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2 11:36:1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一)
一、语言表达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二、问答题
2.阅读《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这段对话,分析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两个人分别是什么态度?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3.阅读《复活(节选)》第一部分,概括层次大意。
把聂赫留朵夫领到女监来的副典狱长,显然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时走了过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不在铁栅栏旁边,就问他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聂赫留朵夫擦了擦鼻涕,提起精神,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回答说:
“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
副典狱长沉思了一下。
“嗯,好吧,把她带到这儿来一下也行。”
“马丽雅-卡尔洛夫娜!”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4.《复活》的下面语段中,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内心有何改变?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节选自《复活》)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丝洛娃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她面对聂赫留朵夫,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现在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B.聂赫留朵夫之所以窘态毕露,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C.“吊在自己脖子上的石头”和“不稳定的天平”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此时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意义的思考。
D.聂赫留朵夫所感觉到的玛斯洛娃身上的“同他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指的就是玛斯洛娃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冷漠、鄙夷不屑的态度。
6.玛丝洛娃是文学史上永恒的形象,请结合节选文字分析作品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7.作品题为《复活》,请结合节选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种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8.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段通过玛丝洛娃的回忆,侧面交代了她的悲惨遭遇,比如她的孩子,比如她被赶出家门。
B.从“那事早完了”“没有什么罪可赎的”等表述可知,玛丝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C.从聂赫留朵夫的语言描写中,可见他是真诚悔过,祈求玛丝洛娃的宽恕,人性开始“复活”。
D.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做了深入交谈,了解了玛丝洛娃现在的情况,决心以实际行动赎罪。
9.下面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段通过精彩的语言、神态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把玛丝洛娃的形象刻画得血肉丰满。
B.小说选段通过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简单回顾了当年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一段感情纠葛。
C.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将当年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和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爷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之间身份的巨大差异。
D.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他感到无法同玛丝洛娃接近,因此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
10.结合选段内容,梳理玛丝洛娃见到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过程。
11.玛丝洛娃的“堕落”表现在哪里?应该怎么看待她的堕落?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
(俄)列夫·托尔斯泰
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要么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她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着她,庭长怎样盯着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着她。
她想到许许多多的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已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她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两位姑妈都昐望着聂赫留朵夫回来,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之后,就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加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是因为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又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又奇怪的笑容。
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地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个劲儿地跑着。
“阿姨!卡秋莎阿姨(注)”玛莎喊着,好不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她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下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她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出现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选自《复活》,有删改)
