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10: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鸟的天堂
第七单元 第23课
第一课时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你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在你心中你觉得怎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鸟的天堂”?
新课导入
巴金简介
巴金简介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0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憩园》,中篇小说《新生》等。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背景介绍
鸟的天堂简介
桨 榕 纠 耀 桩 涨
zhuāng
xiá
塔 梢 暇 眉 抛
jiǎng
róng
jiū
shāo
生字识记

zhǎng
méi
pāo
yào
多音字学习

yìng
yīng
应接不暇
应当 应该

zhǎng
zhàng
涨潮
头昏脑涨
辨析
字歌
点头应(yīng)允,像应(yìng)声虫。
请求应(yìng)用,无人应(yīng)声。
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
“价格提高”时,读zhǎng,如,涨价、涨潮;在表示“体积增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g,如,头昏脑涨、钱花涨了。
多音字学习

jìn
jīn
禁止 禁令
禁受 情不自禁
运用
辨析
在表示“禁受,受得住,耐用”和“忍耐”的意思的时候读jīn,如情不自禁;在表示“不许,制止”的意思的时候读jìn,如严禁,门禁等。
看到这美丽的花儿,小芳情不自禁(jīn)地伸出手,但看到一旁“禁(jìn)止攀折”的告牌,她又乖乖缩回了手。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酬不过来。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词语解释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多。
留 恋:舍不得离开。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的是“天堂”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整体感知
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的?
整体感知
按照游览时间的顺序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大榕树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群鸟欢闹的景象。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榕树?圈点勾画出表现榕树特点的词句。
课文研读
(一)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树占地面积很大,的确是太大了。)
课文研读
从划线部分,你体会到什么?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课文研读
“一株”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表明出榕树枝干数目多的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榕树不仅高大而且茂盛。
课文研读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茂盛
课文研读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把大榕树写活了,写动了,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这是作者看到大榕树产生的美好幻景。
课文研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株大而茂盛的榕树。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现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再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
课堂小结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继续阅读本文。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