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作业: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篱(lí) 朴素(pǔ) 慰藉(jí) B.绮丽(qí) 锄头(chú) 剥削(bō)
C.和谐(jiē) 应和(hè) 复杂(zá) D.附近(fù) 谈心(tán) 绘画(huì)
2.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鲜嫩的竹笋 攀上棚架 B.独特的风光 绘成风景
C.美丽的夜晚 打开天窗 D.绮丽的朝霞 抖落花瓣
3.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日长:白天渐渐变长) B.树头新绿未成阴(阴:阴暗)
C.白发谁家翁媪(媪:老妇) D.最喜小儿亡赖(亡赖:顽皮,淘气)
4.贾兰坡在11天之内发现了三颗( )头盖骨而震惊世界学术界。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人的由来是( )
A.女娲抟土造人 B.普罗米修斯用泥捏人 C.上帝造人 D.由猿进化而来
6.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每颗星都有光。 B.哪一颗星没有光?
C.没有哪一颗星有光。 D.难道每颗星都没有光?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话。
(1)暴雨的wēi lì( )减弱了,雨水顺着wū yán( )流到地上。
(2)tǎnɡ ruò( )你拉开窗帘,透过窗户看着对面大楼shǎn shuò( )的灯光,这多少会让你感到些慰藉,此时的人们应该已经进入tián mì( )的mèng xiāng( )了吧。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
(2)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 )
(3)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9.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①响彻( )( ) ②低( )细( )
③悄无( )( ) ④鸦雀( )( )
⑤窃窃( )( ) ⑥( )( )鼎沸
⑦( )( )欲聋 ⑧锣鼓( )( )
(1)上面的词语中,形容没有声音的是_____;形容声音很小的是____;形容声音大的是____。(填序号)
(2)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词语④: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
词语⑧: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__________,农历__________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课文先总后分,按照“潮来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之情。
三、判断题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1.“斜阳”指的是朝阳。 ( )
12.《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他的代表作还有《再别康桥》等。 ( )
13.“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意思是太阳要落山了。 ( )
14.“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四、句子训练
15.按要求写句子。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用加点的词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走月亮》片段,按要求做题。
①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甲)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乙)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丙)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6.“村里的风俗”在语段中是指( )
A.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B.来到自己家的田地里看看。
C.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
D.采一塘新谷招待阿爸。
17.语段的主要内容是( )
A.“我”和阿妈走月亮,看着月下田园的丰收景象,盼望阿爸归来。
B.秋天,果园丰收了。
C.春天,“我们”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D.“我”和阿妈去田园迎接阿爸回家。
18.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中,甲句让我想到了虫唱鱼跃图,乙句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图,丙句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内容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能否改成“沟水汩汩地响着”?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
重识钱江潮
张抗抗
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在江的下游缓缓向上游平移,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猜想钱塘江水原本顺流而下奔涌入海,一江清泉进了东海,搅出些咸味,心生悔意,像是嫁出去的女儿,在婆家待得烦闷厌气,夜夜思念自己的出生地,每日总要挤进杭州湾口的喇叭筒里,回头来探访母亲。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海水与江水的混血儿,却生出些叛逆的性情,偏要一日两次折返西行。因是逆流而上,江道渐窄,水和水就一滴滴纠缠、一层层叠加,满怀再生倒走的狂热。
银线渐近,传来隆隆的吼声,豪情万丈;望得见潮头上你追我赶的浪花,溅起白色的水雾,如同一排并肩行进的火车头,齐齐喷着蒸汽,步步逼来。更近,忽而变成了一大群白色的野马,从左岸到右岸,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脚踏洁白的雪地雪原,义无反顾地朝着上游奔腾……此时脚下的江面却是出奇地安宁,柔情万种地静静守候,只等那威武健硕的壮汉投怀入抱的那一刻,以大海覆盖了江河的身体,江海相遇的激情,掀起翻江倒海的排浪。它们拥抱热吻之时,雾凇雪涛银妆素袍壮美华丽,一瞬间从你脚下哗然而过,只顾往前奔去,身后扬起黑烟黄尘,一片污泥浊浪泥沙俱下。
原来,这日日溯水而上的钱江潮,奔腾的动力不在海中,而是来自高远的天穹。月亮才是操纵着它命运的神灵,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上恋人。
潮头跃过,再看岸边脚下的围堰,一块块巨大的花岗条石,竖着插入堤岸,一层砌一层呈阶梯状,铜墙铁壁一般坚固,好似一道隐入水中的百里长城。历史上,塘堤一次次修筑一次次被潮水冲垮,海水倒灌为患一方,统领修塘的官员无颜见父老乡亲,曾有多人自愿投水殉职。在一代代海宁人的血肉之躯上,鱼鳞石塘终于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建成,从此将万钧之力的钱江潮锁于江中。这石塘有多厚重坚固,就知大潮的力量有多威猛。
出了盐官的观潮亭不远,十余里江堤通达顺畅。车子很快追上了刚刚经过盐官的潮头,赶到了潮头之前,人与潮水并行,保持同一速度,或前或后,亦步亦趋。江风吹来,洒开细碎的水珠,身上头发上都是潮水的湿气;左侧是起伏的江面,身子像被潮水整个托举起来;海水急剧地向前推进,一丈一丈地吞没了江水,如一艘所向无敌的巨轮,在水上冲锋陷阵。侧望老父,竟是一副如痴如醉的神态。那一米多高的水墙,横着移动推进,起起伏伏,潮过之后,在江面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一场海水企图置换江水的搏斗,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直至六和塔下,气数用尽才见胜负。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21.选文中,杭州湾口是什么形状?( )
