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剑影实验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宋史 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宋史 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实了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无线电天文学——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D.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B.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C.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D.《左传》中对月食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720年,这一时间与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月食的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若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题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手表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
红 墨
爸,我想戴手表!女儿饱饱把书包往墙上的钉子一钩。
我一愣,咱家只有一个老爷钟,时常报错时。我又一想,便从饱饱书包里拿出圆珠笔,卷起她的小袖子,给她画手表。画“钟山”牌的,我还给划上“钟山”的字样。饱饱的胳膊微微颤动。我说别动,爸把“山”划成躺倒的“王”了。饱饱说痒痒,嘴角一直抿笑。我撮嘴对着“手表”哈口气,“手表”越发鲜亮。画好啰。我喊了一声。
饱饱一看,嚷嚷,爸,咋画得这么小呢?“钟山”牌的表盘特大,是我故意画小的,饱饱的手腕太细了。我说,表盘大的便宜,像钟……饱饱嘟着嘴,我就要画大的。我用指尖蘸了唾沫,抹掉,重画。表盘和饱饱的小手腕一样宽。我又画上表带,一节一节的像铁轨。饱饱高卷袖子,举着“手表”,花儿怒放般笑着,一蹦一跳地弹出家门。
“手表”模糊了,我便给饱饱重画。后来饱饱竟要求爸天天给她画一只。我说谁家有那么富裕天天换新手表?饱饱脖子一梗,我又没让爸真买手表?我就依了饱饱天天给她画新“手表”。
爸画的手表咋天天一个模样呢?有一天饱饱突然问。
我说,爸只记得“钟山”牌这样子。
那天我给饱饱又画了新“手表”。饱饱惊呼,爸,咋三根表针一样长短、一样粗细呢?
我说,爸画的都是时针,让时间走得快一点,饱饱长大了,工作了,就能买真手表。现在可要好好读书喔!
饱饱把手表贴在耳朵上,爸,我听到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它走得真快。
后来饱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田雯。我不认识“雯”字。饱饱说就念底下的“文”。对呀对呀,“雯”“文”,饱饱可有文化哩!
果然雯雯赶上了1977年的高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攒了钱便给我买了一只真手表,“上海”牌呐!可我忒不高兴,雯雯你自己都没买,咋给爸买了?我赖着不肯箍上表。雯雯也忒不高兴,爸,这款是男式表。又脖子一梗,爸给女儿画了无数只手表,女儿就不能给爸买一只真手表?难道雯雯也给爸画一只假手表?是不能画。我只能乖乖地戴上女儿孝敬爸的真手表,“上海”牌哩!临睡前我都要亲一口“上海”光洁、润滑的脸庞。
如今,我又迷上给小星星画手表。小星星是我的曾外孙女,学名博鑫,那个光头、胡子茂盛的中年男子先生起的。先生“懂”《周易》,解名曰,“博”,博士也;“鑫”,命里缺金哉。一套一套的。现在的手表款式繁多,那些儿童智能手表,表盘圆形、方形,颜色五花八门,还能定位和通话。可小星星偏撒着娇缠着我天天给她画手表。我隔三岔五就要去一趟“华联商厦”,戴上老花眼镜,猫腰弓背地细瞅那个长长的儿童智能手表柜台。那位有俩酒窝的女服务员老远就招呼我,阿公,又有新款式啦!
我摊开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笔,像当年在竹筛上摆满一圈儿雕花凿子,卷起小星星的小袖子。小星星的小胳膊白嫩,圆圆的,像莲藕……每回小星星都说,小星星最喜欢外太公画的手表,每天一个新花样儿。
时间在表针上悄悄滑走。我90岁庆生那天,星星牵过我的手放在她的膝盖上,给我撸上袖子,在我右腕上画手表(我的左腕戴着她妈妈给我买的新手表,“上海”牌)。我的手腕一抖。星星说,别动。我笑笑说,外太公痒痒。星星说,是这表太贵重了。我问多少钱一只。星星说,十几万一只。星星正在给“手表”哈气,我兀地抽出手,甩着手腕,边问,啥表,恁贵?
