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边塞诗”专题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边塞诗”专题复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10: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边塞诗”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边塞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准备活动
边塞诗名篇赏读(每位同学选喜欢的一首或一句,简单地说说喜欢的理由,可从内容、形象、手法、情感等角度鉴赏,每人发言时间1分钟)
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燕歌行》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小组合作任务(四人一组,完成下面的练习)
1.尝试从上述的边塞诗中(或者根据自己熟悉的边塞诗)总结归纳出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常见的地名: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关山、长城、碛西、轮台、龟兹、夜郎等。
常见的景物:大漠、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常见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箭飞马走 ;
常见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常见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
常见的景物特点:辽阔、广阔、壮阔、雄奇、壮丽、奇寒
常见的意境特点:苍凉悲壮、萧瑟凄苦
2.归类总结边塞诗的常见情感,并能举出代表诗作和相关诗句。
1.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2.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 )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
都护行营太白西, 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
3. 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4.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5、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7.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通过戍边战士到老守边的事实,表现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伤。
四.教师补充不同时代的边塞诗不同的情感特点
1.初唐诗和表达的情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总有些悲壮,惋伤之情。
4.宋代诗和表达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虽然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却有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多了一些凄厉,一些惆怅。
小结:从不同的时代边塞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来看,边塞诗最容易表现国运的盛衰。
五.总结常用手法:夸张 用典 比喻 渲染、虚实结合等
1. 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
2、衬托: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和意境。)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常用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六.学习边塞诗《从军行(其四)》
1.作者介绍(学生负责,老师补充)
2.正字音,朗诵
3. 学生划出主要意象,并根据诗句说说意象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①青海湖、雪山(连绵起伏)、孤城、玉门关、长云(浓云、昏暗)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是与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里用得最好的词是?长,突出边塞浓云,衬托战场的悲凉。暗,天色阴暗,战斗已经持续到日暮。
②黄沙(荒凉)、百战(战事频繁、战斗持久)、金甲(穿:"百战" 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4.说说诗歌表现的情感
——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 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抒发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苦,以及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的决心和气概。
5.疑点难点解读
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祁连山、青海湖、玉门关这三点相连的千里防线的,但诗人却“视通万里”,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犯了常识性错误,你怎么看?
参考:这不是错误,是作者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将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集中在一幅画面中,突破空间的限制,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写出了战区的广阔、含蓄丰富地展现了边塞将士的生活和战斗环境。
6.拓展延伸:将以下两首诗对比鉴赏,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 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都表现出边塞特有的壮阔苍茫的景象。
(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都不直接描写战争(不从战争角度写)。同点:王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范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
(3)王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
范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九)高考链接(重点讲解)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十)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带安西。
【注】 ①碛(q):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备考感悟】
作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类传统题材,边塞诗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为主,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征人戍边的艰辛。边塞生活丰富多彩,因而边塞诗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也较为丰富。不同朝代的边塞诗所表现出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目的不尽相同,抒发的感情也千差万别。边塞诗大多与民族战争和诗人境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专题历年来高考的设题以主观题为主,在情景关系、思想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着力较多,通常又多引导考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阅读鉴赏。
基于此,阅读、鉴赏这一诗歌类型一般离不开知人论世。要特别注意诗作所蕴涵的时代精神与民族心理。解答过程中,力求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要在表达方式上着眼,弄清景与情的关系,从而总体把握诗作的立意,初步感知其主旨。第二在边地景物和战争场面的描写上涵咏,重点品味诗作的语言、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