A.半圆形 B.喇叭形 C.三角形 D.正圆形
22.第4自然段中“海水倒灌为患一方”这一现象结束的是什么时间?( )
A.明朝万历年间 B.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3.选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
A.由近及远 B.从上到下 C.从左到右 D.由远及近
24.下列句子中,与“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在江的下游缓缓向上游平移,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潮头上你追我赶的浪花,溅起白色的水雾,如同一排并肩行进的火车头,齐齐喷着蒸汽,步步逼来。
B.一块块巨大的花岗条石,竖着插入堤岸,一层砌一层呈阶梯状,好似一道隐入水中的百里长城。
C.海水急剧地向前推进,一丈一丈地吞没了江水,如一艘所向无敌的巨轮,在水上冲锋陷阵。
D.这一场海水企图置换江水的搏斗,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直至六和塔下,气数用尽才见胜负。
25.有人认为,“一瞬间从你脚下哗然而过,只顾往前奔去”这句话中的“哗然”一词用得十分巧妙,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7.学写作文。
题目:春满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提示与要求:踏春,赏春,咏春!双江河岸、独岩公园、万佛山桃林、下乡梨园……一切都在春天里生机盎然,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抓住特点,抒写通道最美春色。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
A.慰藉(jí)——jiè;
B.绮丽(qí)——qǐ;
C.和谐(jiē)——xié;
故答案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B.“绘成风景”搭配不当,可改为“绘成图画”或者“欣赏风景”。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A.正确。“日长篱落无人过”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意思: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日长:白天的时间很长。
B.有误。“树头新绿未成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意思: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C.正确。“白发谁家翁媪”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意思: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媪:老妇。
D.正确。“最喜小儿亡赖”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意思: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4.C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搜集与积累。
1935年,贾兰坡起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期间发现了大量石器、脊椎动物化石。1936年11月,他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轰动国内外。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一:女娲为伏羲氏,具人首蛇身,抟土做人,练五色石来补苍天。神话故事二:女娲为伏羲氏之后的母系社会统一各部落的女酋长,后来治理洪水、倡导繁衍生育有成,於是乃被神话为造人之母,补天之神。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与辨析。
A.“每颗星都有光”指每一颗星星都会发光;
B.“哪一颗星没有光”指星星都会发光;
C.“没有哪一颗星有光”指每一颗星星都不发光;
D.“难道每颗星都没有光”是反问,指每颗星星都会发光。
C项与其他三项表达的含义不符,故选C。
7. 威力 屋檐 倘若 闪烁 甜蜜 梦乡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威力”“屋檐”“甜蜜”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满足 喜爱 美妙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1)满意:因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快乐。近义词有:满足、称心等。
(2)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近义词有:喜爱、热爱等。
(3)奇妙:奇特巧妙。近义词有:美妙、奇异等。
9. 云 霄 声 语 声 息 无 声 私 语 人 声 震 耳 喧 天 ③④ ②⑤ ①⑥⑦⑧ 大桥通车的典礼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词语归类、词语造句。
①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②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③悄无声息:1.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2.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④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⑤窃窃私语:形容两人亲密地靠在一起小声说话。
⑥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⑦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⑧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根据词语意思可知:形容没有声音的词语有:③④;形容声音很小的词语有:②⑤;形容声音大得词语有:①⑥⑦⑧。
(2)根据词语写句子。
如:每到春节,大街上都锣鼓喧天。
10. 天下奇观 八月十八 潮来时 潮去后 赞叹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的掌握,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
根据阅读课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文章是按作者亲眼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所描写,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赞叹之情。
11.× 12.√ 13.√ 14.×
【解析】11.本题考查的是读词语含义的理解,需要不断地积累。
根据所学知识“斜阳”指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错误。
1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外知识的积累,需要阅读相关作者的文献,丰富自己的阅读量。
《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徐志摩: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偶然》等。
正确。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意思是:指太阳趁着它不注意,偷偷的下了山,也就是太阳要落山了。
正确。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意思是: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把事物人格化,所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错误。
