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1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5年10月5日,一个名字在中华大地 ① ,她就是“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时光倒流至20世纪60年代。当时,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出现强大的抗药性,原有治疗药物失效,疟疾 ② ,全世界都在受疟疾之苦。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年仅39岁,却已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屠呦呦 ③ ,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
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源、稀缺的人手,摆在屠呦呦面前的,是一个堪比攀登珠峰的艰难挑战。 3个月里,屠呦呦带领组员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方药,开始逐一排查实验。在经历了190次失败,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一段关于青蔓描述的启发,房呦呦终于发现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临床阶段,屠呦呦又以身试药,亲自证实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安全可靠。
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广泛在全世界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一致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之一,屠呦的这一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文中横线处。
愈演愈烈 甚嚣尘上 临危受命 临危授命 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
① ② ③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处使用了数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事实上,文言和白话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无文言,①______,但是,它们并不等同于书面语和口语。受限于语言保存技术,我们现在能感知的古代汉语,都是书面上的,②______,也包括白话。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先秦两汉的典籍、六朝以后文人仿古写出的作品都属于文言文。白话是汉魏六朝以后,随着语言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较为接近口语的言语,偶尔也夹杂一些文言成分,较能反映语言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点。
在甲金文、《尚书》《诗经》的时代,早期书面语多是对口语的记录,或对口语略加整理、简省而成。此时,③______。语言伴随着在说的过程中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东汉以后南北方言的交错,把口语的发展速度远超书面语。加之文人书写对文言的恪守、对古奥典雅的追求,使得正式语体的书面语与日常口语之间的距离日渐扩大。文言成为“只记于文而不行于言”的书面形式,中古以后文、言逐渐脱节。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②二首(其一)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②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愿。
B.领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7. 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逍遥游》中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文本一: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来到草料场外,推开门,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改)
文本二:
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
文学作品的“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选自李昕《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军临行之际将日常所用之物留给林冲,酒店老板赠送林冲酒肉,这些小人物之间的温情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B.作者将林冲手刃仇敌的地方选在山神庙,既是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发展的需要,也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
C.“拨将过来靠了门”“轻轻地把石头掇开”,一“拨”一“掇”两个动词,将林冲初入山神庙和听到阴谋时的不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D.文中采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各种细节描写,将一个屡遭迫害、最终被逼走向反抗道路的形象立体地塑造了出来。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都有对雪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暗示人物命运上有相同之处。
B.《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中心事件荒诞,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真实,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
C.林冲在雪夜被逼上梁山和蒲松龄《促织》中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有相通之处,都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D.《水浒传》作为“侠义小说”的源头以及“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以林冲、武松等为代表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
3.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人物时说道:“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在节选的文字中,林冲手刃仇敌时动作的“粗鲁”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4.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文本一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於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史记·秦本纪》
文本二
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於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於淆。”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
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於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
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觳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 (节选自《吕氏春秋》)
5.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3分)
臣A闻B之C袭D国E邑F以G车H不I过J百K里L以M人N不O过P三Q十R里S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恐楚人不与”中的“与”是给的意思,与《离骚》中的“恐年岁之不吾与”“与”字意思相同。
B.“晋文公适薨”中的“适”是刚刚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字意思不同。
C.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行礼时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缪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最后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
B.秦穆公袭击郑国一事,蹇叔持反对意见,他深知不会成功,同时他预见了晋军会在崤山进攻秦军的可能性,认为秦军的失败不可避免。
C.秦穆公认为蹇叔在军队出征的时候哭,是在为军队哭丧,十分不吉利;实际上蹇叔只是因为自己或儿子必有一方会死去而哭。