【注释】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但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主要是为了体现聂赫留朵夫带给她的痛苦之深。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因为她完全忘记了他,而是因为她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这说明玛丝洛娃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车厢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了,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中画线部分的风雨描写有力地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和冷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与无助,也暗示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
(2)请以时间顺序概括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发生的变化。
(3)本文第6段对车厢内的聂赫留朵夫和另一个军官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四、语段阅读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面的“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可得岀答案。②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以及后面的“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可得出答案。③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点评】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答案】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感到脸红”,非常羞愧,他始乱终弃,现在想承担后果,补偿过去。玛丝洛娃不愿触及创伤,简短愤恨地对答几句,表现出那段生活对她的伤害之深。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语段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分别是什么态度。阅读相关的语段,找到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有关孩子的语句,分析他们不同的态度。“‘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问起孩子,神态是他“感到脸红”,“脸红”这表明聂赫留朵夫内心非常羞愧,因为他始乱终弃。现在有主动问起孩子的事,表明他想承担后果,补偿过去。“‘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并“气愤地简单回答”孩子死了,“转过眼睛不去看他”这些语言、神态以及动作描写表现出那段生活对玛丝洛娃的伤害之深,她的态度明显表明出她不愿再触及创伤。
故答案为: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感到脸红”,非常羞愧,他始乱终弃,现在想承担后果,补偿过去。玛丝洛娃不愿触及创伤,简短愤恨地对答几句,表现出那段生活对她的伤害之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语段中重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答案】第一部分,以上段落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见玛丝洛娃,迈出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层次大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该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什么作用,据此整合答案。这是节选故事的开端,聂赫留朵夫前来探监玛丝洛娃,想要援救她;“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意识到是他曾经的引诱让这个天真纯洁的乡村少女堕落的,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是一项严重的罪行,希望能够得到玛丝洛娃的宽恕,同时也希望能救赎自己“有罪”的灵魂,探监是他“救赎”之路的第一步。
故答案为:第一部分,以上段落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见玛丝洛娃,迈出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次大意的能力。概括段落层次大意,可以按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折大意。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小说情节的发展讲究的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所以本题应往这方面思考。
4.【答案】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聂赫留朵夫不再只是简单地请求她的宽恕,他还想唤醒玛丝洛娃的本性。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提炼相关信息。本题要求回答: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他内心有何改变?从原文最后一段“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相应文字可以看出:他主动接近她,希望在精神上唤醒她,希望能使她恢复本性。
故答案为: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聂赫留朵夫不再只是简单地请求她的宽恕,他还想唤醒玛丝洛娃的本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答案】5.B
6.正面描写:①心理描写,她认为自己可以从对方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可以看出其风尘女子买笑求财灵魂的堕落。②语言描写,“我当然没有罪”“别舍不得花钱”,她利用男人心里的自责和负罪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③动作描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动作一气呵成的娴熟动作,可见其对金钱的贪婪,精神的堕落和灵魂的麻木。④神态描写,那“微微一笑”,是为了激起对方的同情心和负罪感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急促地瞅”“一会儿瞧瞧”的紧张神情是怕人发现;那“鄙夷不屑”的微笑是想尽可能得些好处的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对方言语及做法的漠视。侧面描写:从聂赫留朵夫的角度表现玛斯洛娃的放荡、贪婪和灵魂的扭曲。“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他对自己救赎行为地质疑侧面写出玛斯洛娃先前的纯洁美好已经荡然无存,而是世俗、贪婪、灵魂丑陋。
7.①“复活”,原意为死而复生,而文本中指的是人的善良、友善、纯洁等美好品质的失而复得,是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回归。②玛斯洛娃变成贪婪、世俗、堕落的风尘女子,聂赫留朵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复活她的灵魂,回归人性的美好和纯真。③救赎玛斯洛娃的过程,也是在救赎聂赫留朵夫自己,是自己的灵魂得以苏醒、自己精神复活、美好人性回归的过程。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此外还有侧面描写和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有深层含义,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深层含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5.B. “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错。根据后文聂赫留朵夫愿意出钱请律师这件事来看,聂赫留朵夫并不是“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故答案为:B。