15. 她犹如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朝我们走了过来。 哦,阿妈,这就是我们家的地。
【详解】略
16.C 17.A 18. 果园飘香 稻谷成熟 19.这些蒲公英像一个个小金兵在空中飞舞着,有的慢悠悠地落到了草地上;有的越飞越远,飞向了远方。 20.不可以,因为“满意地”一词是对沟水辛勤奉献的一种肯定,丰收的稻田是它灌溉过的,这样写更具有情感美。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可知,村里的风俗是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
故选C。
17.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第①段写了庄稼、瓜果成熟,“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可知我们在等待阿爸回来,第②段“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可知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总结可得,语段主要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看着月下田园的丰收景象,盼望阿爸归来。
故选A。
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句子的关键词句进行提取概括即可,乙句“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可以概括为果园甜香图;丙句“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可以概括为稻谷低垂图。
19.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代入情境,想象自己正在田里吹蒲公英,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如:这些洁白的种子乘着降落伞在空中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随风而飘,随风而止,越过田野,穿过山丘,然后慢慢降落,准备落地生根。
20.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满意”一词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沟水拟人化,用“满意”写沟水的感受,实际上是写人的感受。这里的“满意”是指自豪的心情,因为经过它的浇灌,粮食、水果都丰收了,这里面有它的一份功劳,因此不能改。
21.B 22.B 23.D 24.D 25.示例:“哗然”的本义是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潮水,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潮水发出的巨大响声。 26.示例:我对选文第2自然段写潮水如一大群白色的野马朝上游奔腾而去的画面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潮来时如同一大群野马奔腾而来的壮观画面。
【解析】2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每日总要挤进杭州湾口的喇叭筒里,回头来探访母亲”可知,杭州湾口的形状是喇叭形。故选:B。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历史上,塘堤一次次修筑一次次被潮水冲垮,海水倒灌为患一方,统领修塘的官员无颜见父老乡亲,曾有多人自愿投水殉职。在一代代海宁人的血肉之躯上,鱼鳞石塘终于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建成,从此将万钧之力的钱江潮锁于江中”可知,海水倒灌为患一方的问题,直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建成鱼鳞石塘,才得以解决。故选:B。
23.本题考查对短文叙述顺序的掌握。
结合“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银线渐近”“更近”“潮头跃过”等语句中看出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故选:D。
2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结合“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可知,把潮水比作了“白线”“银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结合“潮头上你追我赶的浪花,溅起白色的水雾,如同一排并肩行进的火车头”可知,把“浪花”比作了“火车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一块块巨大的花岗条石,竖着插入堤岸,一层砌一层呈阶梯状,好似一道隐入水中的百里长城”可知,把“花岗条石”比作了“长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结合“海水急剧地向前推进,一丈一丈地吞没了江水,如一艘所向无敌的巨轮”可知,把“海水”比作了“巨轮”,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结合“这一场海水企图置换江水的搏斗”可知,把“海水”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
2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哗然本来的意思是:人多声杂的样子,(形)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在本文中是指潮水在吵嚷,把潮水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从而突出了潮水的声势浩大。
26.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积累和理解。
积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相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如:大潮出现的时候,远远一条闪亮的白线,在江的下游缓缓向上游平移,像是一根测量地平线的银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潮来时的情景写得非常的生动、具体。
27.例文:
春满山间
冬脱去厚厚的棉袄,急匆匆地走喽!南来的小燕子带着春的气息赶集似的来到山间。树上的蓝雀“唧唧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儿!浅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小溪水哗哗啦啦地流向田野、奔向大河。俊俏的小姑娘赶着小鸭子来到小溪边,陶醉在充满花香的山间里。
春,在花、草、树木中穿梭着。春,像一位插花能手,把一朵朵娇艳多姿、形态各异的鲜花插满山间,那粉得像霞一样的桃花,白得像云一样的玉兰花;白里透红的樱桃花。有扇面型的,圆形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零星散落的,有花团锦簇的……整个山间弥漫着浓浓的花香,熏人心扉。春吹奏出一首动听的春曲,吹走了冬的严寒,吹绿了树木,吹红了山野。
瞧,小草伸了伸懒腰冲破泥土钻了出来,眨巴着眼睛看这迷人的世界;柳树伸长了枝条在溪水里随波荡漾,远远望去,就像羞答答的长辫子小姑娘站在溪边梳理着秀发。春是大地的“管家”把大地装扮得格外秀丽。这烂漫无比,充满春意的山间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
【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
以“春满 ”为题。踏春,赏春,咏春!双江河岸、独岩公园、万佛山桃林、下乡梨园……一切都在春天里生机盎然,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抓住特点,抒写通道最美春色。首先想想身边有哪些美景,选择印象深刻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提纲:
开头:点题,点明你要写哪的美景,总写这处春天的美景的特点。
中间部分:抓住主要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表达你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