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百合花
百合花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我所举的那些例子中间,《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茹志鹃
壹
贰
叁
肆
课堂导入
知人论世
文本研读
总结分析
壹
课堂导入
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什么呢?
是的,每个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回忆都各有差异,但这些差异间往往又有一些共性,我们把这种共性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烙印。现在的我们,享受着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对“战争”这个词已经陌生了,但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人,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篇别样的战争题材的文章--《百合花》。
贰
知人论世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①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百合花》等短篇集。
[伴读]①王安忆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这是一对文坛上的母女花啊。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写作背景
百合
全球已发现百合约80余种,主要分布地区是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等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百合的分布中心,约有42种。百合花姿雅致,叶子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色泽鲜艳,是盆栽、切花和点缀庭园的名贵花卉。③
[伴读]③现在中药堂里边最动听的药名当推百合,百合百合,细细品味两遍,真是满口噙香。
叁
文本研读
1一九四六年中秋那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团长分配到各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团长叫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工作。
2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由于我的脚溃烂了,怎么快走也赶不上他。
3我双脚胀得象火烧似的,不得不喊他休息一会。他远远地找块石头坐下,背却仍然向着我,好象没我这个人似的。
4凭经验,我知道这一定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我着恼地带着一种抗议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到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百合花》被改编成了电影和连环画多种形式,下面请欣赏连环画版《百合花》。
5他见我面对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有回答,脸红得象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跟我是同乡,入伍刚一年。
6我们俩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象是催我动身了。当我站起来时,见他在擦汗。这都是我的不是,他走路都未出汗,可我跟他说了几句话,弄得他一头大汗。
7我们终于到了包扎所。包扎所设在一所小学校里,大小六间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满野二这里离前沿只有三里路。
8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当病床用。
9不一会,来了一个乡干部,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说什么我没大听清,好象说被子的事,要赶快向老乡去借。
10我问了问,原来是部队上的被子还没有发下来,而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去借。我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分差事。我怕来不及,就叫通讯员帮忙。
11我和通讯员先到附近一个村子,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借到两条棉絮和一条被子,可是他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我有点惊奇地问:“怎么,没借到?”
12“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我估计一定是他不会说话,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乡影响可不好。我说:“哪一家?你带我去。”
13我们走进一户老乡的院子,只见堂屋里静悄悄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14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我向她道了歉,她听着扭过脸尽咬着嘴唇笑个没完。
15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象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开口向那位大嫂讲了些道理,希望她借条被子。半晚,她转身进屋去了。
16通讯员乘这个机会,很不服气地对我说:“我刚才也是这么讲的道理,可她就是不借,你看怪不怪!……”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媳妇已经出来了。
17我一看她抱的被子,才明白她刚才为啥不肯借,原来是一条全新的被子,枣红底色,上面撒满了白色百合花。她好象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怀里已经抱了被子,就努唠嘴,叫通讯员来接。
18我没想到他竟装作看不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才绷了脸,垂着眼皮,把被子接过来,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料,“嘶”的一声,他的衣服挂住门钩,撕了个不小的口子。
19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追着要给他缝上。他高低不肯,挟起被子就走。
20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那位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21我们一边走,他一边跟我嘟哝起来:“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人家做这条被子不知费了多少劲,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22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给她送回去吧!”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我说:“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
23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算了,用过给她好好洗洗。”他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披挂在自己的双肩上,大踏步走了。
24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活泼起来。临走时,他还特意给我留下了两个干硬的慢头。
25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干些零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时不时东张西望,好象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开口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
26我告诉她那位同志弟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气了。”她说完就忙着铺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27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信号弹,总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有儿名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28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伤员的姓名、单位。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仔细一看,不是那位“小同乡”通讯员。
29做护理,我当然没什么,可那几个乡村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大家都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30从战场上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可是,担架队员把他放下后,还都围着床边不肯走。
31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队员以为我是医生,一把拉住我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匾!.....…”
32我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忙上前一看,原来是小通讯员。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上露着那个大口子,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33“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队员难过地说,“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就在我们后面……
34“可谁知狗日的反动派向我们扔了颗手榴弹,还直冒烟。这位同志叫我们趴下,他自己一下子扑上去.....”
40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乡的。”“是我的——”新媳妇只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品莹发亮,看见那条撤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青年人的脸。
35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把担架队员们打发走了。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通讯员的衣服;刚才那种羞涩已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36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只见新媳妇正一针一针地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37医生听了听小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象什么也没听到似的,依然在细心地缝那个破洞。
38我想拉开她,想看见通讯员真的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我无意中碰到口袋里那两个他留给我的干硬的馒头 ……
39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小通讯员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色发白,劈手夺过被子,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
撂( liào )
讷讷( nènè )
忸怩( ni ní )
憨憨( hān hān )
执拗( niù )
髻( jì )
尴尬( gān gà )
请给下列红体色字注音。
讪讪 ( shànshàn )
挟( xié )
嬷嬷( mómó )
砦( zhài )
虔诚( qián )
磕磕绊绊( kē )
整体感知
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开端(1—24):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发生的故事。
发展(24—43):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高潮(42—57):总攻开始,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结局(58-59):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是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
情节赏析1:
片段:“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这带有明显歉意和不好意思的语言表达,将通讯员的善良、淳朴、羞涩生动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情节赏析2:
片段:“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
通过“撒开大步”“自动在路边站下了,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通讯员的年轻却心思细腻、善良的形象特征。
情节赏析3:
片段:“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
通过“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这样的神态描写,塑造了小通讯员腼腆害羞的形象。
情节赏析4:
片段:“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通过肖像描写交代了小通讯员的体貌特征,将其青春阳刚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标题“百合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新媳妇 通讯员 “我”
标题“百合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新媳妇
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标题“百合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讯员
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牺牲/献被”的情节中,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纯洁的通讯员,也是一朵百合花。
标题“百合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
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心他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
“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一种复杂微妙得无以言表的美好情感。
我作为一名“微妙的”女性,也拥有百合花般的美丽。
标题“百合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白色百合花被子,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融合在月光中,成了通讯员离开人世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悲伤气氛、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片段: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试分析文章中有哪几类情感
茹志娟的《百合花》是一部非战争化的战争小说,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小通讯员对“我”的感情是老乡之间的友爱
小通讯员对新媳妇的感情是少男的纯爱
“我”对小通讯员的感情是朦胧的关爱
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感情是母性大爱。
《百合花》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有着“去战争化”“写实化”和“柔化”的审美倾向。《百合花》在现代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
肆
总结分析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慊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归纳主题
问一问
同学们,你们和小通讯员一样年轻,如果换作是你,当你看到手榴弹在一群素不相识的担架员中间冒着烟乱转,作为一位通讯员,在这样的生死攸关时刻,你会扑上去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纯洁与感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