6.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文章对玛丝洛娃的正面描写有心理描写,如见到再次到监狱中来看她的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想法是“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她已经变得世故而精于算计,看重金钱等财产;甚至不顾廉耻直接要钱“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还有语言描写,如“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这是在博取聂赫留朵夫的同情;“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在引导聂赫留朵夫救她,利用男人心里的自责和负罪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有就是动作描写,她十分有经验的预防着典狱长,“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伸手”“抓”“塞”,这些动作一气呵成,熟练老道,足见她眼里只有金钱,精神已经麻木、堕落。最后是神态描写,她几次微笑,“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她在利用自己的魅力诱惑聂赫留朵夫,让他为她服务;在面对金钱时,“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她对金钱渴望而又急切,甚至忽视了别人在说什么,全神贯注在金钱上。侧面描写是通过聂赫留朵夫的感受来表现的,当玛丝洛娃直接要钱的时候,聂赫留朵夫觉得“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表面玛丝洛娃的灵魂已经被贪婪扭曲;“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聂赫留朵夫的犹豫,恰恰说明玛丝洛娃已经不是他心中当年那个纯洁美好的姑娘,她变得放荡、世俗、贪婪、灵魂丑陋。
7.“复活”在文中指向两个主人公人性、精神、灵魂的“复活”。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美好的女子,而经过了一系列人生的磨难和波折,她已经变得贪婪、世俗、堕落,成了一个风尘女子。文中她见到聂赫留朵夫再次出现,凭着她沦落风尘的看人本领,她立刻知道聂赫留朵夫对她感到愧疚,于是想要利用这一点为自己捞点好处。她先是用妩媚的笑魅惑他,然后提示他为自己请好的律师,还直截了当要钱。而聂赫留朵夫却想要凭借自己的救赎,复活她的灵魂,回归人性的美好和纯真。“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聂赫留朵夫之所以要救玛丝洛娃,是为了赎罪。如果不是当年自己狠心抛弃她,或许她就不会变成这样,因此聂赫留朵夫救玛丝洛娃,其实也是在救赎自己的灵魂。而选文末尾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表明他的精神也在复活。在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自己的灵魂得以苏醒、自己精神复活、美好人性回归。由此可知,标题“复活”,原意为死而复生;而文本中指的是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俩人的善良、友善、纯洁等美好品质的失而复得,是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回归。
【答案】8.B
9.D
10.①意外惊讶或震惊:“您是怎么找到我的?”表明玛丝洛娃在此时此地见到聂赫留朵夫时稍感意外。②怨恨或痛苦:想起了聂赫留朵夫带给自己的那些痛苦经历,心头仍不能释怀。③寻求补偿或安慰:想办法利用聂赫留朵夫,弄点好处,她向聂赫留朵夫提出要十个卢布。④鄙夷不屑:不和聂赫留朵夫握手,感觉聂赫留朵夫的话语真怪:“您的话真怪”。
11.第一问(表现):①自暴自弃,认同自己妓女的身份。几次对聂赫留朵夫表现出妖媚的笑。②把聂赫留朵夫当成她的客人,尽量从他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她要求聂赫留朵夫花大价钱请好律师。第二问(看法):玛丝洛娃的“堕落”其实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她对苦难的过去无法释怀,又改变不了生活的窘况,所以只能靠“堕落”来遮掩。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人物的心理是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应该先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再分析随着情节变化人物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及多角度分析文章深层意蕴的能力。“堕落”的表现需要在文中筛选相关情节作答,第二问需要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作答。
8.B. “玛丝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错,这些都是玛丝洛娃的愤恨之语,恰恰表明她还在耿耿于怀。故答案为:B。
9.D. “他感到无法同玛丝洛娃接近”错,原文是“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故答案为:D。
10.“您是怎么找到我的?”“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找到自己感到惊讶,尤其是自己被关进了牢里,在这样的地方见到身份地位悬殊的旧情人,让她感到意外和震惊;“‘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玛丝洛娃称孩子的死为“谢天谢地”,“气愤”“不去看他”,多次强调“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恰恰表明她无法忘记聂赫留朵夫带给她的那些痛苦和屈辱,她心里并未释怀,还在怨恨他;21网“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玛丝洛娃想要从聂赫留朵夫身上弄些好处,来补偿自己的痛苦,或者是寻求某种安慰,她暗示他上诉要花钱,然后向他要十个卢布;“‘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玛丝洛娃不能原谅聂赫留朵夫,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来见她,并且对他的想法鄙夷不屑,因而分开时不愿跟他握手,还认为他说的话很奇怪。
11.“堕落”的表现:她几次对聂赫留朵夫表现出妖媚的笑,“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这种笑是一个妓女对男人的笑,是想要得到好处的诱惑或博得某种同情的女人的笑。这种“笑”表明她认同自己妓女的身份,变得自暴自弃;她想要从聂赫留朵夫身上得到好处,“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并且暗示他帮助她上诉,请好的律师,“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甚至最后恬不知耻地直接要钱,“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这表明她只是把聂赫留朵夫当做她的客人,自甘堕落。怎样看待她的“堕落”:“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种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因为太痛苦,她不愿意回想过去,但对于苦难由无法释怀,只能依靠“堕落”掩饰内心的痛苦;另外她目前的处境是“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作为底层百姓,她无力改变现状,只好逃避现实,继续靠“堕落”来遮掩。
12.【答案】(1)C
(2)①爱恋。她期盼聂赫留朵夫归来,急切地想要见到聂赫留朵夫。②怨恨。她在列车外淋雨吹风,聂赫留朵夫却在列车上喝酒玩乐,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想以死来报复他。③绝望。从车站回来后,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3)不同:有详有略,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细节,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出现两次“神秘又奇怪的笑容”粗暴地关窗等。
作用:①塑造了聂赫留朵夫的形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错,“视而不见”一词不够准确,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聂赫留朵夫是否看见了玛丝洛娃。故选C。
