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地 理 试 题 (2014.10)
一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的一个,每题1.5分共60分)
下面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图中AB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
A.4 200千米 B.5 200千米
C.2 200千米 D.7 000千米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
A.②⑥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5.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运动的(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6.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年4月11日15时38分(北京时间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发生8.6级强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随后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据此回答7~8题。
7.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数千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称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9~10题。
9.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0.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火星冲日”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奇观。回答11~12题。
11.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
12.火星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首选行星。据下表,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有( )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与日距离(106千米)
57.9
108.2
149.6
227.9
778.0
1 492.0
表面平均温度
-170~350
465~485
-80~60
-140~20
-150
-180
自转周期
58.6 d
243.d
23 h56′
24 h37′
9 h50′
10 h14′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②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2012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
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6~17题。
16.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17.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此图反映了: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9.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 )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 B.黄赤交角为23.5°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 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读图,回答20~21题。
20.冬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点
21.当长沙的太阳天顶角最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盛行西北风 B.珠江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地中海沿岸正值雨季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据此完成22~23题。
22.此刻,B点的地方时为( )
A.2时 B.8时
C.16时 D.20时
23.此刻,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的日出时间为( )
A.3时 B.4时
C.8时 D.10时
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读下图回答24~26题。
24.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玄武岩
25.子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岩浆作用 D.冰川作用
26.对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草原广布 B.山前绿洲是冰川堆积形成的
C.受寒潮影响小 D.秋季是在河床中拣捞子玉的好时节
下图表示地壳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28.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右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29~30题。
29.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30.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31~32题。
31.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B.东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西南风
C.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西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32.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33~34题。
33.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34.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36题。
35.关于丙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B.气温高,气流上升
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大
D.控制地区降水丰富
36.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37~38题。
37.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④为东北季风 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38.当③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下图是我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39~40题。
39.此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40.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地 理 试 题
第Ⅱ卷
二 综合题(三个大题共40分)
41.(10分)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2分)
(2)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 (2分)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3)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2分)
(4)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 ) (2分)
A.一直向正东飞 B.一直向正西飞
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 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
(5)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 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机飞行了________小时(取整数)。(2分)
42.(16分)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构造的是________,(2分)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A处形成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已知岩层③为石灰岩,图中斜线区域很可能会形成________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若该地区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最好选择B处还是A处?为什么?(6分)
43.(14分)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4分)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2分)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4分)
(4)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2分)
(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2分)
2012级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答案:1.B 2.A 3.B 解析:第1题,根据自转方向可知,左图为北半球,右图为南半球,由此可排除⑤⑥⑦⑧四点,根据①~④点的经度可知,①②位于西半球,故选B项。第2题,从图中可知④点的经纬度约为10°E,30°N,⑧点约为10°W,40°S,故④点位于⑧点的东北方向。第3题,A点大约位于20°E,23.5°N,B点大约位于20°E,23.5°S,AB位于同一条经线,相距约为47个纬度,长度约为5 217千米,故选B项。
