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平方差公式》说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目录页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法与学法
5
6
7
8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习评价
4
3
2
1
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学习了整式的乘法以及多项式乘积法则
平方差公式
承上
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提供了方法
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学习奠定了基础
启下
认知规律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重点与难点
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能灵活熟练的运用平方差公式。
知识储备
能力基础
学习特点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整式的乘法,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规则,具备了推导平方差公式的能力
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
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较强,但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
学情分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和推导.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经历平方差公式的形成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经历探究证明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导入法
引导探究法
类比归纳法
练习法
学法
观察归纳法
自主思考法
1
1
4
3
2
2
教学手段
黑板
教学手段
粉笔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类比归纳
论证猜想形成公式
剖析公式
深化理解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问题】是否吃亏相当于比较什么?
【问题】如何计算第二年的面积
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庄园主,把一块边长为x(x>5)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老张。第二年,他对老张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相邻的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租金不变,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 老张觉得没吃亏,便答应了。
老张吃亏了吗?
第一年
第二年
教学过程-探究新知 类比归纳
【问题1】观察等式的左边,两个多项式做什么运算?括号内有几个数?
【问题2】在每个多项式中,两个数在做什么运算
【问题3】观察等式的右边两个数的平方差,与左边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猜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问题3】如果用字母a、b表示这两个数,可以得到什么式子?
类比归纳
猜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教学过程-论证猜想,形成公式
【思考】猜想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如何证明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
【问题】除了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验证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了,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吗?
猜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代数证明
几何证明
形成公式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教学过程-剖析公式 深化理解
【思考】什么类型的多项式相乘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
【问题】平方差公式有什么结构特点,观察等式的左边,两个多项式中的a的正负符号分别是什么?b的两个多项式中的b的正负符号是什么?
【问题】观察表格a、b两列,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
注意: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等.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使用公式。例如:(a-b+c)(a-b-c)的相同项a-b,相反项c
公式剖析
注意
辨析题:判断下列式子能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1)(-a+b)(-a-b) (√)
(2)(a-b)(a+b) (√)
(3)(2a-3b)(3a+2b) (ⅹ)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 巩固内化
解:(1)(3x+2)(3x-2)
=
=
规范板书
例题: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3x+2)(3x-2)
计算:(1)(y+2)(y-2)-(y-1)(y+5)
(2)103×97
解:(1)(y+2)(y-2)-(y-1)(y+5)
=--()
=-4y+1
(2)103×97
=(100+3)×(100-3)
=
=10000-9
=9991
教学过程-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结
作业
1.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
2.我们是怎么证明平方差公式的?
必做题:课本P106页 第2题.
选做题:课本P107页 第3题
拔尖
减负
板书设计
公式
探究
证明
方法
步骤
例题板书
学习评价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生
体验
交往
互动
形成
过程
推导
过程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