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挑山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挑山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20: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比较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之处,说说挑山工登山特点。
2.找出山民所说的“朴素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3.体会作者对挑山工的敬佩和尊重,感受挑山工身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之处,说出挑山工登山特点。
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泰山吗,说一说你对泰山的了解。
预设:是五岳之一、非常高
是的,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除了游客之外,我们还会看见一类特别的人,老师相信预习过课文的你们已经知道了,一起大声地说——挑山工。(出示图片)
2.那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呢?他们有哪些工作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从第一自然段中可以发现挑山工是把货物挑上山的人。
3.同学们,挑山工这个群体其实并不被人们关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泰山旅游风景区打算拍一部《挑山工》的微电影,诚邀我们聪明的四(3)班同学来当这部微电影的导演,剧本已经在你们的课本当中,看看谁会成为我们的最佳小导演呢?
板块二:整体感知 了解剧本
1.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挑山工》微
电影剧本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如果你来拍这个微电影,最想拍哪个镜头呢?
2.各位准导演们,我们先来看这些生字词,看看你们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做得
如何?(教师出示生字词,请一位同学领读)
青竹杖 拴着 歇脚 拘束 耽误 包蕴 沉甸甸 黑黝黝 (后鼻音、“黝”第三声读准)
3.请小导演们交流自己对剧本的解读,分成了哪几个部分?
预设: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挑山工登山路线和游人不同,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产生疑惑)
第二部分:我登泰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在交谈中我受到启发。(解开疑惑)
第三部分: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激励自己。(激励自己)
4.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小导游们,你们觉得这一部分中应该抓住哪个镜头来进行拍摄呢?
预设:挑山工登山的镜头。师:那么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与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
出示学习任务二:默读第一部分,先想一想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与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填一填。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二题。
预设1:挑山工肩膀上担着沉甸甸的货物
问:挑山工挑着沉甸甸的货物时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挑着沉甸甸货物的挑山工的动作(利用甩动胳膊保持平衡),从动作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他辛苦的样子。
预设2:走折尺形路线 问:什么是折尺形?根据文中的描述在纸上画一画挑山工的行走路线吧!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问: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预设:a不碰到台阶 b省些力气 c膝盖能承受住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一下子就发现了折尺形路线的优点,那这种方法有没有缺点呢?
预设3:缺点是路程加长了,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路程。(你的思维可真敏捷,从你的回答中我们又知道了一条不同之处。)
5.同学们顺利地找出了前三处不同之处,那么虚线框处是应该填什么呢?这里其实与作者的疑惑有关,谁能告诉老师作者的疑惑是什么呢?请找出文中的句子
师:哪几句话非常直接地告诉我们了?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奇怪的是……”“等你发现时,你会大吃一惊……”(请同学读,读出惊讶的感觉)
6.作者亲身经历之后才会发出感叹,下面我们就要去拍摄作者的爬泰山的经历,看看作者是经历了什么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出示学习任务三: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写了“我”和挑山工的几次相遇?每次相遇是怎样的情形?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形
问:从三次情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我们”每次出发都比挑山工快,但每次都是他先到。
预设2:挑山工其实走的比我们慢,但每次都会比我们先到
过渡:是啊,这样看来怪不得“我”会感到奇怪、会大吃一惊了。
板块三:聚焦语言 体悟哲理
1.那么作者的疑惑最后有得到答案吗?
预设:有,作者问了遇见的那个挑山工,他给出了回答。
追问: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作者的疑惑吗?你是从哪句话中发现的?预设:“我心悦诚服……”这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呢?
2.出示学习任务三:
(1)找出挑山工说的“几句朴素的话”,挑山工是怎么解开作者的疑惑的,你能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他们怎样的不同之处呢?
(2)品读这“几句朴素的话”,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3.交流问题(1),齐读句子。分角色朗读对话:女生读“我”对挑山工提出的疑惑,男生读挑山工的回答。
预设1:游人登山总是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挑山工得一个劲往前走
问: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游人登山是东看西看的?
预设:第2自然段 出示课件引读:当游人们在……,挑山工在……
当游客们(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走折尺形路线,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走折尺形路线,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走折尺形路线,不停地往上攀登)。
4.发挥想象,思考在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时,游人还可能在做什么?
说一说:当游客们( )时,挑山工( )。
5.感受了游人的“东看西看”,此时我们再回头品味挑山工的话,你体会到其中包含了什么哲理? 预设: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6.师小结: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已经深入分析这个剧本的前两个部分,并且在朗读思考中体会到挑山工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精神,作者也体会到了这样的哲理,正因此他——画了一副画(齐读这句话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提问:这里的它是指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呢?
预设:还指的是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为了激励自己朝着明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板块四:课堂总结 拓展提升
1.介绍作者冯骥才,出示资料链接,了解冯骥才与泰山之间的故事
2.出示现实中的挑山工视频,真实直观地感受挑山工的艰辛,进一步体会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