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老人与海》进阶测试(二)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一句是( )
A.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B.3D电视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还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C.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2.下列对小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的结构框架,内容的简化使小说的节奏性极强,其中有明丽、恬静而雅致的景色描写,也有豪华而壮观的抒情段落。
B.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C.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
D.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3.依次填入下文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鲨鱼飞快地 船后边鲨鱼的头 水面,脊背也正在 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②他把那根棍子举到不能再高的地方,结结实实地 了它一下鲨鱼慢慢吞吞地把一块鱼肉撕掉,然后从死鱼身上 下去了
A.逼近 伸出 露 揍 滑 B.靠近 伸出 伸 打 掉
C.靠近 露出 高 敲 溜 D.逼近 露出 挺 砸 沉
二、语言表达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
新华网 2011年6月17日电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13届欧内斯特·海明威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海明威研究专家桑德拉·斯帕尼尔17日宣布,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
作为海明威书信集编辑工作负责人之一,斯帕尼尔对媒体说:“通过艰苦的工作,我们从世界各地共收集了6000多封海明威书写的信件。”这些信件覆盖的时间从1907年到1922年,其中记录了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他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医院。在那里,他与一名年轻女护士相恋。另外,书信中还提到海明威在20世纪20年代初与首任妻子哈德利·理查森的婚姻。
斯帕尼尔说,海明威的书信集计划出版18集,这是第一集。通过这些书信,读者会发现海明威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而这是许多人所不了解的。
三、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去那边看看!”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
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
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
5.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6.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们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
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
有时候它迷失了那气味。但是它总会重新嗅到,或者就嗅到那么一点儿,它就飞快地使劲跟上。它是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除了它的上下颚。它的背部和剑鱼的一般蓝,肚子是银色的,鱼皮光滑而漂亮。它长得和剑鱼一般,除了它那张正紧闭着的大嘴,它眼下就在水面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脊鳍像刀子般划破水面,一点也不抖动。在这紧闭着的双唇里面,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着。它们和大多数鲨鱼的不同,不是一般的金字塔形的。它们像爪子般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它们几乎跟这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边都有刀片般锋利的切口。这种鱼生就拿海里所有的鱼当食料,它们游得那么快,那么壮健,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它闻到了这新鲜的血腥气,此刻正加快了速度,蓝色的脊鳍划破了水面。
老人看见它在游来,看出这是条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准备好了鱼叉,系紧了绳子,一面注视着鲨鱼向前游来。绳子短了,缺了他割下用来绑鱼的那一截。
老人此刻头脑清醒,正常,充满了决心,但并不抱着多少希望。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他注视着正在遇近的鲨鱼,抽空朝那条大鱼望上一眼。这简直等于是一场梦,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来袭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弄死它。剑齿鲨①,他想,你它妈交上坏运啦。
鲨鱼飞速地逼近船梢,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候,他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进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实在是并不存在的。只有那沉重、尖锐的蓝色脑袋,两只大眼睛和那嘎吱作响、吞噬一切的突出的两颚。可是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把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
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眼睛里已经没有生气了,跟着它又翻了个身,自行缠上了两道绳子。老人知道这鲨鱼快死了,但它还是不肯认输。它这时肚皮朝上,尾巴扑打着,两颚嘎哇作响,像一条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它的尾巴把水拍打得泛出白色,四分之三的身体露出在水面上,这时绳子给绷紧了,抖了一下,啪地断了。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片刻,老人紧盯着它。然后它慢慢地沉下去了。
“它吃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出声来。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那么许多绳子,他想,而且现在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其他鲨鱼也会来的。
他不忍心再朝这死鱼看上一眼,因为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鱼挨到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象自己挨到袭击一样。
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可是我杀死了这条袭击我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剑齿鲨。天知道,我见过一些大的。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鱼叉也没有。这条剑齿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
“别想啦,老家伙,”他说出声来。“顺着这航线行驶,事到临头再对付吧。”但是我一定要想,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个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可会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他想。任何人都做得到。但是,你可以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没出过毛病,除了有一次在游水时踩着了一条海鳐鱼、被它扎了一下,小腿麻痹了,痛得真受不了。
“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他很清楚,等他驶进了海流的中部,会发生什么事。可是眼下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有办法,”他说出声来。“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桨的把子上。”
于是他胳肢窝里挟着舵柄,一只脚踩住了帆脚索,就这样办了。
“行了,”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没有武器的了。”
这时风刮得强劲些了,他顺利地航行着。他只顾盯着鱼的上半身,恢复了一点儿希望。
不抱希望才蠢哪,他想。再说,我认为这是一桩罪过。别想罪过了,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
(摘自《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
注:①剑齿鲨:当地人对灰鲭鲨的俗称。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渔夫捕获大马林鱼返航途中,马林鱼浓浓的血腥味引来了许多凶狠庞大的鲨鱼,老人用尽船上所有的器具与鲨鱼奋力一搏并取得了胜利。