答案:4.D 5.B 6.C 解析:4题,天体介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应为水星或金星。第5题,图中两箭头表示M天体和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第6题,天体M距太阳比地球近,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同时天体M也不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S波和P波的波速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都明显下降。第8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其震源位于地壳中。
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10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
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火星冲日”是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的现象,所以可能是A、B、C选项;又由于火星与太阳“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所以地球应位于三星直线的中间,A选项正确。第12题,存在生命须具备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空气等条件。自转周期比较适中和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利于行星具备适宜的温度。适宜的体积和质量是行星存在大气的条件,材料并没有显示这方面的信息。四季变化与生命孕育关系不大,材料也没有信息显示。
答案:13.D 解析: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故太阳活动可能导致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14.A 15.A 解析:第14题,由于甲飞机所处纬度最高,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大,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快。第15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答案:16.B 17.C 解析:第16题,由中心点为北极点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根据昼长等于夜长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OA是晨线,是6时,那么甲地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9时。第17题,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所在地的经线。由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日期的区别、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OB为180°经线,OA为0时所在的经线且为0°经线,所以甲地地方时为3时。
答案:18.B 19.D 解析:第18题,该图反映了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地轴的空间指向、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等。图中虽然显示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显示其具体的数值。第19题,当北极为极夜时,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故北半球极夜所用天数少;当南极出现极夜时,正值北半球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因而南半球极夜所用天数多。
答案:20.B 21.C 解析:第2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天顶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和为90°。因此,冬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南回归线。第21题,当长沙的太阳天顶角最小时,表明长沙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当地夏至日,因此选C项。
答案:22.D 23.C 解析:第22题,赤道上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西半球,则AB肯定为昏线,A点为18时,则B点为20时。第23题,由上题可知B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20时。由此可计算出B地夜长8小时,即B点与地心连线与地面交点的昼长,由昼长为8小时,可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为8时。
答案:24.B 25.A 26.D 解析:第24题,读材料可知,“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山玉是变质岩。第25题,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山玉尺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子玉坚硬致密、细腻湿润、光泽如脂,主要经过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第26题,图示新疆南部地区为沙漠地区,河流多季节性河流,夏季为汛期,子玉被流水冲刷下来,秋季河流流量减小,子玉沉积下来。
答案:27.D 28.A 解析:第27题,根据示意图可以判断,③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①表示风化、侵蚀作用,⑥表示沉积作用,⑤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石油、天然气存在于沉积岩中。第28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29.C 30.B 解析:第29题,河道呈弯曲状,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30题,从“一水中分白鹭洲”可知河中有沙洲,沙洲就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31.B 32.A 解析:第31题,根据等压线高低和北半球可知a、b、c、d四地风向依次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和西南风。第32题,四图图幅相同,等压差依次为6百帕、2百帕、3百帕和2百帕,但c、d两图比例尺小,可排除C、D选项,对比a、b可知,a、b两地比例尺相同,a气压差大,故风力最大。
答案:33.D 34.C 解析:第33题,从图中可知①为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白天晚上都存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第34题,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少,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35.C 36.B 解析:第35题,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第36题,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乙风带)控制。
答案:37.C 38.D 解析:第37题,①处为赤道低气压带,由热力作用形成。第38题,③处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时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断开。
答案:39.A 40.A 解析:从图中气温气压变化可知为冷锋天气,该天气系统多发期,我国为冬季,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41.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应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图中的晨线30°W向东推90个经度,可找到正午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即60°E。与60°E相对的120°W是夜半球的中心经线,即0时经线。0时经线是另一条日界线,可进一步推出与北京同一日的范围是120°W~0°~120°E~180°,得出第(2)题答案。赤道上黑夜范围是150°E~180°~30°W,可知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范围是160°E~180°~30°W。A点和B点在同一经线圈且在北半球,根据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地球大圆上的劣弧可知第(5)题答案。一个纬度差的长度约为111km,从A到B共飞行了120个纬度,可得出第(6)题答案。
答案:(1)(0°,60°E) (2)A (3)160°E~180°~30°W (4)C (5)12
42.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而B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应为背斜。第(2)题,A处为向斜成山,属于地形倒置,主要是向斜槽部和两翼遭受差异性侵蚀的结果。第(3)题,花岗岩为岩浆岩,则岩浆和石灰岩的接合处容易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第(4)题,一般来说,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隧道多选择在背斜处。
答案:(1)B处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A处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大理岩(或变质岩) 石灰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易发生变质
(4)B处。B处为背斜核部,背斜的岩层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隧道不易塌方,安全性、稳定性好;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也不会威胁隧道安全。
43. 解析:第(1)题,④点位于等压面以下,气压最高,⑤点位于等压面以上,气压最低。第(2)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可知,A地气压比B地气压高,故热力环流为A→B→④→⑤→A。第(3)题,白天陆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故B为陆地,A为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第(4)题,A、B间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热力环流势力越大。第(5)题,北半球风向右偏,由此可知A、B间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1)④ ⑤ (2)图略(A→B→④→⑤→A) (3)B地 海 (4)增强 (5)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