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15: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沂市 2022 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语  文 2023 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马克思发现,异化劳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范围内。 它表现为劳动创造
的产品演变成否定劳动的存在,与劳动对立。 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资本主义雇佣条件下,
劳动被异化意味着人的本质也被异化。 换言之,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即异化的生产
关系,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劳动者生产的全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人好像是为资本家劳动,最
终劳动作为人的本质,逐渐与人相分离、相对立。
异化劳动不仅表现为人们受劳动和他们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的支配,而且扩大表现为物
对人的支配。 拜物教指的正是物反过来支配作为主体的人。
异化劳动促使商品拜物教的产生。 马克思认识到,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 如果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想要通过劳动实现养活自己的目的,就
只能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创造劳动产品,进而获得工资。 劳动产品必须进行交
易,变成商品,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最后实现价值。 商品的命运支配并决定了人的命运,人
人都希望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 原本由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变为支配人的力量。
商品拜物教进一步发展为货币拜物教。 商品的交换关系在市场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常
见,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换。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使用价值,会随着商品
的流通而流通。 这时,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并获得价值就决定了商品
生产者的命运,人们就会迫切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获得钱币。
我国目前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
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作用下,人容易被眼前的商品世界、货币世界所蒙蔽,加上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会滋生
如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等不良思潮。 这就要求党和国家要将人民当作历史的主体,
以人为本,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 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人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就能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这样,拜物教思潮就失去了存在的主观
基础。
(摘编自汪单玲《浅析马克思主义拜物教理论》)
材料二: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能够更好地
为人民大众服务。 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目的是要实现在科
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人民幸福生活。 “真正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建设这一单一领域的发展。”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极为重视的方面,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够谈其他。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四个坚持”中强调的。 现代社会,我们过多的强调了
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人民的幸福感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品拜物教思想的
发展。 “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拜物教思想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它曲解了基本商品的价值和它的经济性,而
且对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盲目崇拜正在发展。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阶段,人们才能
从事他们所喜欢的自由的工作。 目前,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科技跟不上来,这就导致了西
方的商品对我国商品的冲击,导致西方商品在我国的畅销。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我国最根
本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发达国
家程度,这有可能导致大众产生媚外心理,被物质所驱使。 归根结底,我国还是要把核心技
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创新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进一步
深化科学技术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创新资源的决定作用,积极引导各主体参与,构建