B.“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进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个细节描写,刻画出老渔夫冷静、残暴性格。
C.和剑齿鲨搏斗之后,小说写到了老人的心理,目的是让读者看到老人的内心,他有过后悔和自责,但最终战胜自己,从彷徨畏惧走向坚定勇敢。
D.“一个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渔夫的生活信念,在他身上,体现了勇于面对困难、逆境的“硬汉”性格。
9.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结构单纯,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鲜明;文中出场的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人,情节也主要围绕他与鲨鱼搏斗而展开。
B.选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不少地方都极力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其目的是烘托出圣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C.海明威善于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将作者、主人公、读者三方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多次直接表露情感。
D.冷静、隐忍的叙述语言和极富张力的叙述节奏融为一体,构成了意义丰富的文本阐释空间,读来不仅震撼心灵,而且引发人们的多样理性思考。
10.选文为了塑造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形象,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独白,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1.“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为此,班级拟出一期《老人与海》专栏,需要“故事梗概”内容,请你依据海明威的原著,拟写相关内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
【解析】【分析】D项,只有一个谓语“塑造”,故本句是单句,不是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辨别句式类型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句式的基本知识,答题时认真判断每个选项。
2.【答案】B
【知识点】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老人与海
【解析】【分析】老人的自言自语为其心理活动的外露,作者对其寄予同情也不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3.【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老人与海
【解析】【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仔细揣摩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4.【答案】海明威早年书信集将出版。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极其简要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并表达出来。准确、全面、表述清楚是压缩语段的关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压缩,解答本题,可从新闻导语部分入手进行概括,即人物+事件。从“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可知人物和事件,人物:海明威;事件:早年书信集将出版。然后据此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海明威早年书信集将出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答案】5.C
6.①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粼粼波光比作碎银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库中水波涌动时泛起无数白色光点的情景。
7.①句式节奏不同:改句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句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现“大伯”的情态。②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我”“大山”组成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浓;原句用“对着我”“对着大山”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大伯”心情的畅快。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5.文章中的问句:“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问号表示一般疑问。A项,“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问号表示反问。B项,“……于我何损?”问号表示反问。C项,“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问号表示一般疑问。D项,“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问号表示选择疑问。分析可知,C项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故选C。
6.“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粼粼的波光与碎银子的光亮有相似性,把水库水面的波光比喻为碎银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库中水波涌动时泛起无数白色光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此景象的喜爱之情。
7.①原句“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运用短句,节奏感强,有助于表达大伯爽朗的性格,喜悦的心情。改句没有这个表达效果。②原句把“对着我”“对着大山”单独成句,突出了说话的对象:大伯的美好生活来自大山,大伯是要跟“我”表达他的喜悦心情的。改句是一个长句,不能突出这两点。
【答案】8.D
9.C
10.①忠实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使圣地亚哥坚毅、勇敢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②表达了对老渔夫永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1.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但不服输。终于在三天两夜的搏斗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返回途中鲨鱼抢夺他的战利品,老人经过五次激烈的搏斗,只拖回一副鱼骨架。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可在文中找到人物独白,分析对于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筛选概括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先阅读并理解文本,梳理小说情节,再组织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8.A.“并取得了胜利”说法有误,由原著可知,最终老人的马林鱼全被鲨鱼吃了,所以不能说取得了胜利。B.“刻画出老渔夫冷静、残暴性格”说法有误。这个细节说明老渔夫勇猛,不能说老渔夫性格残暴。C.“从彷徨畏惧走向坚定勇敢”说法有误,“畏惧”用词不当,老人有过彷徨、后悔,但没有畏惧过鲨鱼的袭击。故答案为:D。
9.C.“而且多次直接表露情感”说法有误,句子主语是“海明威”,他是一个冷静的叙述者,基本没有直接表达情感,文中的情感都是老人的,作者是间接表达情感。故答案为:C。
10.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用语言毫无隐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方便读者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使读者能从灵魂深处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又也没有。这条剑齿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不抱希望才蠢哪,他想。再说,我认为这是一桩罪过。别想罪过了,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真实记录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再现他与鲨鱼搏斗过程中的内心世界。通过内心独白可以看到圣地亚哥内心也曾出现过消极心态,但是积极心态始终占据了上风。使圣地亚哥坚毅、勇敢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表现了圣地亚哥不被强敌压倒的坚强内心,塑造出老人硬汉的性格,表现出圣地亚哥在困难面前不胆怯、勇于挑战、自信、自强、决不屈服的硬汉作风。表达了对老渔夫永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1.《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五次激烈的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老人与海》进阶测试(二)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一句是( )
