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今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富余的地方)的新模式转换初见成效。长江经济带“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②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④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⑤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⑥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④③⑥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3.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
5.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图3示意某流域等流时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流域内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7.流域内平均坡度最陡的河段是( )
A.ab段 B.be段 C.cd段 D.de段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9.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10.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自1901年发现大规模油气资源以来,油气产业一直是休斯敦的主要支柱产业。休斯顿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下图)。20世纪80年代中期,休斯顿石化产业开始转型发展,多采取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休斯敦石化工业多布局在( )
A.公路沿线和机场附近 B.河流沿线及交汇处
C.铁路沿线和火车站附近 D.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
12.休斯教石化工业向外转移的主要目的,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 )
A.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 B.寻求替代油气的新兴产业
C.提供资金技术而获取利润 D.提升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1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碳排放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特高压、新能源”是我国实现电力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局限性在于( )
A.市场需求量小 B.储能设施困难多 C.冬季寒冷漫长 D.设备维修难度大
16.特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原因是( )
A.国土面积广大 B.东部能源需求大 C.铁路运力不足 D.能源产销不平衡
二、综合题(共52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现在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地处黄海之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为低平坦荡的苏北平原,苏北地区东部临海,南部滨江,拥有大面积滩涂。
材料二苏北地区区域图、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1)简述苏北地区的位置特征。
(2)分析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目前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游客。而冰川的分布常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材料二:进入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截至2020年3月18日,丹麦确诊人数已达1057人,丹麦被迫采取国家封锁措施。一旦有需要,丹麦健康群众可以前往格陵兰岛,躲避新冠病毒。
(1)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多的季节是____。根据材料描述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洋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特点____。
(2)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3)分析格陵兰岛可作为丹麦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避难地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处。艾比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平均水深仅1.4米,约2/3水域面积水深小于1米,最深处不足3米。下图示意艾比湖流域及艾比湖面积的变化。
(1)分析艾比湖水位最高的季节及其原因。
(2)分析艾比湖面积缩减速度较快的原因。
(3)分析艾比湖萎缩加剧当地风沙天气的原因。
(4)针对艾比湖的不断萎缩,请提出治理的措施。
地理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1.B
【解析】“移业就民”使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出,东部地区就业率降低,但产业结构得到升级,环境压力也有所减轻;长江经济带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西部农民工不需要再到东部打工,从而降低了春运的压力,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①②④⑤正确,③⑥错误。故选B。
2.B 3.B
【解析】2.读图可知,东北地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地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正确。华北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错误。故选B。
3.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正确。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均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ACD错误。故选B。
4.B 5.C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选B。
5.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故选C。
6.A 7.D
【分析】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汇流到河口的时间越短,说明离河口越近,根据图示,e点降雨汇流到河口的时间最长,a点汇流到河口的时间最短,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e到a的方向,再结合指向标可知,为自东向西流,A正确,故选A。
7.根据材料可知,两点间在相等的时间内,距离越大,说明流速越快,平均坡度越陡。de段间距最大,因此de段河流流速最快,平均坡度最陡,D正确,故选D。
8.B 9.A 10.D
【解析】8.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对,ACD错。故选B。
9.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1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11.D 12.C
【分析】11.由材料“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休斯顿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可知,休斯敦石敦石工业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和航道沿线,交通便利,并且与墨西哥湾的油气资源分布区临近。D正确;石化工业运输一般不用公路和航空方式,运量小,运费高,A错误;河运相比海运,运量小,铁路运输比海运运费高,因此主要采用海洋运输为主。BC错误。故选D。
12.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不是企业向外转移的目的,A错误;石化工业向外转移,与新兴产业无关,新兴产业不需要向外转移,B错误;休斯敦石化产业转型,并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帮助其生产而从中获取利润,C正确;提升当地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不是企业向外转移的目的,D错误。故选C。
