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等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等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8 21:03:03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三市联合期末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答案】C
【解析】A项“方方正正的汉字··在中外交流中曾发挥了化育人心的作用”偷换概念,原文“方方
正正的汉字··都曾经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中扮演过关键角色”。
B项“就要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精神的题材讲好中国故事”属于概括不全,根据原文“既需要
也需要··”可知“要通过文化艺术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有两个条件,B项
只满足了其中的一个条件。
D项“是为了在文艺创作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强加因果,“广大书法工作者开展书法
志愿服务活动”,是在“以优秀作品为大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只是客观上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2.【答案】C
【解析】“是东方美学特征的典型代表”于文无据
3.【答案】B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只有和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结合起来,只有走入火热
生活,走入人们心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B项是指忠于《红楼梦》原著。
4.【答案】
①《千里江山图》作为中国古典名画,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只此青绿》充分挖掘了《千里江山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
③《只此青绿》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古典名画,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冲击,践行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千里江山图》和《只此青绿》都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相处。
【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
①书法作品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人心,要将其与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相结合。
②当代书法工作者要广涉古代碑帖,深入挖掘经典法帖的文化内涵,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以实现
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③用信息时代的语言讲述书法背后的故事,赋予经典新的时代意义。
④搭建古今对话的艺术桥梁,开展相关活动,以学术建设引导社会审美,倡扬雅正书风,以书法浸润心
灵,以美育滋养精神
⑤加强多方战略、学术合作,提升典籍整理、史学研究、碑帖出版、社会传播水平,致力于活化经典,让
书法成为普通中国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评分细则】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6.【答案】C
【解析】“这些好消息使人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围城岁月”错误。根据原文“在这家伙身上有一种生机
勃勃而又坚忍不拔的力量,有如一种内在的火焰温暖着你的心。在围城的漫长月份和吃狗食吃马肉
的可怕冬季,尤其需要这样的火焰”可知,“使人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围城岁月”的是他那种“生机勃勃
而又坚忍不拔的力量”,而不是“好消息”。
7.【答案】A
【解析】“其发音令‘我'厌烦”错误。肖万令“我”厌烦的是他对战争的鼓吹。
8.【答案】
①第一处,是对不断鼓吹战争、抵抗侵略的肖万感到厌恶。
②第二处,是对肖万的认同,并赞美他的爱国情感。
③第三处,是讲法国战败后,人们关心曾经极力主张抵抗侵略的肖万。
④第四处,是对死于内战的爱国者肖万深表同情
【评分细则】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9.【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小说的情节是随着“我”在不同时期的所见所感作为线索而往前推进的。
③抒发感情,烘托主题。“我”在战争的不同时期对肖万有不同的看法,直接抒发爱憎感情,并烘托了
小说主题。
④衬托形象。肖万热爱祖国,愿为国牺牲,“我”讨厌战争,热爱生活。
【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答案】DEG
【解析】句意是: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
报什么恩呢?”于是发布命令。①根据文意,秦国出兵讨伐的是郑国,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可知应为
“伐吾同姓”,D处可断开;②“秦则无礼”,主谓宾结构完整,E处可断开:③“何施之为”中“何··
为”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和语气词“为”组成,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为什么··呢?”“··什
么呢?”,G处可断开
11.【答案】A
【解析】“意思相同”错误。“公辞焉”的“辞”指“推辞”,“今者出,未辞也”的“辞”指“告别”“辞
别”,二者意思不同。
12.【答案】D
【解析】“弦高为迟滞秦军进军速度”错误。依据原文“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三市联合期末检测
高一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强调以文化人,如何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人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道德水
准和文明素养?关键在于文艺作品、文化产品要和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结合起来,只有走入火热生活,走
入人们心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方方正正的汉字、脍炙人口的唐诗、魅力无穷
的戏曲,都曾经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中扮演过关键角色,展现出强大魅力。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是,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这既需要更高水平的梳理与普及,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规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一
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一步讲清楚蕴含其中的中国美学、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也需要更高效能的沟通与对话,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讲好中国故
事,讲出中国好故事,生动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
围绕2022年游走在云南大地上的“野象旅行团”的影像纪实,就是一次成功的创作传播范例。这
群大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发,一路向北,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追踪记录,真实可信。通过镜头,我
们看到老象醉酒掉队、看到小象落草降生、看到象群来到居民院子用长鼻子打开水龙头排队喝水,也看
到云南美丽的青山绿水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当地政府及时疏导,沿途村镇友好相让,象群安然经过
这些无一不是可爱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
丰硕成果,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蒙曼《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
智慧结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呈现出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于
笔墨挥洒间丰盈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阐释着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代书法工作者既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