推动创新的制度框架,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 由此以往,一定能够彻底摆脱拜
物教的束缚,迎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人们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市场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 “货币这位彻底
的平等主义者,还会把一切的差别消灭,因为货币,人们分辨不清什么是邪是正、什么是黑
是白、什么是美是丑、什么是对是错,货币的魔法般的能量让世界的规则颠倒。”这就会导致
人们认为货币是万能的,对它产生迷恋,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超过了对于其他方面的追求,
这就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来遏制商品拜物教在社会发展中的危害。 尽管我们无法彻底根除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拜物教,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法律的约束和惩罚功能,将其限制在最小
的程度,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对社会造成的伤害。
(摘编自石梦瑶《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资本主义雇佣条件下,劳动被异化即意味着人的本质被异化,最终导致劳动成果与
所有的人分离。
B.异化劳动表现为物对人的支配,作为异化劳动的后果,货币拜物教又是由商品拜物
教发展而来的。
C.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拜物教滋生
有一定必然性。
D.目前市场上存在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会导致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对其
他方面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某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创造的产
品变成否定劳动的存在,与劳动对立。
B.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企业中所有工人都渴望把劳动产品卖出去实现价值,
这是商品拜物教下产品支配人的表现。
C.现阶段,商品拜物教在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但这并不能否定我们在社会的发展目
的上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根本的不同。
D.如果法治不能彻底根除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拜物教,也就意味着生产力便不能够彻底摆
脱拜物教的束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反对货币拜物教思想的一项是(3 分)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D.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
4.两则材料都围绕拜物教展开议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请简析。 (4 分)
5.新时代,我们该如何抵制拜物教的危害?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小城无故事  何立伟
护城河绕那棋盘似的小小古城一周,静静蜿蜒。 即或是夜黑风紧,也不惊乍一叠浪响,
因此就同古城中人的日子一样,平平淡淡流逝,没有故事。
某年,守城门兼打更鼓的老人死了,孑遗下不足岁的一个细孙女。
如果硬说有故事,这就是唯一的一个。
城门口吴婆婆,毕生专做一种荷叶粑粑。 将糯米黄豆与包谷,磨成粉,和在一起又加些
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糖,拿荷叶扁扁地包成三角形放在笼里蒸,荷叶的绿香又浸到里面去,因此那粑粑极好吃。
又便宜,五分钱即可买得两个。 就在门口搭一个凉棚,凉棚里有一木桶凉茶,吃了荷叶粑粑
任意喝茶,并不加钱。
街对面,也有一个凉棚。 凉棚里,也有同价的荷叶粑粑。 茶也不另收钱,且还兼卖葱花
米豆腐。 这凉棚主人,因为背驼如锅,人就称他萧七罗锅。
对门对户竟不大打讲。 晓事的人练达地说,“同行生妒嫉。”因此这边买两个荷叶粑粑
吃,再到对面喝碗葱花米豆腐,饱了肚子,又皆大欢喜。
除红白喜事凑拢去或喜或悲热闹片刻外,小城中人,尽安安稳稳守住自己的本分。 正
应得一句老话:黄牛角,水牛角,角(各)管角(各)。
唯一不守本分的是那癫子。 癫子是一个女人,三十多岁,并不披头散发。 又晓得唱无
数新旧歌子。 那癫子手捏一枝栀子花满城里晃晃摇摇走。 间常要停住足,痴痴闻花香好久
好久。 抬头随意看见一白脸后生,就走拢去柔声细语招手:
“你来。 你莫走。 你答应了我你不走。”
后生并不将白脸乍成红脸。 只认真摇头道:“唉!”
“你莫叹气呐,今晚上你约我到城门外头护城河去,听我唱歌子你听呐———”
“唉,走吧,走吧!”
走的倒是他自己。
“答应我你不走啊。 啊? ‘鸳鸯戏水在河中央’……嘿嘿嘿嘿嘿……”
低头闻那花香,低头落泪湿一片衣衫。 那栀子花,香得并不酽,只淡淡有些幽远。
吴婆婆每看到那癫子,免不了要叹息再三。 摸两个冷了的荷叶粑粑走出凉棚喊拢来那
癫子。
“莫发癫! 快快同我吃了!”
声音好严厉。 那癫子全不晓得有甚么客气与害怕。 极快地抓过来扯散荷叶三两口吞
下去,并不细细嚼。 复又哈哈脆笑,朝城门口走。 头发黑乌乌的梳得好熨帖。 栀子花一路
的香过去。
萧七罗锅侧边喊:
“癫子,你拢来!”“癫子,把碗葱花米豆腐你吃!”
霍霍霍霍喝下肚,将那蓝花瓷碗往地上一撂,啪地碗碎了。
“你回来。 你剃半边脑壳。 坐班房。 吃炮子七七四十九粒! 啊哈哈哈哈……”
吴婆婆朝癫子背影望去,重重叹息。 萧七罗锅呢也不发火,只摇着那精光的脑壳蹲身
下去一片一片拣碎瓷。
“今天生意不好,怕要赚只碗钱不回来。”
吴婆婆对门搭腔:“我呢,一笼粑粑都没卖得完。 整个一早晨。”
远远地来了三个年轻陌生男人。 从装扮上,一看就晓得是大地方上人。 到了这小小县
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城,拣热的吃罢又喝冷的,且酸的辣的一并来。 白净额头上吐出了一些晶莹汗粒。 一边抹
又一边叹惋:“唉唉,只可惜肚子不能再装了!”
忽然感觉背后站得有人,同时惊闻一股花香;转脑壳即看到极妩媚极灿烂一朵微笑。
那上下牙齿又白又细如珍珠。
“到底回来了啊。 他们不敢用炮子打你吧? 玉皇大帝要你来约我到护城河边去听我唱
歌吧? ……”
三个陌生客情绪上顿时有些振作。 又细细将她看来看去,佩服她居然生得美丽。 猜这
地方上水土必定好。 就高声问:
“她为什么得了神经病啊? 啊!”
