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草船借箭(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大家听过诸葛亮、周瑜这两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让知道的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名字的。
教师:他们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今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讲的就是这两个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探究新知
一、预习检测
1.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一起朗读,然后再指名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拼音,老师相机指导读音。
2.识记字形。
(1)加一加:王+俞=瑜,己+心=忌,叔+目=督,巾+曼=幔,令+羽=翎,扌+雷=擂,口+内=呐,奴+弓=弩。
(2)形近字识字:“寨”和“寒”,“丞”和“蒸”。
3.组织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1)“忌”字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2)“遮”字被包围部分两竖之间有一横,四点底不可少写一点。
(3)“寨”字下面是“朩”,不要写成“小”。
(4)“插”字右部上撇短,横要写长,竖要写直。注意笔顺(出示书写视频)。
4.理解词语意思。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都督:古时的军事长官。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预计:预先计算、计划或推测。
迟延:耽搁;拖延。
二、合作探究
探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1.问题引导。
教师:本文的题目是“草船借箭”,那是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是怎样草船借箭的呢?结果借到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这些问题的相关段落和语句。
学生读课文进行勾画。
2.问题相关语句。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勾画的相关语句。
问题:是谁草船借箭?
学生:诸葛亮草船借箭。
问题: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学生:(读相关语句。)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问题:是怎样草船借箭的呢?
学生:(读相关语句。)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问题:结果借到了吗?
学生:(读相关语句。)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概括内容。
(1)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教师: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是怎样草船借箭的呢?结果借到了吗?这三个问题写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下面我们就将这三个问题所勾画的语句概括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概括的内容。
预设:
学生1: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学生2:是怎样草船借箭的呢?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趁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快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
学生3:结果借到了吗?二十条船上的箭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2)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让学生把概括的内容串起来,得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早就胸有成竹,他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趁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快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草把子上很快插满了箭。他们把船开回来后,二十条船上的箭有十万多支,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了“妒、忌”等13个字,“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出了各部分的内容,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1.将课文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