劳力士。
老螺蛳?我惊异,是金螺蛳吧!
是外国表。
不戴。外太公不戴洋表,外太公就戴“上海”牌。
又不是真表?外太公好可爱哩!星星拥抱我说,外太公,星星最喜欢您!
我抬起手腕,“金螺蛳”没能甩掉。细瞅,表盘上并没画着“金螺蛳”,而是描着洋文。我又突然发现,这洋表咋三根表针一样长短、一样粗细呢?
星星说,星星画的都是秒针,让时间走得慢一点,这样,外太公就不会老去。星星又把耳朵贴在洋表上,抬头说,外太公,它走得很轻、很慢……
(选自2022年10月《作家文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墙上的钉子”“老爷钟”等体现“我”家庭拮据,坚持为女儿画“钟山”牌手表体现出了父亲与孩子的独特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B.“我”赖着不肯箍上表,但临睡前都要亲一口,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体现父爱,父亲心疼女儿,想让女儿给她自己买一块表。
C.“我”隔三岔五去“华联商厦”,去看新款式手表,表明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想为撒娇的小星星买一块新款式手表。
D.外太公与曾外孙女的“劳力士”“老螺蛳”“金螺蛳”等语言通过错位打岔的形式,呈现诙谐幽默的特点,极富生活气息。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构思巧妙,以父亲为女儿画手表、外太公为曾外孙女画手表的故事为切口,以小见大讲故事,引人入胜。
B.第三段中“高卷”“举着”“花儿怒放般笑着”“一蹦一跳地弹出”等词,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欢乐心境。
C.“临睡前我都要亲一口‘上海’光洁、润滑的脸庞”这句话运用借代、拟人手法,表现“我”对女儿送的礼物的深爱。
D.这篇小说既无惊人的事件,也无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整体上节奏明快紧凑,结尾耐人寻味。
(3)“我”与饱饱、“我”与星星的对话描写极富温情,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红墨接受采访时说:“小口入,大口出,尽全力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回味。”文章标题为“手表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结合文章谈谈这对你有什么人生启示。
二、古诗文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龙吟曲 陪节欲行留别社友
史达祖②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③。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④,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注】①《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②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早年任丞相韩佗胄幕僚。③苏门啸:阮籍曾登苏门山而长啸,以此喻高士情趣。④稷穗:出自《诗 王风 黍离》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门啸”和“歌眠酒酣”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前者是仰慕高士的隐逸和狂放,后者是陪伴贵族子弟的豪奢生活。
B.“风沙短帽”指冒着风沙去往北方作万里之行,以“敢辞劳”三字,表达了自己是公务在身、不得不行的万般无奈意绪。
C.“同社诗囊”和“小窗针线”写出了两种情感,前者是写诗社朋友结社吟诗的友情;后者写妻子拈线缝衣伴读书的深情。
D.下阕的结尾以“吴霜染鬓”写久居江南而年华老去,“验愁多少”写两鬓白发见证了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的愁情。
(2)诗人抒情至深,常会表现为长歌当哭、泣极反笑甚至正话反说的深沉蕴藉。作者作为南渡名士,在词中是如何表现这般深情的?请结合本词上下阕的内容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绍遣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沮授曰:“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夏四月,曹操北救刘延,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必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邀之。操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以疾辞。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或报曰:“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从之,乃坚壁持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曹操篡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B.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C.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D.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谏”即此义。
B.“绍不许而意恨之”的“恨”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恨晨光之熹微”的“恨”含义不同。
C.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借指平民百姓,文中指袁绍的身份地位。
D.十分居一即十分之一,这个分数在古文中也常被表示为“十之一”或“十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认为,曹操要想解救刘延,需要以声东击西之策分散袁绍兵力,攻其不备。最终袁绍中了这个计策,曹操也解了白马之围。
B.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在没有获胜后实行坚壁清野之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运用霹雳车投石、挖长沟等战术挫败了袁军的进攻。
C.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之初,曹操军力少,粮食匮乏,士兵疲惫,又有很多百姓反叛,归附了袁绍,居于劣势,在作战中也很难取胜。
D.袁绍刚愎自用,沮授两次劝谏,袁绍都没有听从,反而怀恨沮授,削弱他的势力;曹操则礼贤下士,认真听取荀攸、荀彧的计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②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
(5)荀彧在给曹操的回信中援引了楚汉相争的史实,其用意是什么?