内中一人悄声正名:“精神病。”
陌生客心想,与她玩笑玩笑必定能助消化。 就同她逗乐,要她唱完那“鸳鸯”,复又鼓
掌要她再跳一段舞。 街上人远远注目并不拢来。
癫子舞毕将乱发抚熨帖,促声促气道:“我好高兴咧。 到底回来了。 没吃炮子七七四十
九粒? 答应我你莫走! 啊? 啊?”
“不走。 不走。 今晚上到护城河边上去等你。”
陌生客畅心畅意笑着离开那癫子,就往城里头游去。 满街满巷都是那栀子花淡淡的
香。 然而用力一闻,竟又并没有。
三个陌生客,交口赞美这小城的古风同土产,又回顾各类各样小吃。 一致结论到,还是
城门口那个婆婆的荷叶粑粑,以及那个驼背的老爹的葱花米豆腐,好吃得很。 走过那爿小
酒家,看见李二爹在门前摆一局棋同一个后生对弈。
忽然摆手道:“不下了不下了。 凤儿,凤儿,过来帮爹关板子!”
三个陌生客并没有意思要再到里头去歇憩。 不深不浅一笑,沿青石街面朝前走。 看见
那个婆婆子了。
“一人再买你十个荷叶粑粑。”
抬头,慢慢认出这三个陌生客,吴婆婆从蛤蟆凳上弓起来,伸手去拿篾笼罩。
“不卖了。”
“咦,怎么不卖了呢? 还有这么多!”
“回去自己吃。”
而在别的摊子上他们什么也没尝到。
远山淡淡如青烟。 月亮正浮起。 护城河粼粼闪闪绕城流。
三个陌生客,有几多迷惑,有几多疑云,又有几多怅惘同归思,在河边散步不说话。 明
天一早即要离别这小小古城了。 难得再来。 小小古城似乎不是小小谜语。 不远不近有虫
鸣,有水响,有萤火灯笼在草里头移,找寻那已流逝的岁月同故事。
忽然看到河边蓝幽幽地坐得一个人影如雕塑。 有一种幽香迤逦过来。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啊! 在什么地方闻到过呢? ……
写于 1983 年 7 月
(节选自何立伟《小城无故事》)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守城门兼打更鼓的老人“孑遗下不足岁一个细孙女”,这个孙女应该就是癫子,这也是
人们同情她的原因之一。
B.癫子之所以疯掉,很可能是因为她的意中人,她疯言疯语地约年轻人见面,似乎隐现着
一段有关爱情的往事。
C.三个陌生客想再买十个荷叶粑粑,但婆婆说“不卖了”,因为她要“回去自己吃”,说明日
落而息的婆婆要收摊了。
D.哪怕一天的生意也赚不回碗钱,萧七罗锅也不因癫子把蓝花瓷碗打碎而生气,是小城
人关心关爱癫子的缩影。
7.下面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题为“小城无故事”,却又讲了唯一一个故事,看似矛盾,实则是对小城环境和小城
人纯净无染的一种隐语。
B.小说结构巧妙,除多处情节相互照应外,首尾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也相映成趣,这些都有
利于读者对主题的领会。
C.小说叙事无大波大澜,在诗化的语言中创造出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加之多用方言,浓
郁的乡土气息氤氲其中。
D.小说主题蕴藉,通过对小城民风的赞美批判了陌生城市人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对小城所
代表的乡土文化的冲击。
8.文章中多次写到栀子花香,请分析其作用。 (4 分)
9.同为受伤害的女性形象,癫子和祥林嫂的人生命运不同。 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原
因。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文本一: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
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 故
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

陈空文而已。 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
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 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踰之河北,若坏朽折
腐。 何者? 商君之遗谋,备饬素修也。 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

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 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 商鞅以重刑峭
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 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
所措手足也。 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 崇利而简
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 君 子 进 必 以 道 退 不 失 义 高
而 勿 矜 劳 而 不 伐 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 今商鞅弃道而
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虽以获功见封,犹
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 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

不亡,名非不长也。 然非者不足贵。 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
(节选自桓宽《盐铁论》①)
文本二: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
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
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

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①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是一部政论文集,主要记载了以贤良文学为一方和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
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展开的辩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
君子 A 进 B 必以道 C 退 D 不失义 E 高 F 而勿矜 G 劳 H 而不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这里指黄河,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中的“河”含义不同。
B.举,意为攻占,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含义相同。
C.合纵连横,六国联盟抗秦称合纵,秦与诸侯结交称连横,文中偏指合纵。
D.有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一中桑弘羊大夫认为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贤能的人踏踏实实做事而不只
说空话,他认为商鞅是这种贤能的人。
B.文本一中贤良文学举苏秦和桀、纣、尧、舜的事例,意在说明尽管功劳大、名声久的先
例很多,但名声流传是很困难的事。
C.文本二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责难逐一辩驳,先立后破,指出在名实相符的前提
下,司马光对他的指责没有依据。
D.两则文本均展现了变法引起的争议。 文本一就商鞅变法的利弊从不同角度进行评
论,文本二是因立场导致的政见不同。
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4 分)
(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 分)
14.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批评,贤良文学是从哪些角度批评商鞅变法的?
