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分数乘整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 点难 点 重点:经历学习探索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法指 导 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学具
通案 个案
一、 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1.口答列式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 计算: ++= 二、 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算理、算法。1. 学生自主解决例1的问题。(1)出示例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答。 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操作理解,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3个。——列式: ++或 ×3 指出: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2)提问: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3 =++====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 基本练习。(做一做 1、2)订正时借助×8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说明:像6×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与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是一样的。三、围绕重点,分层练习1. 填空(1)+++=( )×( ) =( )(2)×2=( ) +( )=( )2. 计算 ×6 ×9 21×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练习一第1、2、3题。
课堂检测 1、计算,并注意简算。×4 ×6 21×2、一袋面粉重3千克,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课 题 分数乘分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
通案 个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算理和算法。1、借助例3,探究意义、算理和算法(1)出示要解决的情境及问题:例3(2)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是求什么?怎么列式?(3)学生用自己的长方形纸小组合作探究×的算理和算法。(4)小组汇报研究结果。(5)求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是求什么?怎么列式?(6)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此问题。(7)老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8)学生讨论:分数乘分数怎么计算?(9)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借助例4,巩固算法,梳理计算方法,明确简便算法(1)提问: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2)学生独立计算。(3)交流算法,提醒: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3. 基本练习 (P4做一做) (1)第1题,学生口答。(2)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图说算式的含义,再计算。(3)第3题,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二、反馈提高,巩固计算1、 折一折、涂一涂 × ×2、P5“做一做”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四、作业:练习一4、6、7。
课堂检测 计算下列各题,先想一想要注意什么× × × ×
教学反思
课 题 小数乘分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掌握小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3、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重 点难 点 正确计算整数、分数、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法指 导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4 ×6 21×× × ×二、自主探究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1、借助例5探究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要解决的情境及问题:例5(2)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是求什么?怎么列式?(3)指名板演,其他生独立在本上做。(4)交流做法。(5)小结: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6)学生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7)汇报交流做法。a、把小数化成分数。b、把分数化成小数。c、小数和分数的分母直接约分。(8)总结:小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算,不能约分的小数化成分数或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三、反馈提高,巩固计算1、做P8“做一做”。2、解决问题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怎样算简便?五、作业:练习二1、4。
课堂检测 计算下列各题。×2 × ×7.8×0.36 ×6 ×0.3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