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与生物 B.地貌与气候 C.生物与地貌 D.气候与土壤
4.能够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原因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5.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减少 B.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C.地表土壤肥力明显增加 D.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降低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地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目前( )
A.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9.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泥沙淤积 B.形成沿海草滩 C.增加植株密度 D.保护海岸滩地
11.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潮间带植被增加 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输沙速率的变化。下面左图为三种坡面示意图,下右图为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前15分钟平整坡面输沙速率增加较快的原因有( )
①坡面地表径流大②雨水下渗多③坡面地表径流快④降水强度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与大鱼鳞坑坡面相比,小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峰值低、出现时间早,主要是因为小鱼鳞坑( )
A.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较小 B.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较大
C.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较小 D.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较大
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左图为我国生态脆弱区及生态问题分布图,右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左图中①③两地均有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但其形成机制不同,①③两地土壤退化的形成机制分别是( )
A.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15.育肥是指通过精饲料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的过程。若右图所示农牧交错带位于左图中的④地,以下表示该地区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I一农副产品 B.Ⅱ一深加工产品 C.Ⅲ一待育肥家畜 D.IV一饲草料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
材料二: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下列图1)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其发电能力达3350兆瓦。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如图2),并形成“光伏发电+羊”的良性循环。
(1)简述光伏发电对土壤的影响。
(2)简述该地成为全球最大水光互补能源基地的区位因素。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栗元草场是贵州遵义的第一大天然草场,草类高大茂盛,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该地年均降水量达1420mm,相对湿度大,雾日多。草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有丰富而奇特的石林景观,周边有泉、瀑等多个景点。近年来,当地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材料二下图为“栗元草场附近等高线地图”。
(1)简述该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2)与内蒙古草原相比,简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3)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简述该地宜采取的措施。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耐旱耐瘠,但土温过高会导致减产。广西平果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山地丘陵广布。受人类活动干扰,该县石灰岩山区基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严重。2003年,该县在石漠化严重的石灰岩山区大力推广“火龙果一牧草”混合种植,逐渐形成“十里火龙果长廊”。下图示意平果县火龙果主产区分布。
(1)说明该县石灰岩山区易出现石漠化的自然条件。
(2)分析该县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选种火龙果的自然原因。
(3)分析种植牧草对火龙果生长的有利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下图)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抵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区)部分地区,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疏松,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利于耕作,该地农垦历史悠久。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该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km2,其中北部低于10人/km2,而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人口严重超载,人们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
材料三:黄土高原煤、稀土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1)结合黄土高原的降水特点,简要分析降水特点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2)请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提出合理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宁夏地区铁路旁风沙较为严重,设置草方格沙障是为了避免包兰铁路被沙掩埋,故①对;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从而减弱风力,故②对;草方格沙障不能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由纬度和大气环流决定,故③错;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牲畜提供食物,是为了防风固沙,故④错;⑤草方格沙障可以截留一部分水汽,从而增加沙层含水量,故⑤对。即①②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该地人烟稀少,建筑少,对建材的需求少,且植被覆盖率低,故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题目要求选择不适合的产业,故A符合题意;该地有独特的沙漠景观,可以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故B不合题意;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可以发展光伏发电,故C不合题意;该地区沙漠面积较广,可以因地制宜种植一些沙生中药材,此做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故D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m的土堙,间距1~2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3.B 4.C 5.B
【分析】3.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表水冲刷作用强烈;地处丘陵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气候,B正确。该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黏重,不易被侵蚀,A、D错误。该地森林植被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水土保持,C错误。故选B。
4.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是因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固沙能力差,加上风力作用导致土壤风化严重,形成沙漠广布,故沙漠广布主要是气候导致,A、B错误,C正确。“沙漠广布”是结果,故图示应指向土壤,D错误。故选C。
5.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导致植被大量减少,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生存环境恶化,使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B正确。生态恶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多发,A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会使地表土壤肥力明显下降,C错误。生态恶化,旱涝加剧,气温差加大,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导致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提高,D错误。故选B。
【点睛】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1、低山丘陵地区,坡度较大;2、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3、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2、乱砍滥伐;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修路、建厂、采石等。
6.A 7.B
【分析】6.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A正确。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和风力作用相关。沟头工程对防止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作用不大,B、C、D错。故选A。
7.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在A、C、D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错误。故选B。
【点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宣传管理措施等。
8.C 9.D
【分析】8.目前,我国生态脆弱区内流区、外流区均有,故A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类型复杂,故B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天山南侧山麓是荒漠,北侧山麓降水较少,但仍属于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严重,故C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C。
