剧角色;有人认为“扁平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也有人认为缺乏真实感。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然后归纳。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主要是结合文本理解对“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的理解。先理解题干中词语,“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再结合文本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A.“兴奋”错误,应该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B.“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错误,文中并无此内容。
D.“刻意……”“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错误,并非刻意,同时这句话写出了他们生活极端穷困的现实状况。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错,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而这篇小说通过“我”的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米考伯夫妇一家的生活境遇,是有限视角。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看,“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结合“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从这里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感到同情。结合写米考伯被逼债时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过后又哼着曲子,摆出更为高傲的姿态,写“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挥霍无度、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故答案为: 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⑦段对米考伯先生的描写有“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其中“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这里狄更斯运用了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这些人物能够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扁平人物”:把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称为“扁形人物”。“扁形人物”一般说来,“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故答案为: 指狄更斯描写米考伯时运用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的方法。例如,写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扁平人物”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识别,记住,但只适合扮演喜剧角色;有人认为“扁平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也有人认为缺乏真实感。
【答案】10.A
11.①以“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有关米考伯一家的故事串起来。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③“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我”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把握叙述故事视角的能力。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表现她……对丈夫的失望”错误,文中没有表现米考伯太太“对丈夫的失望”。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人称叙事,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作为叙述者,可以通过“我”的主动剪裁,把米考伯一家的相关情况和故事串联起来,在直接叙事中掺杂个人感想与其他见闻,从而能够强调作者想让读者了解到的他们一家人的特征,突破了直接叙事的线性结构,更灵活生动。此外,“我”不但是旁观的叙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我”到米考伯太太家来借宿,让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同时也会因为“我”对他们的信任、同情而推动情节发展。
故答案为: ①以“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有关米考伯一家的故事串起来。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③“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我”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大卫·科波菲尔》进阶练习(三)
一、问答题
1.阅读《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这段文字,思考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答案】这一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动作描写,将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在事到临头和过一会儿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米考伯夫妇所共有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先看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这是将米考伯先生事发后和过了一阵后的表现进行对比,且运用“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等动作描写,表现其性格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
同样,米考伯夫人也是运用对比手法,如“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刚被法院强制执行后“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可见她的性格也是“能屈能伸”、乐天知命。
故答案为:这一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动作描写,将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在事到临头和过一会儿之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米考伯夫妇所共有的“能屈能伸”、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以及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2.阅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第五十二段内容,思考:作者为何集中笔墨写当年的琐碎的事情?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
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我感到自己的变化只有两点第一,我的穿着变得更加褴褛了;第二,米考伯夫妇的事,现在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重压在我的心头了。因为他们的一些亲戚朋友,已出面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了,因而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靠了某些安排,现在我可以经常跟他们一起吃早饭了,至于这种安排的详情,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监狱早上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允许我进去,我也记不清了。不过我记得,当时我通常在6点钟起床,在去监狱前的这段时间,我就在街上溜达。我最喜欢溜达的地方是伦敦桥。我习惯坐在石桥的某个凹处,看过往的人们,或者趴在桥栏上,看太阳照在水出万点金光,照到伦教大火纪念塔顶上的金色火焰上。有时,那孤儿也会在这儿碰上我,我就把有关码头和伦敦塔的事编成些惊人的故事,说给她听。有关这些故事,我只能说我希望自己也相信是真的。
【答案】作者所写之事都是琐碎的小事,与当年“我”的处境以及做工时的年龄相符。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大卫·科波菲尔》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具体分析,作者写的琐碎的事情,如“晚上,我又回到监狱里,有时跟米考伯先生在运动场上来回走动散步,有时则跟米考伯太太玩纸牌,听她讲她爸妈的往事。谋得斯通先生是否知道我住在什么地方,我说不上来”分析可知,那是的“我”还小,结合文本内容“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分析可知,当时的“我”虽小,但很坚强,能够做到苦恼自知,一切都靠自己。
故答案为:作者所写之事都是琐碎的小事,与当年“我”的处境以及做工时的年龄相符。
【点评】此题考查对《大卫·科波菲尔》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3.阅读下列文段,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我不拿你当外人,所以不瞒你说,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了。”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非常难过,带着极度的同情看着米考伯太太通红的眼睛。
“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米考伯太太说,“食物间里真是连一点几渣子都没有了。可干酪皮儿又不适合给孩子们吃。我跟爸妈在一起时,说惯了食物间,这会儿几乎不觉又用起这个词来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大卫·科波菲人(节选)》)
【答案】日常谈话所用的“食物间”一词都已名不副实,说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困境的出现在前面描写米考伯夫妇的性格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说惯了食物间”,是因为米考伯太太出嫁前家里生活是宽裕的,有食物间,更有充足的食物可供选择。现在米考伯先生经济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家中几乎没有可供食用的食物了。米考伯太太说出“食物间”这个词,体现了婚前与婚后生活的反差之大。“食物间”一词都已名不副实,说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困境的出现在前面描写米考伯夫妇的性格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故答案为:日常谈话所用的“食物间”一词都已名不副实,说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困境的出现在前面描写米考伯夫妇的性格时已经埋下了伏笔。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53)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有关这种契据的事,我以前听他们谈得很多,现在我想,那一定是他以前立给债权人的某种约定偿还债务的借据,不过当时我弄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把它跟从前在德国流行一时的魔鬼的文件混为一谈了。最后,这个文件不知怎么的,好像不碍事了,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这么一来,她指望,再过六个星期,他就可以获得自由。
阅读《大卫 科波菲尔》,概括段落内容。
【答案】第二部分(第6-53段),写“我”租下米考伯的房间后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得知他们的困难并成为对方的知己。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
这部分记叙“我”开始独立生活,并租下米考伯夫妇的房间,在与夫妇二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米考伯夫妇的事情,知道米考伯“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知道“米考伯先生可以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与他们成为知己。
故答案为:第二部分(第6-53段),写“我”租下米考伯的房间后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得知他们的困难并成为对方的知己。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
5.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每天我一人独享的早餐是一便士面包和一便士牛奶,由我自己购买。另外我还买一个小面包和一小块干酪,放在一个特定食品柜的特定一格上,留作晚上回来时的晚餐。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我那六七个先令工资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我整天都在货行里干活儿,而整个一星期,我就得靠这点儿钱过活,从星期一早晨到星期六晚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这一点,就像我渴望上天堂一样,脑子里记得一清二楚!