5.(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过秦论》中“ , ”交代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有利的地势。
(3)《五代史 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岂独伶人也哉”。
三、语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弗罗因德与传统的那种狭隘、顽固、 的传统科学家形象极不相符。相反,他文雅、口齿伶俐而又富于教养。他善于 而顽皮地笑,( )。他会随意写上满满一黑板方程式,说话时带着浓重的罗马尼亚口音,拥有生动地解释极为神秘复杂的物理概念的绝技。
在解释为什么更高的维数正在激发科学世界的想象力时,弗罗因德用了下列类比:想想地球上跑得最快的猎豹。它皮毛光滑而又美丽,在非洲热带草原上漫游。在它的天然栖息地,猎豹是种了不起的动物,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奔跑速度或动作的优美简直 。现在,想想被捕获并投进动物园简陋笼子里的猎豹吧。它已失去原有的优雅和美丽,为了娱乐而被安排去展出。我们只看到笼子里神情绝望而不是原来那种优雅和精力充沛的猎豹。猎豹可与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就其本身而言是优美的。物理规律的天然栖息地就是高维时空。然而,我们只能测量那些被拆散且放在笼子里展出的物理规律,这个笼子就是我们的三维实验室。我们只能看到已经被剥夺了优雅和美丽的猎豹。
(加来道雄《自然规律在高维中更简单》,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郎不秀 诡谲 无与伦比 并行不悖
B.不修边幅 诡诈 不可方物 并行不悖
C.不郎不秀 诡诈 不可方物 相提并论
D.不修边幅 诡谲 无与伦比 相提并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非科学家人士倾倒于他的笑,正因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
B.那些非科学家人士倾覆于他的笑,正因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
C.他的笑,使那些非科学家人士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而倾倒。
D.他的笑,使那些非科学家人士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而倾覆。
(3)弗罗因德既有类比论证观点,也不乏精妙的比喻,请分析波浪线句子中比喻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7.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城市化发展正如雨后春笋般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扬名四海,下列属于我国历史名城,且曾作为封建王朝国都的是( )
A.许昌 建业 邺城 临安
B.洛阳 汴梁 江都 彭城
C.寿春 咸阳 临淄 长安
D.邯郸 长安 金陵 邺
A.A B.B C.C D.D
8.古有“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为避免这种现状存在,2020年国家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基本上实现应保尽保。那么为贫困群体提供基本养老保险,有助于( )
A.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
B.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
C.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四、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每。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张岱《夜航传序》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所以,他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故命其曰《夜航船》”。
读圣贤书的书生,竟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剑影实验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宋史 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宋史 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实了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无线电天文学——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D.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B.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C.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A.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C.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D.《左传》中对月食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720年,这一时间与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月食的时间相一致。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若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题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答案】(1)D
