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闺怨诗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闺怨诗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10: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无那金闺万里
——“闺怨”主题诗歌

学习目标
1、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2、鉴赏闺怨诗中的情感类型
3、试分析闺怨诗常见的手法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技巧罗列
乐景写哀愁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
1.宦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思念
2.商妇
《罗贡曲》
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埋怨
后悔
盼归
思念
3.宫妇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 前殿 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 坐到明。
前殿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思念
寂寞
4.征人妇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捣衣声
玉关情
思念
担忧
怨战
盼团圆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女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宫怨诗)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 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 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 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宫怨诗)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五: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被高楼挡住,望不到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七: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托志帷房”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摸鱼儿·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主题 人物身份 “怨”由 “怨” 情
伤 春 怀 人 弃妇
思妇 征妇 商妇
游子妇
少女
妃子 宫女
年老色衰
丈夫情变
以夫为纲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对爱情婚姻的失望;
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丈夫戍边
远征
丈夫远行
(为利)
丈夫远行
(求学)
青春辜负,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期待
寂寞孤单、百无聊赖;向往自由和幸福;
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的怨恨
幽闭深宫
失宠
青春短暂
等待
思念、关切、
独守空闺的寂寞、
孤独
长期分离的苦楚
对团聚的渴望
悔恨
对朝廷连年征战的
不满;对战争无情
的痛诉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丈夫重利轻义
埋怨
久别不归
古代写闺怨诗的多数为男子,为什么?
多用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或渴望被重用的心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高考试题】(2012年新课标卷)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形象——答题套路
(1)直答:塑造了一个(怨由+怨情+身份)的形象。
(2)分析:“翻译诗句”+“连接性词语”
(暗含技巧)
①(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景物,其他侧面② 直接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里,(细节)
(3)情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课外阅读
闺怨诗与中国文人
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还是向权贵韩朝宗写过:“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也。”这样类似求乞的话语。
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铮铮铁骨的“士”,但总体来说这样“硬汉”是稀有资源,凤毛麟角。即使是被世上目为不苟同不屈服的“硬汉”,大多不过是“节妇”“烈妇”变种而已。如明朝的方孝孺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但是他所殉之“义”,不过是忠于明惠帝这个老主子罢了。方孝孺在被目为“篡位”的明成祖面前刚直不阿,但在明惠帝面前“俯首贴耳”却是直不待言。
唐太宗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正是看到了中国文人的软肋。明代被称为中国的“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有过类似的话语:“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立俯行,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对中国文人性格刻划可谓入木三分,与唐太宗的话异曲同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沽之哉,沽之哉,吾待价而沽”,如果卖了一个好价钱,立于时乃好语巧笑;如果没有卖一个好价钱,或者卖不出去,不立于时,则怨恨忧伤。明于此,则可以读懂中国文人的宫怨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