(2)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节选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注意从时间顺序,总结情感变化,答题时,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第(4)节中“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可知,玛丝洛娃对他的一种爱恋之情;第(9)节中“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可知,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之情;(12)“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可知,表现了她想以死来报复他的心理;第(3)节中“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可知,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彻底的绝望了。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手法及其情节作用的能力。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的外貌描写,两次出现“神秘奇怪的笑容”的神态描写,“粗暴地关窗”的动作描写等,刻画的非常细致。本文是小说,情节作用要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考虑。文章详细的描写聂赫留朵夫,塑造了他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使他变成了“堕落的、定型的自私自利者”的形象;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由怨恨到绝望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爱恋。她期盼聂赫留朵夫归来,急切地想要见到聂赫留朵夫。②怨恨。她在列车外淋雨吹风,聂赫留朵夫却在列车上喝酒玩乐,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想以死来报复他。③绝望。从车站回来后,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⑶ 不同:有详有略,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细节,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出现两次“神秘又奇怪的笑容”粗暴地关窗等。作用:①塑造了聂赫留朵夫的形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⑶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手法及其情节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13.【答案】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浮肿的脸以及她只盯着钱的眼睛,意识到眼前的玛丝洛娃变了,她“已经丧失生命了”,只提供物质帮助解救不了她,需要在精神上唤醒她。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中通过“紧盯”这个动词可以看出玛丝洛娃眼中在乎的只有钞票,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不是聂赫留朵夫以前认识的那个天真无邪、充满梦想的他爱着的姑娘了。玛丝洛娃已经从面貌到精神上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所以聂赫留朵夫意识到玛丝洛娃“已经丧失生命了”,所以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
故答案为: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浮肿的脸以及她只盯着钱的眼睛,意识到眼前的玛丝洛娃变了,她“已经丧失生命了”,只提供物质帮助解救不了她,需要在精神上唤醒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进阶测验(一)
一、语言表达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面的“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可得岀答案。②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以及后面的“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可得出答案。③处,根据前面的“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我国的一些专家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由心理问题造成的
【点评】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二、问答题
2.阅读《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这段对话,分析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两个人分别是什么态度?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答案】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感到脸红”,非常羞愧,他始乱终弃,现在想承担后果,补偿过去。玛丝洛娃不愿触及创伤,简短愤恨地对答几句,表现出那段生活对她的伤害之深。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语段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分别是什么态度。阅读相关的语段,找到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有关孩子的语句,分析他们不同的态度。“‘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问起孩子,神态是他“感到脸红”,“脸红”这表明聂赫留朵夫内心非常羞愧,因为他始乱终弃。现在有主动问起孩子的事,表明他想承担后果,补偿过去。“‘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并“气愤地简单回答”孩子死了,“转过眼睛不去看他”这些语言、神态以及动作描写表现出那段生活对玛丝洛娃的伤害之深,她的态度明显表明出她不愿再触及创伤。
故答案为:聂赫留朵夫向她问起孩子,“感到脸红”,非常羞愧,他始乱终弃,现在想承担后果,补偿过去。玛丝洛娃不愿触及创伤,简短愤恨地对答几句,表现出那段生活对她的伤害之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语段中重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阅读《复活(节选)》第一部分,概括层次大意。
把聂赫留朵夫领到女监来的副典狱长,显然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时走了过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不在铁栅栏旁边,就问他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聂赫留朵夫擦了擦鼻涕,提起精神,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回答说:
“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
副典狱长沉思了一下。
“嗯,好吧,把她带到这儿来一下也行。”
“马丽雅-卡尔洛夫娜!”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答案】第一部分,以上段落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见玛丝洛娃,迈出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小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层次大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该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什么作用,据此整合答案。这是节选故事的开端,聂赫留朵夫前来探监玛丝洛娃,想要援救她;“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意识到是他曾经的引诱让这个天真纯洁的乡村少女堕落的,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是一项严重的罪行,希望能够得到玛丝洛娃的宽恕,同时也希望能救赎自己“有罪”的灵魂,探监是他“救赎”之路的第一步。