(2)D
(3)A
(4)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材料一的科学结论是“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这一结论首先经过了假说阶段,先是发现了“蟹状星云”,瑞典天文学家从位置上推测“蟹状星云”与1054年天关客星可能有联系;然后经过了验证阶段,先测出膨胀速度,再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进行确认,又经过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论证,最后才得出科学结论。
(5)①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成为现代理论的一部分;②科学史研究能够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③科学史研究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撑材料二的观点,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一具体信息加以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手表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
红 墨
爸,我想戴手表!女儿饱饱把书包往墙上的钉子一钩。
我一愣,咱家只有一个老爷钟,时常报错时。我又一想,便从饱饱书包里拿出圆珠笔,卷起她的小袖子,给她画手表。画“钟山”牌的,我还给划上“钟山”的字样。饱饱的胳膊微微颤动。我说别动,爸把“山”划成躺倒的“王”了。饱饱说痒痒,嘴角一直抿笑。我撮嘴对着“手表”哈口气,“手表”越发鲜亮。画好啰。我喊了一声。
饱饱一看,嚷嚷,爸,咋画得这么小呢?“钟山”牌的表盘特大,是我故意画小的,饱饱的手腕太细了。我说,表盘大的便宜,像钟……饱饱嘟着嘴,我就要画大的。我用指尖蘸了唾沫,抹掉,重画。表盘和饱饱的小手腕一样宽。我又画上表带,一节一节的像铁轨。饱饱高卷袖子,举着“手表”,花儿怒放般笑着,一蹦一跳地弹出家门。
“手表”模糊了,我便给饱饱重画。后来饱饱竟要求爸天天给她画一只。我说谁家有那么富裕天天换新手表?饱饱脖子一梗,我又没让爸真买手表?我就依了饱饱天天给她画新“手表”。
爸画的手表咋天天一个模样呢?有一天饱饱突然问。
我说,爸只记得“钟山”牌这样子。
那天我给饱饱又画了新“手表”。饱饱惊呼,爸,咋三根表针一样长短、一样粗细呢?
我说,爸画的都是时针,让时间走得快一点,饱饱长大了,工作了,就能买真手表。现在可要好好读书喔!
饱饱把手表贴在耳朵上,爸,我听到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它走得真快。
后来饱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田雯。我不认识“雯”字。饱饱说就念底下的“文”。对呀对呀,“雯”“文”,饱饱可有文化哩!
果然雯雯赶上了1977年的高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攒了钱便给我买了一只真手表,“上海”牌呐!可我忒不高兴,雯雯你自己都没买,咋给爸买了?我赖着不肯箍上表。雯雯也忒不高兴,爸,这款是男式表。又脖子一梗,爸给女儿画了无数只手表,女儿就不能给爸买一只真手表?难道雯雯也给爸画一只假手表?是不能画。我只能乖乖地戴上女儿孝敬爸的真手表,“上海”牌哩!临睡前我都要亲一口“上海”光洁、润滑的脸庞。
如今,我又迷上给小星星画手表。小星星是我的曾外孙女,学名博鑫,那个光头、胡子茂盛的中年男子先生起的。先生“懂”《周易》,解名曰,“博”,博士也;“鑫”,命里缺金哉。一套一套的。现在的手表款式繁多,那些儿童智能手表,表盘圆形、方形,颜色五花八门,还能定位和通话。可小星星偏撒着娇缠着我天天给她画手表。我隔三岔五就要去一趟“华联商厦”,戴上老花眼镜,猫腰弓背地细瞅那个长长的儿童智能手表柜台。那位有俩酒窝的女服务员老远就招呼我,阿公,又有新款式啦!
我摊开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笔,像当年在竹筛上摆满一圈儿雕花凿子,卷起小星星的小袖子。小星星的小胳膊白嫩,圆圆的,像莲藕……每回小星星都说,小星星最喜欢外太公画的手表,每天一个新花样儿。
时间在表针上悄悄滑走。我90岁庆生那天,星星牵过我的手放在她的膝盖上,给我撸上袖子,在我右腕上画手表(我的左腕戴着她妈妈给我买的新手表,“上海”牌)。我的手腕一抖。星星说,别动。我笑笑说,外太公痒痒。星星说,是这表太贵重了。我问多少钱一只。星星说,十几万一只。星星正在给“手表”哈气,我兀地抽出手,甩着手腕,边问,啥表,恁贵?
劳力士。
老螺蛳?我惊异,是金螺蛳吧!
是外国表。
不戴。外太公不戴洋表,外太公就戴“上海”牌。
又不是真表?外太公好可爱哩!星星拥抱我说,外太公,星星最喜欢您!
