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 》课件(共16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 》课件(共16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21:01:3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诗歌故园相思眷恋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4. 理解、学习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及开阔豪迈的胸襟矛盾心情。
【课时计划】
1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有人说:相逢是一首歌。人生的故事里,岁月的旅途中,总有些相逢,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动听的告白,却已然刻进生命的脉络;总有些情意,携着花香而来,带着清气而往,芬芳着光阴的每一道掌纹,清新着岁月的每一次心跳。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1.熟读诗歌体会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1)听录音范读
(2)个别读纠正
(3)齐读巩固
(4)自由读提升
2.作家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诗集 ( https: / / baike. / doc / 24056908-2464009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功名之志。
三.译读诗歌,感知大意
1.结合课下注释,同桌说说大意。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2.译读诗歌.
【点拨】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研读诗歌,深入探究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点拨】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点拨】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凭君传语报平安”吧。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点拨】“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同样表达思乡之情,《逢入京使》和《春夜洛城闻笛》有何不同?
【点拨】抒情方式不同:《逢入京使》是即兴而作,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春夜洛城闻笛》是借助《折杨柳》曲委婉地表达思乡之情。
情感变化不同:《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流落异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悠扬的笛声,内心很是欣喜,但是听着听着,诗人听出了吹笛人吹奏的是《折杨柳》,不禁勾起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心情急转直下,由喜转忧。
《逢入京使》中,诗人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不禁泪流满面,心中悲伤。此时刚好遇见回京使,诗人喜出望外,像是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托付他给故乡的亲人报一声平安,心情由悲转喜。
赏读诗词,写作鉴赏
语言自然质朴,耐人寻味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共16张P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有人说:相逢是一首歌。人生的故事里,岁月的旅途中,总有些相逢,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动听的告白,却已然刻进生命的脉络;总有些情意,携着花香而来,带着清气而往,芬芳着光阴的每一道掌纹,清新着岁月的每一次心跳。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诗集》。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新知讲解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新知讲解
岑 参
故 园/东 望/ 路 漫 漫,
双 袖/龙 钟/泪 不 干。
马 上/相 逢/无 纸 笔,
凭 君/传 语/报 平 安。
cén
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译文:向东远望,故乡路途漫漫,(思念远方的亲人)两袖已经湿透,泪痕仍然没干。




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新知讲解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求,烦劳。
捎口信。
译文: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没带纸笔,只有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功名之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合作探究
2. 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凭君传语报平安”吧。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合作探究
3.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合作探究
4. 同样表达思乡之情,《逢入京使》和《春夜洛城闻笛》有何不同?
抒情方式不同:《逢入京使》是即兴而作,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春夜洛城闻笛》是借助《折杨柳》曲委婉地表达思乡之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情感变化不同:《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流落异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悠扬的笛声,内心很是欣喜,但是听着听着,诗人听出了吹笛人吹奏的是《折杨柳》,不禁勾起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心情急转直下,由喜转忧。
《逢入京使》中,诗人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不禁泪流满面,心中悲伤。此时刚好遇见回京使,诗人喜出望外,像是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托付他给故乡的亲人报一声平安,心情由悲转喜。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语言自然质朴,耐人寻味。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