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目 标
1.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2.理解作者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学习诗歌鉴赏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一、初入诗歌
壹
一、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诗风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豪放
飘逸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二、写作背景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来留给东鲁的朋友。
二、写作背景
三、生字正音
加点字 读 音 加点字 读 音
天姥 mǔ 水澹澹 dàn
瀛洲 yíng 石扉 fēi
剡溪 shàn 訇然 hōng
荡漾 yàng 青冥 míng
谢公屐 jī 霓 ní
暝 míng 鸾 luán
悸 jì 霹雳 pīlì
渚清 zhǔ 霜鬓 bìn
梦游
四、解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
——地点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四、解题
吟
留别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感慨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梦游天姥吟留别
贰
二、研读诗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确实、实在
谈起
忽明忽暗
有时
遮蔽
超出
向东南
理解第一段
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理解第一段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瀛 洲
天姥山
—实
陪 衬
—虚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对比、衬托、夸张
用五岳、赤诚、天台山对比和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峻拔、雄伟、气势磅礴
使作者更热情向往天姥山
理解第一段
天姥山风光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理解第一段
通过“五岳、赤诚、天台山”对比和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峻拔、雄伟、气势磅礴、神奇。交代梦游天姥山的原由。
理解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依据、根据
代指前面越人的话——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因越人的话而梦游吴越天姥山
夸张。表现了诗人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1、作者因为什么梦游吴越天姥山?“飞”运用于什么手法?体现作者什么样是心情?
理解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承上启下、由现实过渡到梦境,点明“梦游”
2、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梦游第一景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澈
凄清
山水诗人谢灵运
梦游第一景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增添神奇浪漫色彩。
山水诗人谢灵运
1、运用于什么手法?
2、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3、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梦游第一景:月夜渡湖
(晚上) (凄清幽静)
4、概括梦游第一景的时间及景色特点。
梦游第二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穿
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山腰
木屐
昏暗
不知不觉
梦游第二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梦游第二景
1、该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比喻、用典。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摒弃世俗之情。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梦游第二景:著屐登山
——(清晨)(雄奇壮观)
梦游第二景
2、概括梦游第二景的时间及景色特点。
梦游第三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震动
使.....战栗
使.....震惊
黑沉沉的
水波荡漾
楚辞句法: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下雨
梦游第三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震动
使.....战栗
使.....震惊
黑沉沉的
水波荡漾
梦游第三景:山中奇景——
(傍晚)(神奇迷离)
楚辞句法: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下雨
梦游第三景
1、概括梦游第三景的时间及景色特点。
梦游第四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闪电
山峦
仙人居住的洞府
门
声音大
天空
神仙居住的地方
彩虹
驾乘云彩的神仙
弹
回转
使....崩塌
成群结队的排列
1、四短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5、四短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阴森恐怖,到惊天动地、豁然开朗,前后形成对比,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梦游第四景:
洞天仙境
(梦境的高潮)
(夜晚)
(壮丽非凡)
对如仙境般的美好和自由的向往
2、概括梦游第四景的时间及景色特点。作者情感是怎样的?
梦游第四景
(晚上)月夜渡湖
(清晨)著屐登山
(夜晚)洞天仙境
凄清幽静
壮观雄奇
神奇迷离
壮丽非凡
小结梦游之旅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景
境
情
7、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喜悦无比。
(傍晚)山中奇景
梦境结束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惊醒的样子
长叹
醒来
原来
前面所写的仙境
从梦境回到现实
1、从仙界回到现实,诗人的心情如何?
从“忽”“恍”“惟”“失”等字可以看出诗人从仙界回到现实的失落、惆怅、不知所措。
梦境结束
第二自然段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通过四幅图景详写了诗人梦游幻境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顺序是什么?
梦前: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中:
梦醒:梦惊伤神
小结第二段
月夜渡湖
著屐登山
洞天仙境
山中奇景
研读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
等到
怎能
低头弯腰
卑躬屈膝
侍奉
抒发
梦醒后的感慨
抒发快乐短暂、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悲叹
回扣诗题“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全诗的地位诗什么?起到什么作用?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诗眼),起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豪迈气概
直抒胸臆
内容 事件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梦游之 世事痛苦 追求乐土及时行乐
蔑视权贵 憎恨现实
敢于反抗
叹
简要概括整首诗的行文脉络,以及诗人的情感脉络。
行文脉络:
1、首先描写了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交代了诗人梦游的缘由。
2、然后用四幅图景详细描绘了诗人梦游幻境的见闻以及感受。
3、最后抒发诗人梦醒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
蔑视权贵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情感脉络:因天姥山的雄伟而神往,到一夜飞渡的迫切,
再到神游仙境的极乐,最后梦醒现实的失落与反思。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
中心思想:
诗人以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描绘,抒写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反抗精神。(积极)
消极因素: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诗人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风格体现)
1、构思新奇,自由奔放。歌颂仙境之美,鞭策现实之丑。全诗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想象瑰丽,夸张大胆。
3、语言精炼,参差多变。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