D.秦军三个主帅听到弦高的话,料想郑国已有准备,就率军回秦,结果半路上遭到晋军攻击,三个主帅都被俘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2)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9.在文本一中,百里奚认为“蹇叔贤而世莫知”,请根据文本二概括蹇叔的“贤”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31练)
【基础训练】
1.①家喻户晓 ②愈演愈烈 ③临危受命
【解析】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准备作战的情况。后形容议论纷纷或消息盛传。现在多指某种错误或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加恶化、严重。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临危授命: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第①空,依据语境,屠呦呦的名字应该是几乎人人皆知,应选择“家喻户晓”。
第②空,依据语境“原有治疗药物失效”“全世界都在受疟疾之苦”可知,应是疟疾疫情更加严重,应选择“愈演愈烈”。
第③空,依据前面疟疾愈演愈烈的语境及后文“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可知,屠呦呦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应选择“临危受命”。
2.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解析】原句语病有两处:
一是语序不当,“广泛”修饰“应用”,应放在“应用”之前;
二是成分赘余,“公认”已经包含“一致”的意思,可将“一致”删去,或者将“一致公认”改为“一致认为”。
3.①多用数字,突出了屠呦呦团队在研发道路上面对的挑战之艰巨;②多用数字,表达了对屠呦呦团队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的敬佩;③多用数字,使表达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190次”失败突出了屠呦呦团队在研发道路上面对的艰难挑战;“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方药”“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突出了在困难面前,屠呦呦团队能够迎难而上的精神;“达到100%”说明屠呦呦团队取得了关键性胜利,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多用数字使得表达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①也就无所谓白话 ②既包括文言 ③典籍中的书面语与口语很接近(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伴随着语言在说的过程中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东汉以后南北方言的交汇,口语的发展速度远超书面语。(三处语病:①语序不当,“伴随着”放到“语言”前;②搭配不当,“交错”改为“交汇”;③不合逻辑,删除“把”。每修改对一处给1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6. (3分) C
7. (6分)
①首联以议论开篇,直接点出画的精华凝聚在笔端,山水屏风可见王维画作匠心;
②中间两联通过描写观者的主观感受来表现画作艺术效果;
③尾联抒发感情,诗人能够体会画家的心境却无法用诗句来表达,突出王维画作的高妙。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8.【参考答案】(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人生如梦; 尊还酹江月;(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综合训练】
1.答案 D
【解析】 “肖像”错,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中没有肖像描写。
2.答案 B
【解析】 “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小说的中心事件和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都具有一定真实性,不具有荒诞特征。
3.(1)林冲的粗鲁是英雄末路的悲愤。如听到三人的阴谋后,忍不住一枪一个将仇敌搠倒在地,后又将仇敌的头割下来,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这些行为都是他忍无可忍、英雄末路的悲愤的体现。(2)林冲的粗鲁是遭遇陷害后亲手杀敌的快意。如杀死陆谦时,将他“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看似血腥粗鲁的行为,实则是对无行小人的痛恨,以及亲手诛杀敌人的快意。
4.(1)故事情节的精彩。风雪夜山神庙手刃仇敌,故事层层铺垫,处处设伏,时时有意外,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2)创作内容的真实和创作态度的真诚。文章以大量心理、动作、环境描写,讲述了林冲幸运躲过谋害并报仇雪恨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被逼上梁山的形象。(3)时代精神的折射。以林冲被逼无奈而走上反抗道路的经历为线,从人物命运的变化上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5.C F L(对一处得1分,选择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6.A“恐年岁之不吾与”中的“与”是“等待”的意思。
7.C“实际上蹇叔只是因为自己或儿子必有一方会死去而哭。”不对,他也是用这种方式委婉劝谏。
8.(1)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关键字“亡”“走”“鄙人”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立即让奚施回郑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国国君的命令云慰劳秦军。(关键字“遽”“矫”“劳”各1分,句意1分)
9.①远见卓识(老谋深算、料事如神)②忠心耿耿 (爱国心切)(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3分。如果答出“重视亲情”不给分,概括文本内容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缪公听说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在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缪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缪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缪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缪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大夫。百里奚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于是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文本二:从前,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蹇叔劝阻说:“不可以。我听说过,偷袭他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着士兵士气旺盛和力量强盛时到达,因此进攻敌人能够消灭他们,撤离战场能够迅速离去。现在行军几千里,又要穿越其他诸侯国的领土去时袭他国,我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呢!您还是仔细慎重地考虑考虑吧。”穆公不听从他的意见。蹇叔送军队出征送到城门外,哭着说;“将士们啊,我看到你们出去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啦!”蹇叔的两个儿子申和视跟军队一起出征。蹇叔对他的儿子们说:“晋国如果阻击我军,一定在崤山。穆公听说了这件事,派人责备蹇叔说:“我发兵出征,还不知道胜负如何。现在你却哭着送行,这是给我的军队哭丧啊。”蹇叔回答说:“我不敢给军队哭丧啊。我老了,有两个儿子都和军队一起出征。等到军队回来的时候,不是他们战死,就一定是我死了,因此我才哭。”
郑国商人弦高、奚施西行到周的都城去做买卖,在路上遇到秦国军队,弦高说;“啊!这支军队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一定是去偷袭郑国。”于是立即让奚施回郑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国国君的命令云慰劳秦军。弦高说:“我们国君本来很早就听说贵国军队要来了。贵军没有来,我们国君和士兵私下替贵军担忧,每天都为此而心情不愉快,惟恐责军士兵赢弱疲困,干粮缺乏。怎么这么久才到啊!我们国君派我用壁犒劳贵军,并献给贵军十二头牛作为膳食。”秦军三个主帅不敢执意不收,拜而又拜,叩头于地,接受了犒劳的东西。秦军的三个主帅很担心,商议说:“我们行军几千里,多次穿越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去偷袭人家,还没到,人家就已经先知道了,这样看来,他们的准备一定已经很充分了。”于是回师离开了郑国。
在这时,正赶上晋文公去世.还没有安葬。先轸对襄公说:“秦军不可不袭击,我情您允许我去袭击它。””襄公答应了他。先轸在崤山截住并攻击秦军,把它打得大败,俘获了秦军的三个主帅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