A.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B.3D电视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还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C.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答案】D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
【解析】【分析】D项,只有一个谓语“塑造”,故本句是单句,不是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辨别句式类型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句式的基本知识,答题时认真判断每个选项。
2.下列对小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的结构框架,内容的简化使小说的节奏性极强,其中有明丽、恬静而雅致的景色描写,也有豪华而壮观的抒情段落。
B.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C.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
D.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答案】B
【知识点】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老人与海
【解析】【分析】老人的自言自语为其心理活动的外露,作者对其寄予同情也不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3.依次填入下文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鲨鱼飞快地 船后边鲨鱼的头 水面,脊背也正在 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②他把那根棍子举到不能再高的地方,结结实实地 了它一下鲨鱼慢慢吞吞地把一块鱼肉撕掉,然后从死鱼身上 下去了
A.逼近 伸出 露 揍 滑 B.靠近 伸出 伸 打 掉
C.靠近 露出 高 敲 溜 D.逼近 露出 挺 砸 沉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老人与海
【解析】【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仔细揣摩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二、语言表达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
新华网 2011年6月17日电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13届欧内斯特·海明威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海明威研究专家桑德拉·斯帕尼尔17日宣布,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
作为海明威书信集编辑工作负责人之一,斯帕尼尔对媒体说:“通过艰苦的工作,我们从世界各地共收集了6000多封海明威书写的信件。”这些信件覆盖的时间从1907年到1922年,其中记录了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他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医院。在那里,他与一名年轻女护士相恋。另外,书信中还提到海明威在20世纪20年代初与首任妻子哈德利·理查森的婚姻。
斯帕尼尔说,海明威的书信集计划出版18集,这是第一集。通过这些书信,读者会发现海明威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而这是许多人所不了解的。
【答案】海明威早年书信集将出版。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极其简要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并表达出来。准确、全面、表述清楚是压缩语段的关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压缩,解答本题,可从新闻导语部分入手进行概括,即人物+事件。从“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可知人物和事件,人物:海明威;事件:早年书信集将出版。然后据此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海明威早年书信集将出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三、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去那边看看!”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
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
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
5.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6.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5.C
6.①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粼粼波光比作碎银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库中水波涌动时泛起无数白色光点的情景。
7.①句式节奏不同:改句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句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现“大伯”的情态。②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我”“大山”组成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浓;原句用“对着我”“对着大山”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大伯”心情的畅快。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5.文章中的问句:“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问号表示一般疑问。A项,“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问号表示反问。B项,“……于我何损?”问号表示反问。C项,“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问号表示一般疑问。D项,“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问号表示选择疑问。分析可知,C项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故选C。
6.“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粼粼的波光与碎银子的光亮有相似性,把水库水面的波光比喻为碎银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库中水波涌动时泛起无数白色光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此景象的喜爱之情。
7.①原句“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运用短句,节奏感强,有助于表达大伯爽朗的性格,喜悦的心情。改句没有这个表达效果。②原句把“对着我”“对着大山”单独成句,突出了说话的对象:大伯的美好生活来自大山,大伯是要跟“我”表达他的喜悦心情的。改句是一个长句,不能突出这两点。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们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
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
有时候它迷失了那气味。但是它总会重新嗅到,或者就嗅到那么一点儿,它就飞快地使劲跟上。它是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除了它的上下颚。它的背部和剑鱼的一般蓝,肚子是银色的,鱼皮光滑而漂亮。它长得和剑鱼一般,除了它那张正紧闭着的大嘴,它眼下就在水面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脊鳍像刀子般划破水面,一点也不抖动。在这紧闭着的双唇里面,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着。它们和大多数鲨鱼的不同,不是一般的金字塔形的。它们像爪子般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它们几乎跟这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边都有刀片般锋利的切口。这种鱼生就拿海里所有的鱼当食料,它们游得那么快,那么壮健,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它闻到了这新鲜的血腥气,此刻正加快了速度,蓝色的脊鳍划破了水面。
老人看见它在游来,看出这是条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准备好了鱼叉,系紧了绳子,一面注视着鲨鱼向前游来。绳子短了,缺了他割下用来绑鱼的那一截。
老人此刻头脑清醒,正常,充满了决心,但并不抱着多少希望。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他注视着正在遇近的鲨鱼,抽空朝那条大鱼望上一眼。这简直等于是一场梦,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来袭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弄死它。剑齿鲨①,他想,你它妈交上坏运啦。