请简要概括。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点明地点、时间。 风平湖静,水波不兴,是诗人纵目湖景时心境的折射。
B.“扁舟”暗含隐逸逍遥之意,其与“驾一叶之扁舟”中的“扁舟”意蕴相迥。
C.“妙处难与君说”中的“妙处”,既指风光之妙,亦指物我融合的体悟之妙。
D.上阕着重写景,且景中含情;下阕着重抒情,又情中有景:景与情妙然相合。
16.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有英姿奇气”。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             ,            ”两句作
为开场白,循循善诱,用温和的话语打消了学生发言的顾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揭示了后人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原
因;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又以“                ”表达对北宋王朝重蹈六国覆辙
的忧虑。
(3)小明第一次来到古都南京,在长江之畔观两岸秋草,感物是人非,望流水东逝,想六
朝兴衰,面对此景、此境、此情,不禁吟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如果说,没有他者的个人注定是孤独的,没有他者的社会必然是封闭的,那么,没有他
者的文学则毫无疑问是无法打开视野的。 要准确而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需要了解“魏晋
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文章”,而且需要了解“托尼学说”;阅读叔本华虽然不是读懂《红楼梦》的必要前提,但要真
正理解早期王国维特别是他的《红楼梦评论》,叔本华则是无法忽略的关键一环。      
      。 甚至还没有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阶段,我们就会如巴斯奈特所说,“一旦开始阅
读,就会超越边界,做出种种联想和联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学作品内,而是在歌德所谓
的‘世界文学’这一伟大广阔的大写的文学空间内阅读”。 正是在这样的上下文中,比较文
学显示出了其特别的意义。 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甚至跨越学科,走出固定的语言和文化局
限乃至“牢笼”,不仅增加了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它本身也成为理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
先决条件。
18.下列文段不适合填入横线内的一项是(3 分)
A.这就像阅读乔叟的作品我们需要了解薄伽丘,品读歌德的作品需要了解莎士比亚一样。
B.这就像学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我们应该看一看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一样。
C.这就像对比曹禺的《雷雨》和易卜生的《野鸭》,你会发现二者之间有深度关联一样。
D.这就像想了解关汉卿就需要阅读《窦娥冤》,想了解鲁迅就需要阅读《祝福》一样。
19.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2023 年以来,中国已出现了 8 次沙尘天气。 最严重的一次出现在 4 月 8 日到 10 日,全
国共有 15 个省市受到沙尘天气影响,重度沙尘暴区域面积超过 70 万平方公里。 过程中,
山西、河北和北京出现了明显的沙尘天气,给人们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部分地区最低能见
度小于甚至 1000 米左右。
(   ①  ),往年同期的沙尘天气次数大约是 5 至 6 次,相比之下今年沙尘出现的次数
显得偏多。 中央气象台的数据显示,我国沙尘天气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 3 月到 5 月,沙尘
频率最高。
从历史来看,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现今的 40 多年,中国通过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
部和西北大部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   ②  )。 在沙尘传输路径上,森林植被对沙尘具
有阻滞作用,能让沙尘在森林植被的缓冲下逐渐减弱。
(   ③  ),沙尘源、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 这三个因素在今年春季都共同作用。
从沙尘源看,北方地区此次沙尘的主要来源是蒙古国沙漠和戈壁,2022 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
长状况与近年平均状况相比较差,沙尘源地植被覆盖减少。 蒙 古 国 和 我 国 北 方 地 区 降 水 偏
少 、 春 季 前 期 气 温 明 显 回 暖 导 致 冻 土 层 融 化 、地 表 沙 土 松 散 为 沙 尘 天 气 的 产 生 创 造 了 条 件 。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山西、河北和北京出现了明显的沙尘天气,给人们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部分地区最
低能见度甚至小于 1000 米左右。