13.C 14.D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14.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15.B 16.D
【解析】15.发电量大,但储能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差导致发电储存困难,B项正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发电市场需求量大;冬季寒冷漫长不影响光伏发电;西北风沙大,设备维修难度大但这不是主要的额局限性,ACD错误;故选B。
16.由于我国能源产地重心在西部,消费重心在东部,产销不平衡,需要长距离能源输送,D对;国土面积广大和东部能源需求大均是部分原因,不全面,A、B错误;铁路运输与电力传输无关,C错误;故选D。
17.(1)地处中纬度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南临长三角经济圈,北临环渤海经济圈。
(2)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略有下降;二、三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3)大量引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入户苏北,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高端产业链。
【分析】本题以苏北地区和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位置的表述、产业结构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
【解析】(1)描述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进行描述。读苏北地区区域图可知,该地纬度大约位于32°N-35°N,可知其处于中纬度地区;海陆位置表述为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读周边地理事物可以表征苏北地区的相对位置: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南临长三角经济圈,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居长江、淮河下游。
(2)读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结合图例分别描述各类产业的比重和变化来表征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二、三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于合理的产业结构来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比正常偏高,第三产业比重略为偏低。
(3)根据上题可知,苏北地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合理措施有:大量引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而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引进高技术人才入户苏北,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高端产业链。
18.(1) 夏季 分布特点: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南高北低);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单位距离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2)影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鱼类与暖水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3)原因: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广阔;四面环海,相对孤立,携带病毒的人或物进入困难。
【分析】本题以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1)该小岛附近的冰川主要来自高纬度地区,而夏季气温高,冰川得以融化;由图可知,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水温越低,这主要是纬度因素造成的,呈现随着纬度增加而降低;同一纬线上,水温西低东高,主要是因为西部受寒流影响,东部受暖流影响;由等水温线西密东疏,推出温差西大东小。
(2)考查渔场的成因,该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
(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格陵兰岛是世界第-大岛,地广人稀,人均空间广阔;纬度高,且此时为冬季,温度低,寒冷的气候不利于病毒的传播;岛屿四面环海,与其他地区接触少,病毒传播途径较少。所以,适宜作为避难地。
19.(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
(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解析】(1)首先,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2)本题主要注意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其次,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20.(1)春季。原因:气温低,蒸发少;积雪融水补给较多;农业用水少,人湖河流径流量较大。夏季虽然高山冰雪融水较多,但由于农业用水多,且气温高,蒸发旺盛。
(2)流域内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入湖水量迅速减少;全球变暖使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湖水较浅(湖盆浅宽),湖底地势平缓。
(3)湖泊萎缩.干涸的湖底裸露,增加沙源;湖区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且地下水盐度增加,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风沙天气增多。临近大风口,风沙加剧。
(4)加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艾比湖流域实施人工增水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湖泊水位变化及原因、湖泊萎缩的原因、影响、措施等,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
湖泊水位的高低主要从湖泊水量补给和支出两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艾比湖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其中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对湖水水位影响不大,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湖水支出主要为湖水蒸发,夏季蒸发量大,由于该湖泊纬度高,春季气温低,蒸发量小,且沿岸农业用水少,因此积雪融水补给量大,湖水水位高,尽管夏季冰川融水多,但沿岸农业用水量大,使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且夏季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位较春季低。
(2)
水位下降可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使蒸发加剧,加上湖水较浅,蓄水量有限。人为原因主要在于流域内灌溉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大,使入湖水量迅速减少,使湖泊补给量减少。
(3)
湖泊萎缩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主要从提供沙源方面分析:其一,湖泊萎缩.干涸的湖床、湖底裸露,增加沙源;其二,湖区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且地下水盐度增加,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其三,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风沙天气增多。其四,临近大风口,风沙加剧。
(4)
内流湖湿地的保护主要从保护、节约补给水源,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补给水量、恢复植被等方面来分析:在艾比湖流域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改良灌溉技术,节约用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工程进行人工增水;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艾比湖入湖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