《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这一段内容描写了“我”在房东家里的生活情况,有什么作用?
【答案】突出了“我”的生活贫乏单调,“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渴望上天堂一样”,为后文和米考伯一家结下深厚的友谊做了铺垫。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重点读指定段落,然后概括文本内容和段落内容,进而分析段落在全文构思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一段内容叙述了“我”的生活就是工作赚钱勉强度日,没有人关心“我”,所以“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就像“渴望上天堂一样”,而米考伯一家因为债台高筑的窘境,和“我”同病相怜,这一段内容为后文“我”和米考伯一家互相关心,结下深厚友谊做铺垫。
故答案为:突出了“我”的生活贫乏单调,“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渴望上天堂一样”,为后文和米考伯一家结下深厚的友谊做了铺垫。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②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③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
④“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⑤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⑥“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
⑦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中“我们的家”这称呼主要表现了“我”去米考伯先生家的兴奋。21·世纪*教育网
B.米考伯太太生活很不如意,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但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最终同意;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吃喝享受。
C.第⑤段有关米考伯当过海军军官的叙写,能使读者联想作者参照了自己孩童时期的经历,米考伯夫妇的身上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
D.米考伯太太刻意向“我”介绍米考伯家庭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其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家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是“一个孤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B.第④段写米考伯太太跟“我”谈论现在与她结婚以前的生活比较,表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
C.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能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产生艺术感染力。
8.从节选内容看,“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怎样的?
9.有评论说,狄更斯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塑造的人物属于“扁平人物”。请结合第⑦段中有关米考伯先生的描写,谈谈你对“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的理解。
【答案】6.C
7.D
8.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9.指狄更斯描写米考伯时运用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的方法。例如,写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扁平人物”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识别,记住,但只适合扮演喜剧角色;有人认为“扁平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也有人认为缺乏真实感。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然后归纳。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主要是结合文本理解对“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的理解。先理解题干中词语,“艺术夸张”与“扁平人物”,再结合文本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A.“兴奋”错误,应该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B.“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错误,文中并无此内容。
D.“刻意……”“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错误,并非刻意,同时这句话写出了他们生活极端穷困的现实状况。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错,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而这篇小说通过“我”的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米考伯夫妇一家的生活境遇,是有限视角。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看,“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结合“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从这里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感到同情。结合写米考伯被逼债时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过后又哼着曲子,摆出更为高傲的姿态,写“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挥霍无度、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故答案为: 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⑦段对米考伯先生的描写有“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其中“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这里狄更斯运用了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这些人物能够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扁平人物”:把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称为“扁形人物”。“扁形人物”一般说来,“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故答案为: 指狄更斯描写米考伯时运用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的方法。例如,写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扁平人物”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识别,记住,但只适合扮演喜剧角色;有人认为“扁平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也有人认为缺乏真实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 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自己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是因为我过早地自食其力,米考伯太太弄不清我的年龄呢,还是由于她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总得找个人谈谈,要是没有别的人可谈,哪怕跟双胞胎谈谈也好,这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不过她一开头就对我这么说了,以后在我跟她相处的所有日子里,她一直就是如此。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太太在“我”的面前多次提及她的爸爸妈妈,表现她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丈夫的失望。
B.“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小说通过米考伯太太的话介绍了米考伯先生的现状,表现米考伯夫妇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
C.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而后却“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表现出他债多不愁的心态。
D.本文中,米考伯先生没有正面出场,主要以米考伯太太的诉说和“我”的叙述,从侧面来塑造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
11.小说以“我”来叙述故事有何好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10.A
11.①以“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有关米考伯一家的故事串起来。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③“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我”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把握叙述故事视角的能力。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表现她……对丈夫的失望”错误,文中没有表现米考伯太太“对丈夫的失望”。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人称叙事,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作为叙述者,可以通过“我”的主动剪裁,把米考伯一家的相关情况和故事串联起来,在直接叙事中掺杂个人感想与其他见闻,从而能够强调作者想让读者了解到的他们一家人的特征,突破了直接叙事的线性结构,更灵活生动。此外,“我”不但是旁观的叙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我”到米考伯太太家来借宿,让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同时也会因为“我”对他们的信任、同情而推动情节发展。
故答案为: ①以“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有关米考伯一家的故事串起来。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③“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我”的介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