语文试题 第  9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B.山西、河北和北京出现了明显的沙尘天气,给人们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部分地区最
低能见度小于甚至 1000 米。
C.山西、河北和北京出现了明显的沙尘天气,给人们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部分地区最
低能见度甚至小于 1000 米。
D.山西、河北和北京出现了明显的沙尘天气,给人们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部分地区最
低能见度小于甚至 1000 米左右。
21.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是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之语,大体意思是说:想要大兴木土
时,就应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这句话虽然是对帝王谈如何治国理政的,但对我们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有启示
意义。 因为,我们的欲望或行为,也牵系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
学校正在开展“我与我家”德育主题活动,假如让你作为学生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
请结合材料写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 第 10 页(共 10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临沂市 2022 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 7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A(3 分。 根据文中“全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可知,“与所有的人分离”错)
2.D(3 分。 根据第四段,先进的法治根本不可能彻底根除拜物教;而根据第三段,通过改革
创新,生产力是可以摆脱其束缚的。 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3.B(3 分。 B 项,孔子本意是反对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强调对财富的追求应该有度。 A 项,
强调在发展民生基础上实施社会教化,无抵制利益的意思;C 项,意在说明刘邦政治志向远
大;D 项,“物”的意思是一切身外之物,苏轼强调的是失去荣华富贵之后的乐观旷达)
4.①材料一侧重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观点,分析拜物教的成因及其内涵。
②材料二侧重结合我国现实,从不同的角度为抵制拜物教提出建议。
(4 分。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5.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维护人民的幸福感。
②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破除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模式。
③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④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发挥法律的约束和惩戒功能。
(6 分。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C(3 分。 “需要自己吃”只是个借口,实际原因是吴婆婆对年轻人取乐“癫子”不满,而非
要收摊了)
7.D(3 分。 现代文明对乡土文化的冲击,过于拔高)
8.①衬托人物形象。 栀子花美丽芬芳,衬托了“癫子”的美以及她对美和爱的执着。
②暗示情节发展。 “惊闻一阵花香”“满街花香”“花香迤逦过来”均暗示了癫子的行踪。
③隐喻文章主题。 栀子花及其花香是隐喻,既象征了小城人善良的品质,也象征了小城
淳朴的民风。
(4 分。 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人物关系不同:癫子周围的人多数给了她同情和帮助,祥林嫂周围的人多数在“消遣”
语文试题答案 第  1 页(共 4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她的悲惨遭遇。
②人物性格不同:癫子单纯、执着,被乡邻关爱;祥林嫂愚昧、麻木,被命运摆布。
③社会环境不同:癫子处于民风纯朴的偏远小城,祥林嫂处于阶级矛盾尖锐的“鲁镇”。
④悲剧根源不同:癫子可能是因为爱情,祥林嫂不幸的根源是“封建礼教”。
(6 分。 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EG(3 分。 原句为“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
11.B(3 分。 “举而有利,动而有功”中的“举”是“动”的意思)
12.B(3 分。 举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做坏事的人得不到尊重,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也
不是随便流传的)
13.(1)昔日商鞅作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了政令和教
化,奸伪没有地方被容纳。