故答案为:第一部分,以上段落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见玛丝洛娃,迈出自我救赎的第一步。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次大意的能力。概括段落层次大意,可以按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折大意。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小说情节的发展讲究的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所以本题应往这方面思考。
4.《复活》的下面语段中,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内心有何改变?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答案】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聂赫留朵夫不再只是简单地请求她的宽恕,他还想唤醒玛丝洛娃的本性。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提炼相关信息。本题要求回答: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他内心有何改变?从原文最后一段“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相应文字可以看出:他主动接近她,希望在精神上唤醒她,希望能使她恢复本性。
故答案为: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聂赫留朵夫不再只是简单地请求她的宽恕,他还想唤醒玛丝洛娃的本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节选自《复活》)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丝洛娃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她面对聂赫留朵夫,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现在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B.聂赫留朵夫之所以窘态毕露,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C.“吊在自己脖子上的石头”和“不稳定的天平”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此时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意义的思考。
D.聂赫留朵夫所感觉到的玛斯洛娃身上的“同他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指的就是玛斯洛娃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冷漠、鄙夷不屑的态度。
6.玛丝洛娃是文学史上永恒的形象,请结合节选文字分析作品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7.作品题为《复活》,请结合节选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5.B
6.正面描写:①心理描写,她认为自己可以从对方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可以看出其风尘女子买笑求财灵魂的堕落。②语言描写,“我当然没有罪”“别舍不得花钱”,她利用男人心里的自责和负罪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③动作描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动作一气呵成的娴熟动作,可见其对金钱的贪婪,精神的堕落和灵魂的麻木。④神态描写,那“微微一笑”,是为了激起对方的同情心和负罪感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急促地瞅”“一会儿瞧瞧”的紧张神情是怕人发现;那“鄙夷不屑”的微笑是想尽可能得些好处的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对方言语及做法的漠视。侧面描写:从聂赫留朵夫的角度表现玛斯洛娃的放荡、贪婪和灵魂的扭曲。“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他对自己救赎行为地质疑侧面写出玛斯洛娃先前的纯洁美好已经荡然无存,而是世俗、贪婪、灵魂丑陋。
7.①“复活”,原意为死而复生,而文本中指的是人的善良、友善、纯洁等美好品质的失而复得,是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回归。②玛斯洛娃变成贪婪、世俗、堕落的风尘女子,聂赫留朵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复活她的灵魂,回归人性的美好和纯真。③救赎玛斯洛娃的过程,也是在救赎聂赫留朵夫自己,是自己的灵魂得以苏醒、自己精神复活、美好人性回归的过程。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此外还有侧面描写和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有深层含义,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深层含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5.B. “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错。根据后文聂赫留朵夫愿意出钱请律师这件事来看,聂赫留朵夫并不是“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故答案为:B。
6.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文章对玛丝洛娃的正面描写有心理描写,如见到再次到监狱中来看她的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想法是“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她已经变得世故而精于算计,看重金钱等财产;甚至不顾廉耻直接要钱“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还有语言描写,如“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这是在博取聂赫留朵夫的同情;“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在引导聂赫留朵夫救她,利用男人心里的自责和负罪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有就是动作描写,她十分有经验的预防着典狱长,“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伸手”“抓”“塞”,这些动作一气呵成,熟练老道,足见她眼里只有金钱,精神已经麻木、堕落。最后是神态描写,她几次微笑,“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她在利用自己的魅力诱惑聂赫留朵夫,让他为她服务;在面对金钱时,“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她对金钱渴望而又急切,甚至忽视了别人在说什么,全神贯注在金钱上。侧面描写是通过聂赫留朵夫的感受来表现的,当玛丝洛娃直接要钱的时候,聂赫留朵夫觉得“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表面玛丝洛娃的灵魂已经被贪婪扭曲;“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聂赫留朵夫的犹豫,恰恰说明玛丝洛娃已经不是他心中当年那个纯洁美好的姑娘,她变得放荡、世俗、贪婪、灵魂丑陋。
