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20: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是一座城,它在陕西西北部,是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
着“中国革命博物馆
城”的美誉。
这是一座山,它在延安市内,山上有一座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这是一个村庄,它在延安的延川县内,是习近平总书记做知青时生活过七年的地方。抗战初期的延安,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他们都把延安追寻。而在陕西宝鸡工作过的祁念曾多次到过延安,特别是九一年再次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后,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写下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革命题材的现代诗歌。
1.读全诗,查字典,读准读通诗句。
2.读小节,找规律,读出小节特点。
3.读诗句,找韵脚,读出诗行韵味。
一、 以生活形式读诗,寻找红诗踪迹
延安 昔日 镢头 琳琅 茅屋 土炕 辉煌 一旦 明媚
延安 昔日 镢头 琳琅 茅屋 土炕 辉煌 一旦 明媚

máo
kànɡ
mèi
dàn
yán
读一读
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追寻的赤诚
1991年,作者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西北革命根据地。
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曾响应党的号召,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的 头”实际上是讲大生产运动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讲话的会场”实际上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诗歌中的景物,不单单是生活在大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生动画面,这就是诗的味道。 因此,在这里,作者追寻的是革命者留下的延安精神。
从正面再次咏叹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画龙点睛,用“理想”“春光”“太阳”表明,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不仅仅是对已逝岁月的怀念和赞美,更是面向祖国美好的明天,令人振奋和鼓舞。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革命人追寻理想信念,追寻温暖光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1945年9月2号,日本帝国主义者无条件投降,让延安精神放出耀眼的光芒。解放后,改革开放后延安精神依然在,它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请同学们读读三、四小节。
思考:作者在这里用什么事物代表什么?
讨论: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强调时代
需要延安精神?
茅屋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革命战争年代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
土炕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
毫不犹豫丢掉
不能丢
落后的生活、生产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永远继承和发扬。
永远告别
——忘不了
毫不犹豫丢掉
——不能丢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需要延安精神吗?作为小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延安精神体现在哪里?
我们可以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来传承延安精神。
联系语文生活谈谈:你在读书、语文学习中了解到的红色精神?
抗战精神 上甘岭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追寻延安精神:
需要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重要:
信念——理想;温暖——春光;光明——太阳
延安,我把你追寻
高楼大厦、家用电器、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