鲨鱼飞速地逼近船梢,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背部正在出水,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候,他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进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实在是并不存在的。只有那沉重、尖锐的蓝色脑袋,两只大眼睛和那嘎吱作响、吞噬一切的突出的两颚。可是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把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
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眼睛里已经没有生气了,跟着它又翻了个身,自行缠上了两道绳子。老人知道这鲨鱼快死了,但它还是不肯认输。它这时肚皮朝上,尾巴扑打着,两颚嘎哇作响,像一条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它的尾巴把水拍打得泛出白色,四分之三的身体露出在水面上,这时绳子给绷紧了,抖了一下,啪地断了。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片刻,老人紧盯着它。然后它慢慢地沉下去了。
“它吃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出声来。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那么许多绳子,他想,而且现在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其他鲨鱼也会来的。
他不忍心再朝这死鱼看上一眼,因为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鱼挨到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象自己挨到袭击一样。
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可是我杀死了这条袭击我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剑齿鲨。天知道,我见过一些大的。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鱼叉也没有。这条剑齿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
“别想啦,老家伙,”他说出声来。“顺着这航线行驶,事到临头再对付吧。”但是我一定要想,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个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可会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他想。任何人都做得到。但是,你可以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没出过毛病,除了有一次在游水时踩着了一条海鳐鱼、被它扎了一下,小腿麻痹了,痛得真受不了。
“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他很清楚,等他驶进了海流的中部,会发生什么事。可是眼下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有办法,”他说出声来。“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桨的把子上。”
于是他胳肢窝里挟着舵柄,一只脚踩住了帆脚索,就这样办了。
“行了,”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没有武器的了。”
这时风刮得强劲些了,他顺利地航行着。他只顾盯着鱼的上半身,恢复了一点儿希望。
不抱希望才蠢哪,他想。再说,我认为这是一桩罪过。别想罪过了,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
(摘自《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
注:①剑齿鲨:当地人对灰鲭鲨的俗称。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渔夫捕获大马林鱼返航途中,马林鱼浓浓的血腥味引来了许多凶狠庞大的鲨鱼,老人用尽船上所有的器具与鲨鱼奋力一搏并取得了胜利。
B.“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进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个细节描写,刻画出老渔夫冷静、残暴性格。
C.和剑齿鲨搏斗之后,小说写到了老人的心理,目的是让读者看到老人的内心,他有过后悔和自责,但最终战胜自己,从彷徨畏惧走向坚定勇敢。
D.“一个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渔夫的生活信念,在他身上,体现了勇于面对困难、逆境的“硬汉”性格。
9.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结构单纯,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鲜明;文中出场的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人,情节也主要围绕他与鲨鱼搏斗而展开。
B.选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不少地方都极力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其目的是烘托出圣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C.海明威善于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将作者、主人公、读者三方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多次直接表露情感。
D.冷静、隐忍的叙述语言和极富张力的叙述节奏融为一体,构成了意义丰富的文本阐释空间,读来不仅震撼心灵,而且引发人们的多样理性思考。
10.选文为了塑造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形象,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独白,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1.“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为此,班级拟出一期《老人与海》专栏,需要“故事梗概”内容,请你依据海明威的原著,拟写相关内容。
【答案】8.D
9.C
10.①忠实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使圣地亚哥坚毅、勇敢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②表达了对老渔夫永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1.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但不服输。终于在三天两夜的搏斗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返回途中鲨鱼抢夺他的战利品,老人经过五次激烈的搏斗,只拖回一副鱼骨架。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可在文中找到人物独白,分析对于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筛选概括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先阅读并理解文本,梳理小说情节,再组织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8.A.“并取得了胜利”说法有误,由原著可知,最终老人的马林鱼全被鲨鱼吃了,所以不能说取得了胜利。B.“刻画出老渔夫冷静、残暴性格”说法有误。这个细节说明老渔夫勇猛,不能说老渔夫性格残暴。C.“从彷徨畏惧走向坚定勇敢”说法有误,“畏惧”用词不当,老人有过彷徨、后悔,但没有畏惧过鲨鱼的袭击。故答案为:D。
9.C.“而且多次直接表露情感”说法有误,句子主语是“海明威”,他是一个冷静的叙述者,基本没有直接表达情感,文中的情感都是老人的,作者是间接表达情感。故答案为:C。
10.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用语言毫无隐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方便读者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使读者能从灵魂深处去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他想。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到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又也没有。这条剑齿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不抱希望才蠢哪,他想。再说,我认为这是一桩罪过。别想罪过了,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真实记录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再现他与鲨鱼搏斗过程中的内心世界。通过内心独白可以看到圣地亚哥内心也曾出现过消极心态,但是积极心态始终占据了上风。使圣地亚哥坚毅、勇敢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表现了圣地亚哥不被强敌压倒的坚强内心,塑造出老人硬汉的性格,表现出圣地亚哥在困难面前不胆怯、勇于挑战、自信、自强、决不屈服的硬汉作风。表达了对老渔夫永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1.《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五次激烈的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