7.“复活”在文中指向两个主人公人性、精神、灵魂的“复活”。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美好的女子,而经过了一系列人生的磨难和波折,她已经变得贪婪、世俗、堕落,成了一个风尘女子。文中她见到聂赫留朵夫再次出现,凭着她沦落风尘的看人本领,她立刻知道聂赫留朵夫对她感到愧疚,于是想要利用这一点为自己捞点好处。她先是用妩媚的笑魅惑他,然后提示他为自己请好的律师,还直截了当要钱。而聂赫留朵夫却想要凭借自己的救赎,复活她的灵魂,回归人性的美好和纯真。“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聂赫留朵夫之所以要救玛丝洛娃,是为了赎罪。如果不是当年自己狠心抛弃她,或许她就不会变成这样,因此聂赫留朵夫救玛丝洛娃,其实也是在救赎自己的灵魂。而选文末尾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表明他的精神也在复活。在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自己的灵魂得以苏醒、自己精神复活、美好人性回归。由此可知,标题“复活”,原意为死而复生;而文本中指的是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俩人的善良、友善、纯洁等美好品质的失而复得,是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回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种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8.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段通过玛丝洛娃的回忆,侧面交代了她的悲惨遭遇,比如她的孩子,比如她被赶出家门。
B.从“那事早完了”“没有什么罪可赎的”等表述可知,玛丝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C.从聂赫留朵夫的语言描写中,可见他是真诚悔过,祈求玛丝洛娃的宽恕,人性开始“复活”。
D.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做了深入交谈,了解了玛丝洛娃现在的情况,决心以实际行动赎罪。
9.下面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段通过精彩的语言、神态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把玛丝洛娃的形象刻画得血肉丰满。
B.小说选段通过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简单回顾了当年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一段感情纠葛。
C.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将当年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和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爷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之间身份的巨大差异。
D.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他感到无法同玛丝洛娃接近,因此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
10.结合选段内容,梳理玛丝洛娃见到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过程。
11.玛丝洛娃的“堕落”表现在哪里?应该怎么看待她的堕落?
【答案】8.B
9.D
10.①意外惊讶或震惊:“您是怎么找到我的?”表明玛丝洛娃在此时此地见到聂赫留朵夫时稍感意外。②怨恨或痛苦:想起了聂赫留朵夫带给自己的那些痛苦经历,心头仍不能释怀。③寻求补偿或安慰:想办法利用聂赫留朵夫,弄点好处,她向聂赫留朵夫提出要十个卢布。④鄙夷不屑:不和聂赫留朵夫握手,感觉聂赫留朵夫的话语真怪:“您的话真怪”。
11.第一问(表现):①自暴自弃,认同自己妓女的身份。几次对聂赫留朵夫表现出妖媚的笑。②把聂赫留朵夫当成她的客人,尽量从他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她要求聂赫留朵夫花大价钱请好律师。第二问(看法):玛丝洛娃的“堕落”其实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她对苦难的过去无法释怀,又改变不了生活的窘况,所以只能靠“堕落”来遮掩。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人物的心理是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应该先梳理情节发展过程,再分析随着情节变化人物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注意文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及多角度分析文章深层意蕴的能力。“堕落”的表现需要在文中筛选相关情节作答,第二问需要结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作答。
8.B. “玛丝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错,这些都是玛丝洛娃的愤恨之语,恰恰表明她还在耿耿于怀。故答案为:B。
9.D. “他感到无法同玛丝洛娃接近”错,原文是“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故答案为:D。
10.“您是怎么找到我的?”“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找到自己感到惊讶,尤其是自己被关进了牢里,在这样的地方见到身份地位悬殊的旧情人,让她感到意外和震惊;“‘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玛丝洛娃称孩子的死为“谢天谢地”,“气愤”“不去看他”,多次强调“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恰恰表明她无法忘记聂赫留朵夫带给她的那些痛苦和屈辱,她心里并未释怀,还在怨恨他;21网“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玛丝洛娃想要从聂赫留朵夫身上弄些好处,来补偿自己的痛苦,或者是寻求某种安慰,她暗示他上诉要花钱,然后向他要十个卢布;“‘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玛丝洛娃不能原谅聂赫留朵夫,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来见她,并且对他的想法鄙夷不屑,因而分开时不愿跟他握手,还认为他说的话很奇怪。
11.“堕落”的表现:她几次对聂赫留朵夫表现出妖媚的笑,“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这种笑是一个妓女对男人的笑,是想要得到好处的诱惑或博得某种同情的女人的笑。这种“笑”表明她认同自己妓女的身份,变得自暴自弃;她想要从聂赫留朵夫身上得到好处,“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并且暗示他帮助她上诉,请好的律师,“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甚至最后恬不知耻地直接要钱,“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这表明她只是把聂赫留朵夫当做她的客人,自甘堕落。怎样看待她的“堕落”:“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种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因为太痛苦,她不愿意回想过去,但对于苦难由无法释怀,只能依靠“堕落”掩饰内心的痛苦;另外她目前的处境是“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作为底层百姓,她无力改变现状,只好逃避现实,继续靠“堕落”来遮掩。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
(俄)列夫·托尔斯泰
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要么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她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着她,庭长怎样盯着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着她。