9.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故A错误。②地突出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故B错误。③地突出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故C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10.D 11.C
【分析】10.根据材料信息“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可知,互花米草对沿海滩地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D正确;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会减慢水流速度,加速泥沙淤积,A错误;不是为了形成沿海草滩和增加植株密度,BC错误;故选D。
11.互花米草属外来物种,其在崇明滩迅速扩张,会导致崇明东滩植物种类单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符合题意。而潮间带植被增加、东滩面积不断扩大、海浪侵蚀作用减弱均属于有利影响,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湿地的保护措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2、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3、已经退化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
12.C 13.A
【分析】12.前15分钟,平整坡面的输沙速率增加较快,是由于无任何治理措施,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量较大,且径流速度较快,导致输沙速率大,①③正确;雨水下渗较少,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降水强度相同,④错误。所以选C。
13.单个小鱼鳞坑容纳的径流量小,但数量较多,因此,出现强降水时,小鱼鳞坑更易被损毁,但小鱼鳞坑数量较多,容纳的径流量较大,坡面径流量小,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土壤侵蚀因素,是指影响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总称。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在现代侵蚀过程中,这两大因素相互制约又密切联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因素。
14.C 15.B
【分析】14.分析左图可知,①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土壤退化主要是以风力侵蚀为主;③位于山东省低山丘陵地区,降水较多,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退化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因此 C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
15.读图分析,右图中 I 箭头由草原牧区指向农牧交错带,对应发展方向是:把待育肥家畜送到农牧交错带,之后使用精饲料来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因此A错误;Ⅱ箭头由农牧交错带指向农耕区,对应发展方向是:把畜产品运往东部农耕区进行深加工,因此 B正确;Ⅲ箭头由农牧交错带指向草原牧区,对应发展方向是:向牧区提供饲草料,因此C错误;Ⅳ箭头由农耕区指向农牧交错带,对应发展方向是:提供农副产品,因此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400mm 年降水量等值线为界,可分为两大区:以东、以南是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这两大区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条沿东北西南向展布,空间上农牧并存,时间上农牧交替的所谓农牧过渡带或农牧交错带。干湿条件成为本区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子。
16.(1)光伏板可遮阳,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墒);削弱风力,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2)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戈壁广布,地价低;距离龙羊峡水电站近,提供较稳定的电力。
(3)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等。
【分析】本题组以青海的光伏产业为背景,涉及到光伏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光伏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详解】(1)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此外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2)从能源分析,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地形分析,塔拉滩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从地价分析,该地戈壁广布,地价低。从互补性分析,该地距离龙羊峡水电站近,两者并网发电提供较稳定的电力。
(3)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主要从发电、土地利用、成本、安全角度分析。从发电角度分析,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生产成本、安全角度分析,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
17.(1)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土层薄、土壤贫瘠;当地多雨雾、湿度大,光照不足,对作物成熟不利。
(2)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水热条件好,产草量大,单位面积载畜量大;当地纬度低,适宜牧草生长的时期长,草场利用时间长,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小。
(3)保护性开发并建设草场资源,防止过度放牧;依托科技,引进良种,提高畜牧业产量和质量;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加强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本大题以栗元草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栗元草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有丰富而奇特的石林景观。结合所学,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平地少不利于规模种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作物生长受限;该地年均降水量达1420mm,相对湿度大,雾日多,光照不足,对作物成熟不利。
(2)与内蒙古草原相比,栗元草场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组合更好,产草量大,单位面积载畜量大;纬度低、热量足,牧草生长期长,可供畜牧业使用的时间也更长;远离冬季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不易受到沙尘暴、寒潮灾害的影响。
(3)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简述该地应该因地制宜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对于独特的草场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利用;提高畜牧产业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和延长增强畜牧产业链,依托科技,引进良种,提高畜牧业产量和质量,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同时,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建立品牌效应,完善物流运输,加强基础建设等
18.(1)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地势起伏大,土层薄;(季风气候)雨季长,且多暴雨。
(2)该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光热充足,利于火龙果生长;火龙果耐旱耐瘠,能适应土层薄(或环境脆弱)的石灰岩地区。
(3)牧草能覆盖土壤,避免夏季太阳直晒土壤,冬季保温;削弱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分析自然条件。该县为石灰岩山区,石灰岩地区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的可溶性强,易被溶蚀,且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该县地处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夏秋季节多暴雨,浅薄的土层易在暴雨冲刷下流失,出现石漠化。
(2)火龙果属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该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光热条件充足,有利于火龙果的生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火龙果耐旱耐贫瘠,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区域地理环境适应火龙果的生长。
(3)根据材料可知,土温过高会导致火龙果减产,通过种植牧草,牧草覆盖土壤,有效避免了夏季太阳对土壤的暴晒,降低土壤温度,避免夏季土壤高温。冬季牧草覆盖有利于对土壤保温,有利于火龙果的生长。该区域夏季多暴雨,地面种植牧草可以有效削弱暴雨和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火龙果生长。
19.(1)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剧地表侵蚀,易造成水土流失。
(2)治理措施:修建护坡工程,减少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积极植树种草,提高林草覆盖率;平整土地,修筑水库;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破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背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详解】(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具有年降水量相对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故而植被覆盖率低,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则会加剧对地表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2)由上题知该地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会加剧对地表的侵蚀,可以积极植树种草,提高林草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减少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由材料知黄土高原平坦耕地少,可以平整土地,增加耕地数量,减少水土流失;修筑水库,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黄土高原人口严重超载,应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黄土高原煤、稀土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故应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破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