我抬起手腕,“金螺蛳”没能甩掉。细瞅,表盘上并没画着“金螺蛳”,而是描着洋文。我又突然发现,这洋表咋三根表针一样长短、一样粗细呢?
星星说,星星画的都是秒针,让时间走得慢一点,这样,外太公就不会老去。星星又把耳朵贴在洋表上,抬头说,外太公,它走得很轻、很慢……
(选自2022年10月《作家文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墙上的钉子”“老爷钟”等体现“我”家庭拮据,坚持为女儿画“钟山”牌手表体现出了父亲与孩子的独特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B.“我”赖着不肯箍上表,但临睡前都要亲一口,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体现父爱,父亲心疼女儿,想让女儿给她自己买一块表。
C.“我”隔三岔五去“华联商厦”,去看新款式手表,表明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想为撒娇的小星星买一块新款式手表。
D.外太公与曾外孙女的“劳力士”“老螺蛳”“金螺蛳”等语言通过错位打岔的形式,呈现诙谐幽默的特点,极富生活气息。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构思巧妙,以父亲为女儿画手表、外太公为曾外孙女画手表的故事为切口,以小见大讲故事,引人入胜。
B.第三段中“高卷”“举着”“花儿怒放般笑着”“一蹦一跳地弹出”等词,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欢乐心境。
C.“临睡前我都要亲一口‘上海’光洁、润滑的脸庞”这句话运用借代、拟人手法,表现“我”对女儿送的礼物的深爱。
D.这篇小说既无惊人的事件,也无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整体上节奏明快紧凑,结尾耐人寻味。
(3)“我”与饱饱、“我”与星星的对话描写极富温情,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红墨接受采访时说:“小口入,大口出,尽全力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回味。”文章标题为“手表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结合文章谈谈这对你有什么人生启示。
【答案】(1)C
(2)D
(3)①用对话串联故事,紧紧围绕两手表展开,情节上前后呼应,同时照应标题,使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如两次画手表过程中的“痒痒”以及“表针一样粗细”等相互伏笔照应。
②细节描写,人物刻画鲜活生动。开头写爸爸画的都是时针,希望时间走得快一些,希望孩子快点长大、懂事,体现“我”对女儿的爱;结尾写曾外孙女画的都是秒针,让时间走得慢一些,希望外太公不会老去,体现她懂得知恩图报。
③小说通过画手表过程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几代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场景,老一辈关爱后辈、后辈反哺老辈的传统美德,暗示家庭和睦、亲情温暖、敬老爱幼的主题。
④对话描写为全文增添温馨美好的生活情景,浓郁的亲情深深吸引并打动读者,具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4)①“钟山”牌、“上海”牌、劳力士反映时代背景,时代虽变换,但跨越时代的亲情不变,人热爱生活、呵护亲情的态度不应变。
②“我”为饱饱、星星画表,哄孩子开心,他们对“我”也用真情回馈,家人之间的温馨和睦体现亲情是伟大的、无价的,启发人们要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珍惜亲情,亲情在时光中弥足珍贵。
③饱饱买表、星星画表,并企盼时光慢一点,启发人们学会感恩,用真心和行动去回馈那些默默爱你的亲人。
④“我”只戴“上海”牌手表,体现“我”不被物质生活所困,崇尚简朴、自然,说明人要坚持本心,淡泊,不为物质所困。
⑤表象征着时间,时间在流逝,亲情在传递,启发人们要珍惜人生中的一分一秒,不虚度光阴、浪费人生,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及其艺术效果。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小说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从揭示文章主题、概括文意、表现行文思路结构、传达作者情感和吸引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龙吟曲 陪节欲行留别社友
史达祖②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③。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④,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注】①《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②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早年任丞相韩佗胄幕僚。③苏门啸:阮籍曾登苏门山而长啸,以此喻高士情趣。④稷穗:出自《诗 王风 黍离》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苏门啸”和“歌眠酒酣”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前者是仰慕高士的隐逸和狂放,后者是陪伴贵族子弟的豪奢生活。