她想到许许多多的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已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她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两位姑妈都昐望着聂赫留朵夫回来,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之后,就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加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是因为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又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又奇怪的笑容。
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地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个劲儿地跑着。
“阿姨!卡秋莎阿姨(注)”玛莎喊着,好不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她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下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她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出现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选自《复活》,有删改)
【注释】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但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主要是为了体现聂赫留朵夫带给她的痛苦之深。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因为她完全忘记了他,而是因为她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这说明玛丝洛娃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车厢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了,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中画线部分的风雨描写有力地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和冷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与无助,也暗示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
(2)请以时间顺序概括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发生的变化。
(3)本文第6段对车厢内的聂赫留朵夫和另一个军官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1)C
(2)①爱恋。她期盼聂赫留朵夫归来,急切地想要见到聂赫留朵夫。②怨恨。她在列车外淋雨吹风,聂赫留朵夫却在列车上喝酒玩乐,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想以死来报复他。③绝望。从车站回来后,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3)不同:有详有略,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细节,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出现两次“神秘又奇怪的笑容”粗暴地关窗等。
作用:①塑造了聂赫留朵夫的形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错,“视而不见”一词不够准确,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聂赫留朵夫是否看见了玛丝洛娃。故选C。
(2)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节选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注意从时间顺序,总结情感变化,答题时,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第(4)节中“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可知,玛丝洛娃对他的一种爱恋之情;第(9)节中“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可知,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之情;(12)“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可知,表现了她想以死来报复他的心理;第(3)节中“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可知,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彻底的绝望了。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手法及其情节作用的能力。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的外貌描写,两次出现“神秘奇怪的笑容”的神态描写,“粗暴地关窗”的动作描写等,刻画的非常细致。本文是小说,情节作用要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考虑。文章详细的描写聂赫留朵夫,塑造了他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使他变成了“堕落的、定型的自私自利者”的形象;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由怨恨到绝望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爱恋。她期盼聂赫留朵夫归来,急切地想要见到聂赫留朵夫。②怨恨。她在列车外淋雨吹风,聂赫留朵夫却在列车上喝酒玩乐,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想以死来报复他。③绝望。从车站回来后,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⑶ 不同:有详有略,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细节,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出现两次“神秘又奇怪的笑容”粗暴地关窗等。作用:①塑造了聂赫留朵夫的形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⑶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手法及其情节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四、语段阅读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浮肿的脸以及她只盯着钱的眼睛,意识到眼前的玛丝洛娃变了,她“已经丧失生命了”,只提供物质帮助解救不了她,需要在精神上唤醒她。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
【解析】【分析】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中通过“紧盯”这个动词可以看出玛丝洛娃眼中在乎的只有钞票,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不是聂赫留朵夫以前认识的那个天真无邪、充满梦想的他爱着的姑娘了。玛丝洛娃已经从面貌到精神上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所以聂赫留朵夫意识到玛丝洛娃“已经丧失生命了”,所以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
故答案为: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浮肿的脸以及她只盯着钱的眼睛,意识到眼前的玛丝洛娃变了,她“已经丧失生命了”,只提供物质帮助解救不了她,需要在精神上唤醒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