(4 分。 “相”“饬”“无所容”各 1 分,整体通顺 1 分)
(2)替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辩的小
人,不算是拒绝别人的意见。
(4 分。 “不为”“辟”“难壬人”各 1 分,整体通顺 1 分)
14.①刑罚本已严酷,又滥增刑罚和罪名。
②赋税繁重,禁止开发资源。
③重利、轻义、尚武。
(3 分。 每个要点 1 分。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桑弘羊大夫说:昔日商鞅作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
了政令和教化,奸伪没有地方被容纳。 对外采取了许多增加国家收入的措施,向开发山川
湖泽的事业征税,因而国富民强,农具和兵器完备,物资储备充足有余,因此去征服敌人,攻
打敌国,夺取土地,开疆拓土,不必向百姓征收赋税而军队的给养就很充足。 由于财物用不
完而百姓不知道(困难),把国土扩大到黄河以西,百姓也不觉得劳苦。 说起来不难,做起
来才难。 所以,有才能的人是踏踏实实地建立功勋,而不是只说空话。 昔日商君(商鞅)懂
得开疆拓土的策略,凭借当时秦孝公给他的权力,为秦国增长财利,成就伟业,因此才能一
打仗就胜利,一进攻就占领,并吞邻国,消灭远国,战胜燕、赵,打败齐、楚,使各国诸侯不得
不恭恭敬敬地归顺西面的秦国。 后来蒙恬以摧枯拉朽之势征讨匈奴,开拓了千里土地,把
匈奴赶到黄河以北。 为什么能这样呢? 就是因为继承了商鞅遗留下来的谋略,平时加以整
顿,有所准备的结果。 所以一举就能收到利益,一动就能得到成功。 贤良文学说:善于凿井
语文试题答案 第  2 页(共 4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的人建成圆形的井壁而不会动摇,善于打地基的人建成高楼而不会倒塌。 伊尹用尧舜的治
国之道作为商朝治国的基础,因此子孙继承王位,经过一百代没有断绝。 商鞅用严酷的法
律作为秦国统治的基础,所以秦朝二世而亡。 刑罚已经很严峻了,商鞅又制定了连坐法,定
了“诽谤”罪,增加了肉刑,弄得老百姓胆战心惊,手脚不知所措。 征收的赋税已经很繁重
了,还要禁止人民开发山林湖泊的资源,把巨额利润收归国有,使得人民没有地方发表自己
的意见。 重视财利而轻视礼义,提倡武力而奖励军功,这并不是不能扩充领土,增加地盘,
但这就好像人得了水肿病一样,喝水越多病就越重。 君子做官时必须依靠道德,辞官后也
不失掉礼义,才能很高但不骄傲,有功劳也不自夸,地位尊贵而举止谦逊,功劳大但通情达
理,所以世人就不会憎恶他的才能,不会嫉妒他的功业。 现在商鞅抛弃仁义而玩弄权术,废
除仁德而依靠暴力,提倡严刑峻法,以暴虐为习惯,用欺骗老朋友的手段立功,以对宫室贵
族施加刑罚建立威势,虽然他以此建立功劳,获得封地,但这就像吃了有毒的肉一样,吃得
越饱就越是遭殃。 苏秦合纵,统理六国,功业不能说不大。 桀、纣和尧、舜的名声同时流传
到现在,不算不长远。 然而干坏事的人永远不会被尊重。 所以,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
也不是随便流传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B(3 分。 “相迥”错)
16.①豁达坦荡,人格高洁。 虽然被贬,但内心孤光一片,如冰雪一样晶莹。
②沉稳从容,宠辱不惊。 境遇凄寒,但他“稳泛”人生风浪,处变不惊。
③气概豪迈,放旷超脱。 视天地万象为宾,笑傲天地一切而又物我两忘。
(6 分。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得 6 分。 如有其他答案,如“心怀磊落”“胸襟开阔”等,分析
合理也可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6 分。 一个空 1 分。 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7 分)
18.D(3 分。 D 选项所列举的是作家和本人的作品,不具有比较文学的特征)
19.①引号表特殊含义,这里“牢笼”指的是语言、文化的禁锢,表述更加生动形象。
②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牢笼”的语意比“局限”更深。
(4 分。 答出一点,得 2 分。 如有其他表述,意思对即可)
语文试题答案 第  3 页(共 4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20.C(3 分。 搭配不当,“产生”应改为“造成”;句式杂糅,可以删掉“左右”;状语位置不当,
把“甚至”放在“小于”之前)
21.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加之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导致冻土层融化、地表
沙土松散,这都为沙尘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 分。 能够写出“这都为沙尘天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得 1 分;写出“蒙古国和我国北
方地区降水偏少”,得 1 分;写出“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得 1 分;写出“导致冻土层融
化、地表沙土松散”,得 1 分)
22.①从频率上来说  ②有效减缓了沙尘暴  ③沙尘的产生有三个重要因素
(6 分。 答对一个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 分)
23.参考 2023 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语文试题答案 第  4 页(共 4 页)
{#{QQABYYQAggCgQhBAAQACAw0QCgCQkgECACgOAAAYIEAAiR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