B.“风沙短帽”指冒着风沙去往北方作万里之行,以“敢辞劳”三字,表达了自己是公务在身、不得不行的万般无奈意绪。
C.“同社诗囊”和“小窗针线”写出了两种情感,前者是写诗社朋友结社吟诗的友情;后者写妻子拈线缝衣伴读书的深情。
D.下阕的结尾以“吴霜染鬓”写久居江南而年华老去,“验愁多少”写两鬓白发见证了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的愁情。
(2)诗人抒情至深,常会表现为长歌当哭、泣极反笑甚至正话反说的深沉蕴藉。作者作为南渡名士,在词中是如何表现这般深情的?请结合本词上下阕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D
(2)①上阕“阑干静、慵登眺”中的“慵”字面上是懒得登楼,实则是正话反说,“正说”即是因神州未复而不敢登眺。②下阕两个“休”字正话反说,预想此行必将引起的故国之悲,忍着不去吟出“彼黍离离,彼稷之穗”的诗句;③无论上阕的“歌眠酒酣”的豪奢,还是下阕“诗囊针线”的深情,都在反衬着词人的黍离之悲、沦陷之憾。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词所使用的表达技巧的赏析。先要准确理解全词内容,再分析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传达的感情。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绍遣其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沮授曰:“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夏四月,曹操北救刘延,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必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邀之。操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以疾辞。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或报曰:“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从之,乃坚壁持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曹操篡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B.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C.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D.操使张辽/关羽先登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绍军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谏”即此义。
B.“绍不许而意恨之”的“恨”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恨晨光之熹微”的“恨”含义不同。
C.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借指平民百姓,文中指袁绍的身份地位。
D.十分居一即十分之一,这个分数在古文中也常被表示为“十之一”或“十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荀攸认为,曹操要想解救刘延,需要以声东击西之策分散袁绍兵力,攻其不备。最终袁绍中了这个计策,曹操也解了白马之围。
B.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在没有获胜后实行坚壁清野之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运用霹雳车投石、挖长沟等战术挫败了袁军的进攻。
C.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之初,曹操军力少,粮食匮乏,士兵疲惫,又有很多百姓反叛,归附了袁绍,居于劣势,在作战中也很难取胜。
D.袁绍刚愎自用,沮授两次劝谏,袁绍都没有听从,反而怀恨沮授,削弱他的势力;曹操则礼贤下士,认真听取荀攸、荀彧的计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②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
(5)荀彧在给曹操的回信中援引了楚汉相争的史实,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1)B
(2)C
(3)B
(4)①主上满足于自己的志向,臣下追求他们的功利;悠悠的黄河水啊,我还能渡过去吗?
②曹操担心这种情况,就给荀彧写信,商议想撤军回许都,来引诱袁绍的军队。
(5)①说明曹军粮草不足的情况并未达到十分紧张的地步;
②强调此时若先撤军就会处于劣势。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结合出处、语境,整体把握语句含意,从易入手,各个突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5.(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2)《过秦论》中“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拥雍州之地 ”交代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有利的地势。
(3)《五代史 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三、语言运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弗罗因德与传统的那种狭隘、顽固、 的传统科学家形象极不相符。相反,他文雅、口齿伶俐而又富于教养。他善于 而顽皮地笑,( )。他会随意写上满满一黑板方程式,说话时带着浓重的罗马尼亚口音,拥有生动地解释极为神秘复杂的物理概念的绝技。
在解释为什么更高的维数正在激发科学世界的想象力时,弗罗因德用了下列类比:想想地球上跑得最快的猎豹。它皮毛光滑而又美丽,在非洲热带草原上漫游。在它的天然栖息地,猎豹是种了不起的动物,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奔跑速度或动作的优美简直 。现在,想想被捕获并投进动物园简陋笼子里的猎豹吧。它已失去原有的优雅和美丽,为了娱乐而被安排去展出。我们只看到笼子里神情绝望而不是原来那种优雅和精力充沛的猎豹。猎豹可与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就其本身而言是优美的。物理规律的天然栖息地就是高维时空。然而,我们只能测量那些被拆散且放在笼子里展出的物理规律,这个笼子就是我们的三维实验室。我们只能看到已经被剥夺了优雅和美丽的猎豹。
(加来道雄《自然规律在高维中更简单》,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A.不郎不秀 诡谲 无与伦比 并行不悖
B.不修边幅 诡诈 不可方物 并行不悖
C.不郎不秀 诡诈 不可方物 相提并论
D.不修边幅 诡谲 无与伦比 相提并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那些非科学家人士倾倒于他的笑,正因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
B.那些非科学家人士倾覆于他的笑,正因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
C.他的笑,使那些非科学家人士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而倾倒。
D.他的笑,使那些非科学家人士为突破性科学发现的迷人故事而倾覆。
(3)弗罗因德既有类比论证观点,也不乏精妙的比喻,请分析波浪线句子中比喻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D
(2)C
(3)构成:把三维实验室比喻为“笼子”,把物理规律比喻为“猎豹”,把物理规律被实验拆散测量比作猎豹被剥夺自由。
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说理,突出表现了低维度观察的局限性(或为什么更高的维数正在激发科学世界的想象力)。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的构成,最后明确表达效果。
7.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城市化发展正如雨后春笋般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扬名四海,下列属于我国历史名城,且曾作为封建王朝国都的是( )
A.许昌 建业 邺城 临安
B.洛阳 汴梁 江都 彭城
C.寿春 咸阳 临淄 长安
D.邯郸 长安 金陵 邺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化常识需要根据日常的积累和经验,根据问题分析判断即可。
8.古有“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为避免这种现状存在,2020年国家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基本上实现应保尽保。那么为贫困群体提供基本养老保险,有助于( )
A.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稳定。
B.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
C.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尽快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先要理解题干中涉及的诗句内容,再结合所学政治方面的知识做出选择。
四、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每。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张岱《夜航传序》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所以,他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故命其曰《夜航船》”。
读圣贤书的书生,竟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叙事性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张岱《夜航传序》中所记载的故事主要讲士子高谈阔论,让僧人畏惧,但士子终因学问不深露出了破绽,才让僧人消除了畏惧。材料第二段是张岱由这个故事想到的,他认为虽然《夜航船》记载的是极肤浅之事,但是也不能让人找到破绽或漏洞,应该严谨。
张岱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学问要扎实,做人要低调谦虚,即使是有些学问也不要张扬或目中无人,要不然会让自己尴尬或为人耻笑。故事中的士人竟然不知道尧舜是两个圣人,也不知道澹台是复姓,由此可知,他名为士人,实为无知,由此可以推知,他的学问做的不扎实,但是他不懂何为谦虚,却还在僧人面前高谈阔论,把破绽显露于人前,留下笑柄。由此可知,人做学问应该踏实,学问要做透做深,要有真才实学;此外,人还需要低调谦虚,即使是有真才实学也不能到处张扬,应该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旦碰到高人,可能会置自己于被动,为人耻笑。而张岱的做法值得称赞,“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中,“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可见其谦虚,“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可见其踏实严谨。他能够从故事中看出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并引以为鉴,实为高明。由此,我们可以引出写作的方向和角度。
写作本文,可以由材料中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由与本材料观点相关的素材等引入,比如:号称士子竟然不知尧舜为二圣人实为可笑,说到底就是学问没有做踏实,最终贻人笑柄。接下来主体可以采用正反对比式,举一不踏实做学问被人耻笑的例子,再举一踏实做学问被人称赞的例子,同时也可以结合材料中士子与张岱形成对比,深入分析。最后,重申观点,简洁收尾。
参考立意:
1.做学问要踏实严谨。
2.谦虚低调做人。
3.张扬可能会贻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